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谈谈找美国文理学院终身教职

写在开头-璟子

最近打算编辑+转载+重载一个“留学、申请和学术界求职”系列。

一共三篇文章:

申请小结-纯数学博士项目:此篇为转载即将开启纯数学专业博士征程的K酱

文章链接:[留学]申请小结-纯数学博士项目

博士终章-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项目:此篇为转载即将开启材料科学与工程方向博士后征程的Fermionian

文章链接:[读博]博士终章-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项目

谈谈找美国文理学院终身教职-统计专业:此篇为重载3年半前找教职写下的心得的璟子

因为本人接触的人群的背景特性,三篇文章虽然专业不一,但都是理工科。不完备之处,望海涵。

第一篇和第三篇以申请为主,一个是博士项目申请,一个是文理学院教职申请。

第二篇以博士历程回顾为主,虽然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但同时探讨了科学研究、个人选择和未来展望等等话题,有很广泛的适用性。

希望这个三篇系列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有意义的分享和启发!

第三篇重载语-璟子

第三篇是重载我自己3年半之前刚找到现在这份文理学院终身教职的时候,写下的一篇找工作的攻略文章。原文写于年1月。

有问题想讨论欢迎留言。

文章略长,针对文理学院里的统计专业的职位。相信这份经验和文理学院的其他专业的职位,以及研究型大学的统计专业的职位,大相径庭。当然,有些东西是相通的,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发。

以下重载直接搬运原文,未做修改。其中,“D大学”指美国杜克大学,“V学院”指美国瓦萨学院VassarCollege。

另,为了增加可读性,会随机添加和统计学与统计学教育的插图,以飨读者。

谈谈找美国文理学院终身教职-璟子

我是D大学统计系第四年的博士生,申请年秋季入职的文理学院统计学助理教授的职位。整个找工作历时3个月出头,运气比较好,较早拿到理想的offer。以下想分享一下自己找此类工作的经验,欢迎提问讨论共同进步。

美国统计协会的ThisisStatistics活动logo

就职于美国的文理学院

美国的本科教育分两大类学校,研究型大学的本科(如哈佛),和只有本科生的文理学院(liberalartscolleges,之前在国内被很火地译为“博雅”)。文理学院提倡全人教育,学生毕业除了修自己的专业课程之外,还有很多人文历史的课程必修。文理学院的毕业生往往还需要继续去研究生院深造,因为他/她们大学时期接受到的教育都不是以找到一个好工作为目的的。

就职于文理学院的教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统计学的话我看到大部分都是一个学年4到5门课,每年带2到3名学生做科研(多半是毕业设计),科研也要进行(没有硬性要求,感觉都是每年1篇论文发表)。在学校的时间除了教课备课,很大一部分也是留给学生答疑(这是我听到的大部分文理学院教授的经历,那就是他/她们的很多时间都无法自己利用,严重者得专门躲在图书馆或者家里做自己的事儿)。文理学院的学生期待能无时无刻见到自己的教授,和教授聊各种各样的问题。

终身教职路线的职位也是第6或者第7年评审,之前也会有个中期评审。这种职位适合对教书有更大热忱但又不想完全放弃科研的人。

统计研究与教学常用的软件之一:RStudio

统计学在文理学院设立的情况

目前在文理学院并不专门设立统计系,统计学科的教授一般在数学系内(有些系可能会是叫“数学与统计系”)。一般情况下10个教授左右的数学系会有1到2位统计学教授,他/她们的年龄和入职时间不一,有些学校有经验丰富相对年长的统计学教授(A类),有些学校则是有年轻还未拿到终身教职身份的统计学教授(B类),另外有些学校甚至没有统计博士出身的教授,提供的统计课则由数学教授教课(C类)。这些信息大部分都能在该系的网站上查看到。结合职位广告可以估计出对方想招一个什么样背景的教授。总体来说当然是你经验越丰富越好,不过不同类的学校看重的求职者的特质会不同。我认为对求职者经验要求最高的按理说是C类学校,理想的求职者最好经验丰富,教过不同难度的统计课,若是自己能有参与设计课程那会更好。A类和B类相对来说会不会那么看重你的教学经验。A类学校往往是你和年长的统计学教授会有几年交叉,教授肯定会给你的成长提供很大的帮助,几年之内把你培养好他/她就能安心退休。B类学校你则是和年轻的教授一同探索研究,互相帮助,共同建立起系里的统计课程。求职者最开始没啥好挑剔的,有什么地方招人投就好了,若是最后你能有好几个offer,那你可以挑选。不过我认为这类信息对你的面试能有帮助,在和系里老师交谈的时候可以表达自己与该系要招的人的特质的吻合。我最终去的V学院属于B类,另外拿到的一间学校属于C类,除去学校排名和名气不看,我觉得自己更适合去一个B类学校,其次是A类,最后才是C类,这也是我选择去V学院的重要原因之一。

RStudio近年开源开发的一些包,非常火爆,应用广泛

前期准备

申请文理学院数学系内的统计教授职位的基本材料包括:coverletter求职信,CV简历,teachingstatement教学陈述,和researchstatement科研陈述。

Coverletter最多两页,内容简明扼要,先说明自己对职位的兴趣,然后来一段讲讲自己的教学经验,再来一段连接段说明自己不仅喜爱教学,也乐意带本科生做科研,然后来一段自己的科研经验,最后说说自己为何想去文理学院教书。有些广告还会请你描述自己对“diversity多样性”的贡献,这个嘛对于我们来说就容易说了(增加文化、语言、思想的多样性等等)。

CV的话可以多页,内容比较统一规范:地址联系方式,科研兴趣,教育背景,教学经历,科研经历,论文发表,会议讲座,得奖情况,服务和推荐人。这里主要是要把教学经验放在前面,比较突出。教学经历和科研经历有些可以加一小段介绍主要内容。论文发表可以把自己的名字加粗以显示是第几作者。总的来说CV格式一致,注意大小写。能加的地方都加上超链接(比如你的课程网页),这样电子版的CV人家可以直接点开。推荐人之前要打好招呼,必要的话可以把你的CV发给他/她。选择上第一个当然是自己的博士导师,其他人能选教书的教授就选,也可以选你的别系的合作者(文理学院看中多学科交叉)。

Teachingstatement写法很多,2到3页即可。我写的第一版就是第一段讲自己的教学经历,然后之后每段有个重点(这个重点一般就是一种教学理念,比如我相信实际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经历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再展开举例和论证。第一版最后写完了读起来就觉得上下连贯不够。然后我借鉴了其他人的文书,写了第二版。第二版就不是以教学经历开头(教学经历可以在你的coverletter和CV里看到,再来一次就很重复了),而是一个总领段,简明扼要地用一句话说一个教学理念,然后之后每段针对一个理念。在这之后我花了一段具体讲了讲自己的其他教学经历(比如做助教)。最后一段结尾强调自己对教学的兴趣之强。其实第二版的内容和第一版差不多,只不过是表达方式换了换,至少我自己更喜欢第二版的方式。

Researchstatement可以分不同的“章节”来写,尤其是你有多个科研方向的时候。需要注意的就是写每个方向的时候,开头有一段对整个科研方向的简介(这个时候你以前的论文的introduction就很有用了,如果直接搬过来的话记得在最后加引用,也能显得你比较专业)。读你这份文书的人几乎都是对统计完全不了解的人(数学教授),简介一定要越浅显越吸引人越好。在写到你具体做的内容的时候也最好写的浅显易懂,然后记得加上一段你以后想做的课题,以及表达你愿意带该校本科生一起做这些课题(尤其是那些毕业设计是强制的学校)。

托马斯·贝叶斯和贝叶斯公式

总的来说,除了CV之外,另外三份文书尽量多用主动语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找英语母语的人帮你读读改改,要知道你周围的美国同学一个个当年GRE作文应该都是轻易5.5+的。导师能帮你那是最好不过(这方面我真的很幸运,我老板帮我改了很多遍),其次就是同组的美国人。CV不要浮夸,列出的每一点都要真实,你就想读你材料的教授可能在面试的时候随便挑一点来问你,比如“咦你提到你有参加过这个,能告诉我更多吗?”。当时我CV的初稿上在得奖情况一栏里加上了本科时候的奖项以及在博士期间得到的“每个人都能拿到的fellowship”就被我老板直接都划掉,搞得我最后的CV里没有得奖情况这一项。听说对于文理学院的教职来说,得过教学奖是最有用的。最终我也都拿到了不少面试机会,所以或许奖项这种东西就不是那么重要吧。得奖说起来都是别人对你的评价,还是不如自己做过什么来得实在。

其他的辅助材料可能有:博士成绩单,本科成绩单,教学评价,发过的论文。

成绩单直截了当,一般也不需要正式的,网上一下载就可以。教学评价越多越好。在一个学校可以让你上传辅助材料的时候,首选应该就是教学评价。发过的论文可以挑选几篇上传,需要注意的是因为版权问题,最好上传你们最终稿(而不是你在学校图书馆下载的杂志上的版本)。

另外,把自己的个人网站尽量做得好看专业。链接放在CV里。这个真的是有人看的,我面试好几次被问到的问题我很确定我只是在我的个人网页上提过。几大“专业社交网站”(比如LinkedIn,researchgate.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lagongg.com/cksl/54148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