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
24
导读世界最大的学术出版机构之一,施普林格出版社近日发表撤稿声明,宣布撤回篇发表于至年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论文撤稿风波持续发酵,医院院长们对此事件的回应。
4月20日,世界最大的学术出版机构之一,施普林格出版社发表撤稿声明,宣布撤回篇发表于至年的论文,原因是同行评议造假。这些论文来自家中国研究机构,4个国外机构。论文作者大医院,涉及名医生,医院都未能幸免。论文风波发酵引发学术界业内强震,中科协负责人在21日约见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大中华区总裁。认为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的确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理应对此承担责任。
1
同行评议是怎么回事
不同的期刊采用不同的同行评议方式来评价研究质量,现有单盲、双盲、公开同行评议和发表后的同行评议等方式。不论采用何种模式,同行评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验证研究,保证所发表的研究具有全球性的影响。同行评议制度存在一些问题有:决策延迟、审稿人的偏见、剽窃、利益冲突等。总的来说,同行评议机制具有门槛的功能,最终的目标是确保发表论文的高品质。
很多杂志在接受投稿的时候,会要求作者提供几个同行评审人的联系方式供编辑联络,因为编辑不可能了解所有的专业,专家大牛参与评审类似于担保或审核性质。施普林格编辑总监表示,同行评审是保障科研质量、诚信和可重复性的基石。
有些医生由于不了解国外期刊的投稿程序,也担心英文翻译的不标准,所以会寻求第三方公司的帮助,第三方公司为了提高刊发率借以更多的拉来客户,利益驱动下,关键的审稿人一项,第三方公司会提供虚拟专家,提供自己的邮件地址完成审稿。据了解,本次遭到撤稿的文章,绝大多数都属于第三方公司操刀。
2
深入调查明确责任
“中国的学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双双提高,但是中国的学术内涵的提高速度相对不够,这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对学术不端的态度过于温和。”第二军医大学潜水医学系孙学军教授说,国际学术界对学术不端基本上都是零容忍,只要出现了学术不端问题,学者基本上就失去了学术生命。
但在中国,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许多学者带病任职的情况非常普遍。他分析认为,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所致,一是长期不重视学术品行的学术文化,二是学术不端有普遍性和多发性问题,有法不责众的情况。另外,“第三方”中介对虚假同行评审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学术不端共同的“敌人”。
科研评价机制不完善等外部因素是诱发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但恪守科研诚信规范首先应成为科研人员的自觉行为。在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中,学术共同体肩负加强行业自律的重要责任。
据了解,中华医学会会员科学道德行为准则目前已形成初稿。作为准则的起草者之一,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谢广宽介绍,准则参考了国内外相关规范,针对医生的科研行为,详列了医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相关环节、不同情景中的道德行为准则,对违反准则的行为制定了相应惩戒规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谢广宽也建议,对国际学术期刊的撤稿事件进行更为深入的调查、明确相关方面的责任,提出系统的改进措施。“医生可以请其他人帮忙润色语言文字,但不能请人代写、代投、对论文内容进行修改、提供虚假同行评审等。”谢广宽同时建议,应加强医学生的学术写作训练,将科研诚信教育列为研究生的基本学习内容和毕业后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强调,捍卫科学道德底线的同时,要优化科技评价体系,科研论文发表不应与职称晋升直接挂钩。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家已出台职称评审改革制度,提出了分类评价等重要改革举措,关键是要政策落到实处。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管、惩处要更有力。据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正在着力推进科学基金监督工作的信息化,如建立科研诚信举报网站和数据分析系统,积累结构化案例库,为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和警示教育提供参照。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春法指出,论文因虚假同行评审问题被撤,应该以适当方式让公众了解撤稿事件中各方主体的责任。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确实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年撤稿事件发生后,出版集团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理应对此承担责任。他希望出版集团能够尽快完善内控机制,加强对期刊的管理,把问题论文处理在发表之前,而不是发表之后一撤了之,同时高度警惕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与“第三方”机构有勾结的“掠夺性期刊”。
3
多位三甲院长回应
为进一步了解医疗业内专家的说法,作者医院院长以及业内专家,听听他们对此事的看法。
中国医院院长郭启勇学术造假必须唾弃,对于中国学者和研究者出现这样造假尤其现实原因,语言水平问题、投机取巧心理、也包括科研时间问题等等,形成了这次和以前的相关事件,作为管理者、科研工作者都必须以此为戒,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但是国外一些杂志(这些出问题的),没有编委会,没有固定编委,要求作者投稿推荐、提供审稿专家,代投公司自己虚拟专家,提供自己的邮件地址,完成审稿,杂志给刊登!这样的杂志稿费相对来讲比较高!但是是SCI!
我们自己的科研成果要用国外可以买卖的评价体系去评价,这就是现实,其实和晋升管理都没有关系。
饿了就可以抢东西吗?没有钱就可以偷东西吗?别人的东西能随便拿吗?最大的收益人是杂志,即或现在也没有受害!最大的受害人是单位,名誉受害!拾金不昧是个人素质,路不拾遗是社会制度。
南通医院院长高建林应该说和职称晋升制度有关系,近年来有所改进,但尚未到位,医院等级,不论医生特长,过于追求SCI。医院、学科、学术、人才的评价体系与制度都如此,真正能量化评价、予以采信的大都是科研指标。
当然,这次事件还需要一个观察和甄别的过程。撤稿的原因可能有几种不同情况:
01
完全委托第三方代理机构,从内容到投稿都造假,这是最恶劣的情况;
02
内容是自己完成的,甚至还可能是完成得不错的,但为了省事或提高命中率而委托第三方代理机构代为投稿,只是第三方采用了造假手段,这些作者责不可恕但还算情有可原;
03
根据杂志编辑部要求,从该领域已发表的相关文章的作者中推荐评审专家,而这些专家恰巧就是第三方代理机构刻意包装出来的的假专家或假邮箱,论文作者不明实情而躺枪。
04
当然也还可能有其他状况,这个领域比较复杂。此次涉及到的作者已有人与杂志社联系提出申诉。至于其责任如何,目前尚不宜一概而论,需要进一步调查,应该能有明确的结果。如果确实存在主观造假情况,必须严肃处理,此风不可长,此风不能容。
南华大学校长助理兼附属二院院长罗志刚逼良为娼的结果,体制与既得利益者的问题。医院医务人员搞基础性研究,被大学某些领导认为我缺少高雅基因。所有的评判体系都往这方面靠拢,也没有办法。医生不开刀,写文章可以变成知名专家,而扎扎实实在临床一线工作的不到好看,所以中国有了一批“口腔”外科医生,键盘教授。
医院副院长麻晓鹏医院还没有涉及。论文造假肯定是不允许的,科研人员、医务人员弄虚作假这是非常可耻的事情,这不光是道德品质的问题,造假的论文还有误导他人的害,应该有所惩罚,纳入社会信用体系。通过这个事件也反映出国内目前晋升、升职的评分体系也是有问题的,让许多医务人员“逼良为娼”,这需要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怎么从根本上杜绝论文造假。
南方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黄建生多方面原因,以前论文是晋升硬指标,虽然现在不是,但领导要出业绩,单位要评先,个人出名,慢慢会好的,毕竞医生不会再走独木桥了。
论文造假其实是实验数据和结果造假,这是全世界学术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制度原因,有人性的因素。以前我国医的晋升制度和单位排名评估标准,论文是最重要的指标,这更容易诱发研究数据和结果造假。目前国家在医生晋升的论文条件要求方面做改进,相信慢慢会好一些。但是,医院、院校排名评估,这种现象很难完全避免。这种现象这几年在咱们的邻国日本、韩国一样有出现,毕竟还涉及人性和个人素质。随着医改深入,医生会有更多的途径来实现自己的价值,我想这种现象会有改善。
医院VIP病区主任张晓东中国文章遭遇大量被撤稿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对中国的学者带来极其恶劣的影响,致使踏踏实实的研究者投稿困难或被质疑,这反应出四方面的问题。
01
中国文章造假的确存在,以往更严重,现在还比10年前好了很多,这也是中国特色吧,造假者低成本,处罚不严格是大范围造假猖獗的原因之一,连学历都造假何况文章,在国际上已经臭名昭著,也是为什么每年数以亿计的研究经费投入并没有多少具有影响力的研究和诺贝尔奖获得者;
02
目前过度依赖SCI文章晋升职称、申请课题等的评价体系也是推波助澜的原因,前几天刚刚吐槽北医系统破格评教授的苛刻条件就是典型。对于二、三线城市的临床医生以SCI文章论英雄的确难度太大,但医院的指标,致医院集体行为;
03
国外的杂志也是有些过度草木皆兵,对作者的邮箱都“特别疗效好的白癜风医院白癜风的饮食医疗问题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