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振有词聊聊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事儿

阿油瑞嘚!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全民大辩论时间:

本科生该不该写毕业论文?

该不该取消本科生毕业论文?

我的观点是,首先这不是一个所有人都有资格谈论的话题。

这是一个教育领域的严肃的科学的话题,需要专业人士的充分论证而不是舆论治国。当然我的意思也并非是垄断专业领域的话语权,而是说回到专业本身谈这个问题是比较好的策略。

其次,我个人观点不赞成取消毕业论文。本科生毕业论文不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规范,更是大学生尤其是人文社科专业本科生个人兴趣和写作能力展示的机会——当然很多人是不愿意接受这个机会的。

争论就争论着吧,该来的还是得来滴。

我们聊聊本科生毕业论文。我捡重要的说。

关于毕业论文,说到底就是一个论文,无非就是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就是你的题目观点,论据就是你的支撑材料和论述,论证是一个拿证据支持论点的过程,当然最后也会形成一个结果(论证是过程,也是结果)。

这样看,就会很简单。

首先说说研究的主题和题目。有的老师会指定研究选题,有的则是根据学生个人兴趣确定选题。我的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是后者。

选题就是一个方向,最后得回到一个具体的题目上。

我觉得,选题首先要结合兴趣,其次要符合可行性(创新性过会儿说),就是说要做一个自己能做得了又感兴趣的研究。否则就会很麻烦。

比如,有的同学对世界政治感兴趣,ta想研究各国领导人的心理动态对世界政治局势的影响——显然,我只能手动摊手。

还有同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感兴趣,那么想做一个全国性的合作社研究——我只能说,你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还有同学想研究非洲博茨瓦纳贫穷议题——可以试试先去当个酋长哟。

可行性很关键。比如有同学想研究贫困治理,咦,这个不错哟。

那么,反贫困这个话题很大,全研究是不现实的,至少在本科阶段不是很现实。咱们尝试抓住其中一个小点看看行不行。

这就得剥洋葱了——一层层揭开。要小题大做,不要大题小做。

那么,我会首先看看当前反贫困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冷门,知己知彼嘛,你得查阅文献才知道当前的研究进展。有人研究政策,有人研究产业扶贫、消费扶贫,有人研究教育扶贫,有人研究如何防贫。

我发现,关于防贫的研究不多,而且也很有的写——这关乎后贫困治理时代的话题,正是国家的方向嘛。

那么我就选定这个方向,你看贫困治理这个大的框架有了,中观的防贫也有了,还得继续细化。

防贫的政策措施机制问题地域等等,都可能存在研究的点。

那么我就研究防贫机制:

到底那些搞防贫的是怎么运作的?哪些地区搞防贫措施了?咋就能防贫了?这个东西还能防呢?防哪些人返贫或致贫?谁出钱?谁识别?防贫机制是谁提出的?政策背景和实践效果如何?

最后确定一个题目:

防贫机制的运作模式与成效研究——以平安县城为例。

这个题目,有政策背景,意味着有的写,有创新,意味着创新性也体现出来了,平安县城就是你老家,而且平安县的县长还是你三舅,平安县最贫困的村驻村第一书记是你二姨夫,调查方便,意味着可行性的一部分出来了。

再说说这个创新性的话题。

我不建议过分突出本科毕业论文的创新性。

我想,按部就班写出一个规规矩矩的本科毕业论文就行,在此基础上,可以从学术观点、研究方法等角度进行创新,那是搂草打兔子——顺带的事儿。

关于创新性,又会带出一个话题:

毕业论文的结构是不是八股文的形式?

我认为可以这么讲。

八股文初衷是好的,只是后来变味儿了。咱们现在觉得八股文不好,当初明清两代皇帝也不是傻缺,肯定权衡前后才确定的。

所以,固定的论文结构,是有好处的,从导师(以及教学单位)的角度讲,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这都是资源啊)完成对一份毕业论文的评估,节省成本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从学生的角度讲(大多数),结构的固定有助于强化训练一种思维,而不是扯东扯西,没扯出个所以然来。

确定了感兴趣、对专业、可行性和创新性兼具的题目。

下面就是准备材料了,材料主要是学习+自创。

学习什么?看看人家是咋个做菜的?张三做了一盘大盘鸡,没有鸡肉,李四炒了一盘土豆丝,没有土豆。

好吧,先研究研究前人的研究,比如关于防贫,之前都是关于如何脱贫的研究,没多少研究防贫的啊,没关系,政策文件有木有?地方实践有木有?反贫困理论中经常提及的稳定持续的脱贫算不算?这都是与防贫相关的材料。

你把这些东西整理出来,发现:专门研究防贫的还真不多,好家伙我是全球防贫研究第一人啊!恭喜你。

已有关于贫困治理的研究有哪些?涉及防贫的研究有哪些?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出,原来真的没几个研究防贫的,那我就有研究空间了嘛——但不要说自己是填补了一项空白。文献综述就出来了,文献综述,要注重综,也得注重述。不能堆砌各种材料文献等等。

接下来就是你的自创了,自创就是你的调研,这些东西别人抄不去,查重也查不出来,属于你的原创性证据。不管是问卷还是访谈或者是其他的二手资料分析,都是你要借助的工具去收集并整理相关调研材料,这就得你去联系当县长的三舅了,看看这个“关键人物”是怎么想的,再去找找驻村工作队这个“关键人物群”是怎么做的,再去访谈贫困群众是怎么看的。调研的要做好准备,这些在方法课上老师都讲过。

接下来干什么?开动小脑袋,整理思路,整理材料,写起来。

写的结构就按照规定的进行,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这都是常规操作。

再有一个点就是理论基础。

有的同学把五六个理论写上去作为理论基础,我觉得没必要,顶多写俩仨的就行了,写多了就跟权游里龙母的称号一样:

风暴降生丹妮莉丝,不焚者,弥林的女王,安达尔人,洛伊拿人和先民的女王,七国统治者暨全境守护者,大草海的卡丽熙,獠牙破碎者,马族卡奥,北境之王的姑妈,龙之母。

别整没用的,直接说自己要接手七国就行了。

理论好找,难在不好用啊。很多同志的理论和内容是两张皮,毫无关系,审阅的时候,内心是崩溃的。

得把理论穿插到内容当中,不能摆在绪论部分就不管不顾了,你也不怕理论基础起来造反?

再说说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也很重要,有的同学不会查阅更多的文献。其实很简单,病毒查找,去中知网上找到一篇下载量最高的文章,下载下来,直接看这篇文章的文献。再顺藤摸瓜,你懂得。

最后是致谢。

这是所有论文中最可以让学生自我发挥的部分了。我的想法是走心。不能照搬照抄往届的致谢。去年张小明的导师是刘能,你的导师是赵四儿,别抄错了。自己写写致谢挺好的。这部分你甚至可以抒情一番——如果有而且能的话。

目前就想到这么多。杂七杂八的比较零碎(我自己看着是系统的)。再有很多小细节就不展开说了,毕业论文也需要一定的积累和悟性,得提早着手,不能指望最后半个月写出高水平的论文。

我个人建议在大四寒假的时候写出一个1.5万字左右的初稿。这样的话,不管是大四春季学期找工作还是考研复试,都有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而不至于两头都忙,最后两手空空。

看完记得点个在看哟。

DSC

点赞赏不如点在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lagongg.com/cksl/53842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