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一路的樱花在一场雨后默契地携手离场,凌波门外的栈桥上再次涌满拍照的人流的时候,我意识到这是我在珞珈山的最后一个夏天了。回首四年的过往,我总会感叹我是拥有怎么样的幸运,才能让我遇见这些不仅仅传授知识又能为我拨开前路迷雾给予我追求的动力的良师,又是怎样的幸运才能让我遇见这些给予我鼓励陪伴我成长的益友。谨以此文感谢四年来曾给予帮助的老师,同学,朋友们。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孙亮教授对我的谆谆教诲和悉心关怀。从选题,到项目开展,再到论文撰写孙老师都给予了非常认真细心的指导,对于我有疑问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细心的解答,期间我为孙老严谨务实的学术态度而折服,没有他的指导这篇论文就不会顺利完稿。感谢同组的刘淇师兄对我巨大的帮助,没有他帮我解答代码方面的疑问,论文完成过程会坎坷许多。
人们常说,这个世界上有的是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但是我很幸运,在求学读书这件事上,我没有太多遗憾。为此我衷心地感谢我的父母,从小学到高中他们一直尽了最大的努力让我接受最好的教育,感谢父母对我的栽培以及对我诸多重要选择的尊重与支持。如果没有你们的支持,我可能无法鼓起勇气无所畏惧地去追梦。谢谢你们!!
感谢我的恋人王鑫丽,感谢你四年来的陪伴,和你相处的每一段时光都是幸福的,因为你我对未来总能怀着无限的憧憬与希望。感谢我的好朋友程宇轩,张筑权,与你们的友谊是我生命中的珍爱之物,我总想起在梅园肯德基临窗的小方桌上我们一起推导统计力学公式的时光,总会想起我们在校园里RandomWalk时的谈话。
“春梦觉来心自警,往事般般应。”这几晚在校内散步时这两句诗一直在心里萦绕。看着图书馆外墙婆娑的树影,想着自己就要毕业离开,心里总是有些恍惚,一种虚无的不真实感就会涌上脑海。我想我应该向武汉大学表示我的感谢,除了感激她总是倾尽自己所有的资源为我铲除愚昧给予进步之外,我也应当感谢她给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在我青春最好的日子里遇见你是我的幸运。即使以后离校多年我想我也会想起夜跑时奥场上被灯光拉长的影子,月光下树林里的羞涩身影,还有梅园里一树树的梅花。谢谢你,武汉大学,后会有期!
——杨逸翔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级本科生
珞珈有山,衍庠序而威重,临东湖以秉持,昂然藏清泰之境,誉而展古雅之仪。武大口腔,科研实力雄厚,学子奋棹;教学同兴,德智并盛。至若论著文章,早超二酉;荣誉诸奖,岂止五车?
忆昔入门,载怯载欣,寒暑三载,辞章甫成。六月将至,驻足回首,白云苍狗,感慨万端。
一谢恩师情,没齿难忘。
幸得拜恩师周刚门下,至今已近三载。恩师明德笃学、践履惟新,淡泊名利,常为学术之事,伏案不休治学修身皆为吾辈楷模,授学术之方,亦指为人之道,是以桃李满园,誉满杏林。余之初入门墙,骛高远而才学浅,慕虚名却无寸功,幸蒙恩师悉心指导,言传身教,开我愚迟;谆谆为导,循循而明,三载千日,始终如一,此诚吾求学之幸也。谨谢先生策我前行,教余明理,敬仰之心,溢于言表。师恩如海,片纸难陈,誓当饮水思源,永记于心。
二谢同门谊,铭感五内。
卢锐老师,睿智幽默,亦师亦友;张静老师,博学高才,学术榜样;杜格非老师,儒雅谦和,博物洽闻。众师言传身教,春风其训,化雨其情,教谕之恩,感激不尽。
师门姐妹,纵自五湖四海,却情堪比手足:师姐何明靖、彭巧、陈潇婕、王芳、王欣,蕙质兰心,余凡遇学业疑问,无论琐碎,小则言语点拨,大则亲身示范,令余圆融事理,明晰方法;自余选题,实验,至分析及论文撰写,皆得师姐谭雅芹悉心指点,敦促鼓励,点拨迷雾,令余得明研究方向,使余可及时匡正谬误;师妹雷童、杨静雅、严玉蓉、杨凤宇、夏多娜,古道热肠,每遇困难,皆倾力相助。同门之内,于学问之道,常争辩解惑,学而不厌。且诸君皆璿玉致美,桂椒信芳。余得同门如此,何其幸哉?
护士长李婷、护士郭钰兰、邓承陈,导医朱晨,及实验室贾荣主任、魏萍老师、陈东老师、陈冬老师、李汉萍老师等,皆平和易近,吾与同辈偶有愚钝之时,皆发蒙启蔽,指点迷津,余皆敬重感激,在此一并谢之。
三谢挚友义,纸短情长。
江城三载,得遇舍友黄珺、勾晓辉,盛宇涵,风趣幽默,娴雅和善;又得闺蜜胡英英、郝云茹,鉴识弘旷,体微知章。余每有烦懑倦怠,或相约出游,道尽肺腑之言;或促膝相慰,解余怅惘忧思。笔墨虽短浅,然金兰情深,铭感于心。
四谢父母恩,感激涕零。
求学数载,椿萱劳心,衣食所安,无微不至,虽未伴左右,却常挂心尖。椿庭虽寡言,然宠余于心,每遇挫折,乃吾之坚盾甚也。余定当再接再厉、发奋图强,不负椿萱之心,不愧家学祖德。寸草难报春晖,惟寄此情于心,谨拜文以谢。
吾才本疏浅,然得三生之幸,蒙九世之荣,幸得诸位恩师,幸得恩师兄姊点津,倚赖同门众人照顾,仰仗闺中密友相助,是以博采众贤之光,幸获醇甜之果。科研与临床并获;文章与知己兼得。光阴往来,寒暑易流,与子之别,思心徘徊。江城珞珈,樱花宇楼,东湖珞珈,水色山光,武大口腔,学脉赓扬,此乃吾终身之印记。惟愿母校弦歌继响,恩师桃李满园,诸君顺遂安乐。
——马瑞洁
口腔医学院级硕士
本科时光,匆匆而过,我有幸能够先后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哲学基地班和宗教学班跟随各位老师学习,不论是学业抑或为人,皆收获良多。如果说如今我能够在提出问题和思维方式上哪怕有一点点的进步,那么无疑我将归功于哲学和宗教学诸位老师给予我的帮助和指导。四年宝贵的“听课时光”,我尤其感谢吴根友老师、李佃来老师、赵林老师、苏德超老师、程勇老师、杨云飞老师、陈江进老师、周可老师、刘乐恒老师、廖灿灿老师、翟志宏老师、徐弢老师、黄超老师、曹彦老师、桑靖宇老师、马健老师,感谢他们用丰富详实的课堂内容和宽厚耐心的学者风范使我得以领会哲学与宗教学思想和文字的奥妙。
本篇论文始写作于年9月,至今半年有余,在此期间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李志老师,感谢有三:其一,在论文选题以及写作方法乃至格式要求上,李老师毫无保留的为我答疑解惑,为此牺牲了许多休息时间;其二,李老师对于我开展儿童主体性相关研究的鼓励和肯定,使得我增强了踏实写作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支持我完成了首次长篇论文写作;其三,李老师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优秀的学术素养,为我决心今后努力学习以进入学术领域树立了职业榜样,可以说是我的领路人。
我还要专门感谢社会学系的李向振老师和计算机学院的蔡恒进老师。李老师风趣幽默、博学强识,对待学术研究的热情和勤奋让我记忆犹新,不仅用口授、更以推荐书目的方式帮助我确立了研究儿童游戏的大方向,并教导我如何用社会学、文化学的研究方法看待儿童的这一普遍行为。蔡老师博古通今、文理交融的思维方式使我获益良多,打消了我对于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畏难心理,使我意识到掌握关于如机器学习、神经网络等未来社会发展方向的基本常识的必要性以及综合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最要感谢的是我的父亲张延峰先生和我的母亲刘芳女士,二位一如既往的支持和鼓励使我能够在顺利完成本科四年的哲学、宗教学学习后继续投入教育学的学术领域学习之中。二位给我的支持绝不仅仅体现在经济方面,更深刻的体现为用自己的过往经历和现实作为对我二十年来自尊独立、踏实努力、重视兴趣的培养方式中。也是二位所给予我的家庭温暖使我坚信在对于儿童的教育过程中,重视儿童主体性必不是一条错路,亦可以说是我立志进入儿童教育领域的根本支撑。二位作为我的良师益友,是最早通过“对话”方式促使我提出问题、发展认识的人,如今二位依旧扮演着这样的角色,对此我十分感激。
此外,还要感谢本科四年期间我所有幸结识的同学、朋友们,其中不乏与我志同道合者,作为同龄人,他/她们身上所具有的卓越的能力、坚定的理想和踏实的心性常常令我汗颜,也鞭策着我不敢松懈。希望我能够像他/她们一样,朝着既定的目标坚持不懈的付出努力。
最后,我想借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一书中谈论历史英雄与普通人的观点,来谈谈我的兴趣所在——儿童教育学:如果我们始终站在成人的视角、以成人的身份去理解儿童,那么成人的历史将只是成人的历史而已,而儿童的生活及其动机的历史仍是不可知的。我们若希望以成人的生活容纳儿童的生活,是因为儿童和成人之间同样为人的联系还没有被发现。提出这种联系是建立在儿童向成人的转移之上的理论,是一种尚未为历史和现实中生活证明的假设,而只要儿童的生活真正开始,这种理论就什么也不能说明了。因此,是时候真正走进儿童真实进行着的生活中去了,而这正是儿童教育学存在的前提和目的。
马克思曾言:“一个人在通常的健康、体力、精神、技能、技巧的状况下,也有从事一份正常的劳动和停止安逸的需求。”对此,我十分赞同。儿童教育之于我,绝非只是应付差事,而是如同磁场对于磁石般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但我亦深知,一时的志趣固然重要,但理想的实现更需要能够抵制安逸的诱惑和脚踏实地的长久努力。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能够逐渐做到这一点。
挥袂抚长剑,仰观浮云征。与君共勉。
——张璟昀
哲学学院级本科生
时光就像流沙一般,想要紧紧的抓住它,但它却从指缝中悄悄溜走。伴随着阵阵炎热,此刻坐在安静的图书馆,聆听着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猛然回首三年研究生时光,不禁感慨万千。珞珈是母校,亦是家。纵然曾经无数次踏过校园的路,也几乎每年都遇见樱花盛开,那些个感受,也都比不上当珞珈学子的这三年。在校园散步、在图书馆里、于梅园食堂吃饭、法学院三楼民商法教研室、凌波门栈桥、街道口创意城、桂园3舍与工学部菜市场,还有台湾政治大学,此时一幕幕剪影在脑中无比清晰,感激之情尤甚。
感谢我的导师李承亮老师对我的教诲与对论文的悉心指导。从进校之初,导师就明确告诉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目标与方法,要有针对性的围绕某个问题去查阅资料,深入研究学习。简单的几句话,我却花了三年才逐渐领悟透彻。问题意识、收集资料的能力、文献综述的能力以及最终表现出的写作能力,这都是一名研究生应当具备和应当刻意训练的能力。从导师身上,也体会到了大道至简之精神,没有那么多鸡汤与方法论,做学问就应当沉下心来。简单的道理往往最需要通过实践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观后,方才真正领悟。在本论文写作过程中,导师也不断强调这些简单的道理,督促和鼓励我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让我体会到学术之精神,同时很好的训练了写作能力。仔细想想,这样的思维方式和做事方法可以应用到工作中,受益无穷。
感谢台湾政治大学的交流学习经历,天的时间改变了我。我变的更确信自己的目标,变的更加自信和勇敢,不给自己设限,勇敢出发与追求。一定要找机会去一个完全没有人认识你、在乎你、要求你的地方。没有人认识你,是你开始认识你自己的最佳时候;没有人在乎你,是你开始照看自己的最好机会;没有人要求你,你才拥有空间审视自己的真实需求。至今记得一个人环岛旅行时遇到的人和事,记得那座岛屿带给我的感动与矛盾。也许有一天我终究会淡忘那段记忆,会不再白癜风现在能治好吗白癜风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