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升本科教育质量为目的,除了严查本科生毕业论文之外,还应构建合理且多元化的本科生学术能力评价体系。这是目前高等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正在不断探索中逐步趋于完善。
这两天,山东某高校大四学生徐裴终于写完了自己的毕业论文,但她心里依然沉甸甸的。“虽然暂时解决了‘心头大患’,但不能放松,还得再好好修改修改,省得答辩现场被老师扔论文”。
她所说的“扔论文”,指的是不久前网上广泛传播的一段视频: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答辩现场,台下一位老师愤怒地将手中论文扔向学生,并严厉指责其错误,学生站在讲台上沉默不语,最后默默离开。实际上,这位老师的愤怒是有情可原的——那名学生的论文涉及英语专八考试内容,但其并未通过该考试,而且答辩时资料也没带全。
也许这位老师应该控制一下自己的“暴脾气”,但他严格把关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态度却值得点赞。而且,如他这种“严”字当头的态度,正逐渐成为高校的普遍认知。
最近,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教务处发布《关于做好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查重检测工作的通知》,将增加本届毕业设计(论文)查重检测对比库,凡发现同系、同校学生互相抄袭的,将启动调查程序,情况属实的从严处理。无独有偶,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也发布《历史文化学院级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专项检查及优秀毕业论文收录工作规范》,将从严检查本科生毕业论文。
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所需
实际上,严查本科生毕业论文与我国狠抓本科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一直以来,“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广受诟病。年6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直言,应该扭转这一现象,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提升其学业挑战度,合理增加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
同年9月,教育部下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再次强调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而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教育部在年10月印发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简称“新时代高教40条”)中更是明确提出,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开题、答辩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对形式、内容、难度进行严格监控,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加强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是狠抓本科教育教学的一项举措。
正如华北电力大学(北京)高等教育研究所教授翟亚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所说,毕业论文位于本科教育链的最终端,是本科教育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是评价本科毕业生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尺。严查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完善本科生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問題重重源於重視不足
事實上,高校有關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舉措可謂不少。
以西南交通大學為例,該校年就開始對應屆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進行抽樣答辯;年開始實施《西南交通大學畢業設計(論文)指導紀要》制度;年開始使用畢業設計(論文)管理系統,實現畢業設計選題、題目管理、中期檢查、答辯總結等全部流程的網上管理;年首次引入中國知網(CNKI)“大學生論文學術不端檢測系統”對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進行抽查檢測;年開始對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查重實現%全覆蓋。
不過在現實中,本科生畢業論文的品質卻並不高。
對此,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表示,現階段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品質不高,主要體現在知識不扎實,學生掌握理論的深度與綜合能力欠缺,獨立思考、調查研究以及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較差,這就導致畢業論文的研究選題沒有新意,內容沒有深度,創新性不足。
對於這一觀點,揚州大學教務處處長張清深以為然。
“畢業論文環節的第一階段就是選題,初步擬定的選題應由研究方向相近或相關的教師所組成的導師組進行有效評估。但目前,本科生畢業論文常常是對某個問題泛泛而談,或對他人材料進行簡單拼湊,甚至直接重複前人的成果,選題陳舊,缺乏創新。”張清說,大部分學生查閱資料、獲取資訊的能力較差,文獻採集缺乏深度;而且很多學生沒有興趣花費精力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常常是應付了事,最終達不到本專業基本技能訓練的目的,也無法保證畢業論文品質。
他毫不避諱地指出,抄襲、偽造、篡改、代寫、買賣本科生畢業論文的現象也不是個例。那麼,高校有關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舉措為何收效不佳?在張清看來,是因為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
“畢業設計(論文)流程涉及多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應該嚴把品質關,但無論老師還是學生,在認識上都存在一定偏差。”他說,很多學生認為這不過是走形式,甚至把做畢業設計(論文)的幾個月用於上班前的實習或旅遊度假;有些老師則對所指導的學生採用“放羊”模式,不嚴格審閱文章,使其草草過關。
經費投入不足也是本科生畢業論文品質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張清表示,目前大多數高校承受著教學與科研資金不足的壓力。一方面,國家下撥的經費有限;另一方面,高校有大量基礎設施急需投入建設或更新,因此,在畢業論文環節可投入的專項資金有限,一般以滿足基本教學需要為原則。
此外,高校基本圖書資料建設滯後、實驗室基礎儀器設備不足、網路資訊檢索手段的落後等也都嚴重影響了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的積極性,並限制了畢業論文的品質,“尤其是需要實地考察和調研、需要實驗器材和藥品等的課題”。
取消論文無異於因噎廢食
鑒於本科生畢業論文品質低下的現狀,相對於嚴查,似乎更多人傾向於將其取消。曾在一份調查中,超八成學者認為,學術論文對當下社會發展沒有實質意義,相反還滋生各類黑色交易,因此本科生畢業論文甚至碩士生學位論文應該取消。不過,幾位受訪者對此一致表達了否定態度。
“我們要討論和反思的不是取消不取消本科生畢業論文,而是為什麼本科生畢業論文品質不高,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翟亞軍指出,如果因為畢業論文品質不盡如人意就取消本科生畢業論文,這種做法無異於因噎廢食。
在她看來,本科生畢業論文最主要的目的,並不是讓學生研究出什麼東西來,而是通過寫畢業論文,培養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理論聯繫實際、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其掌握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和寫作能力,具有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初步能力,更重要的還是要培養學生正確的理論聯繫實際的工作作風,嚴謹的科學思維方式和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進而把這種思維、態度內化為一種精神和品質。對此,徐飛也表達了類似觀點。
“寫畢業論文是對業已完成的學習的梳理和總結,也可以說是在校學習期間的最後一次大作業、最後一次大檢閱,它可以全方位地、綜合地展示和檢驗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程度,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寫作的過程也是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梳理、消化和鞏固的過程。同時,它能促進知識向能力轉化,提高寫作水準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他說,本科生寫畢業論文更重要的是過程,從選題到資料收集,再到論文組織、寫作、修改,最終成稿,這是一個最基礎的學術研究和學術訓練的過程。
可以說,本科生有無做畢業論文的必要和本科生能否做出高質量的論文是兩個概念。
“對於前者,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張清說,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如果把畢業設計(論文)比作本科教育的一個“兒子”,那麼,是否因為這個“兒子”不成器,就要“父子反目”不要“他”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相對於‘取消本科生畢業設計’這種一除了之的做法,我們更應該正視近些年畢業設計(論文)品質下降的現狀,分析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對策,努力扭轉這一趨勢。畢竟,只有提高本科生的培養品質,才能有更多的優秀本科生攻讀碩士或博士,也才會使碩士、博士的論文言之有物。”
基於前文所述的本科生畢業論文品質低下的多種原因,首先應該提高重視程度,即讓所有指導老師和學生認識到做畢業論文並非形式,而是提高學生培養品質的重要環節之一。
張清表示,在思想重視的前提下,必須加強畢業設計(論文)過程的規範化管理,從題目申報、學生選題、任務書發放、開題報告提交、論文定稿,到論文的審閱、評閱、答辯等所有環節都必須嚴格按照規範進行,並督促專業主任嚴把審核關,同時引入論文查重系統。“學生認真做、老師用心指導、學校嚴格管理,三管齊下,必將扭轉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品質‘低下’的趨勢。”
還須構建多元評價體系
當然,本科生畢業論文是泛指,它可以是一篇學術文章,也可以是畢業設計,還可以是畢業作品等。在翟亞軍看來,應根據學校類型、學校屬性、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的不同選取合適的形式,不能搞一刀切、只以論文來衡量。
美國學者歐內斯特·L·博耶在其《學術的反思》與《學術的使命》兩本著作中提出新的學術範式。他認為,學術應包括互相聯繫的四個方面——教學的學術、應用知識的學術、探究的學術和綜合知識的學術。應用知識的學術不僅指科研成果的應用,還包括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所以,培養不同目標定位的學生,其學術能力的展現有各種各樣的形式,評價途徑也應該各種各樣。”
對此,張清進一步闡述道,除了用畢業論文來衡量學生學術能力外,還可以通過創新創業專案、學科競賽等形式來評價學生能力。
以揚州大學為例,該校每年都會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專案的評審立項,有國家級、省級、校級、院級,採用教師指導、學生團隊主持的形式,根據具體專案的研究內容,可以採用發表論文、申請專利、校企結合完成科技攻關等多種結題方式;同時,該校每年還組織大學生參加各種形式的學科競賽,除了高等教育學會所列出的競賽專案外,還包含很多行業內的學科競賽,而這些都是評價本科生學術能力的重要途徑。
再比如,四川大學在年就進行“畢業論文多樣化變革”,該校編導專業可以拍紀錄片,主持專業可以策劃節目,依然選擇寫論文的學生也可以拋開論文套路,創新寫作。
“總之,以提升本科教育品質為目的,除了嚴查本科生畢業論文之外,還應構建合理且多元化的本科生學術能力評價體系。”張清說,這是目前高等教育的一個重大課題,正在不斷探索中逐步趨於完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