古代洗澡秘闻,了解一下洗澡文化,这才是真

洗澡的历史,严格来说与人类共生。人还没有进化成人的时候也洗澡,下河就算洗澡了。通过文献记载,至少在西周的时候,人们就开始把沐浴形成了一个定制。比如上巳节,春天来了,洗一个大澡,洗去身上的污垢,洗去内心的污秽,心里就高兴了,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上巳节--曲水流觞

《礼记》上有所记载,“三日具沐,五日具浴”。沐浴对于古人来说分得很清楚,沐指的是洗头发,浴是洗身。古人也说洗澡,但是意义和今天不同。洗是洗脚,澡是洗手。沐浴洗澡我们今天以为是一件事,实际上沐、浴、洗、澡是指洗头、洗身、洗脚以及洗手。

先秦在祭祀祖宗的时候,一定要沐浴净身。古人还提倡“浴德”,洗澡的时候,不仅要洗净身体,还要洗净思想。我们在生活工作中,思想是不停的被别人给污化,被社会污化,比如人难免会说一些谎话,这在某个角度上来说就是品德有问题,所以儒家就提倡“儒有澡身而浴德”。

到了秦汉时期,官府已经定了一个制度,“五日休沐”,也就是五天放一天假。到了唐代以后,五日一休沐改为了十日休浣,就是除了要把身体洗了,还得把衣服洗了。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使用草木灰来洗澡,还有使用淘米水的。逐渐使用皂角、胰子、澡豆,这些天然植物很早就被中国人发现了,用它来洗澡。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就有洗澡的药方,我们今天所说的药浴古而有之;还有现在流行的牛奶浴、蜂蜜浴,过去都是能够拿来吃的,今天都拿来洗澡了。在宋代的时候,开封药铺里就有洗面的药,到了今天演变成洗面奶。在过去,虽然不如今天科学技术程度高,但是生活依然还是有乐趣。

女体盛

元杂剧中,也有“熬麸浆细香澡豆”,麸就是粮食的麸皮,浆细就是淘米水。日本的“女体盛”,对于女子的洗澡要求非常严格,就是使用麸把身体全部擦一遍。这个麸是一种很柔性的,尤其是进水以后,变成一种很柔性的揉搓材料,可以把皮肤上的死皮全部揉搓掉。到了清代,洗澡水叫做“枸杞煎汤”,我们今天喝枸杞是用来补气的,古人用来洗澡,可见也是非常奢侈的,古人的奢侈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

虢季子白盘

古人都是在木桶里面洗澡吗?那不一定。周代有一个“虢季子白盘”,今天在国家博物馆中。这件器物有大约古代三尺长,也就是现在的一米三七,人是可以很平稳地坐在里面。它叫盘,实际上是一个盆,有点像我们今天的浴缸。中间有一个多字的铭文周围全是蟠螭纹,非常漂亮。我们认识中,“盘”是一个餐具,但是查阅《汉语大词典》会发现,盘是洗澡用具。

夫差鉴

古代还有一种青铜器叫做“鉴”,就是一种浴盆,可以从中舀水。比如战国的“双龙鉴”,今天只能够找到“夫差鉴”,另外一个找不到了,就是一个大型的水器。古代洗澡,大部分是人工淋浴,就是人工要把水舀出来淋在身上,可见现在的人工淋浴也没什么新鲜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lagongg.com/cksl/54518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