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上午9点,我院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会在励志楼举行,参加本次答辩的学生为我院级新闻学、数字媒体艺术、网络与新媒体、广播电视编导(含出镜记者)和影视摄影与制作5个本科专业,共计人,各专业任课教师及相关负责人仔细聆听并进行现场指导。
答辩现场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会是大学期间的最后一场实战性“考试”,在这个环节中,同学们需要借助某项具体研究成果展示自己大学四年来的学术积累和实践经验,在和同学、老师沟通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性信息,同时学习到答辩技巧和经验教训,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圆满句号。
考前,每位同学都已做好了充足准备。从去年11月27日公布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安排表开始,近5个月的毕业论文写作、修改时间为传媒学子展现有条不紊、信心十足的答辩面貌提供了时间保障,同学们在此期间先后“闯”过了12月29日的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会、今年4月的匿名评阅等层层关卡。
答辩会分为论文陈述和回答提问两个环节。前者即同学们准备答辩PPT,进行5分钟论文自述,这需要同学们在论文(设计)的基础上具体阐述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问题、论文框架、研究结论等问题,着重考察论文(设计)完成及现实价值等内容。后者则是答辩的重头戏,经验丰富的答辩组长带领两位答辩组成员针对论文(设计)内容提出至少3个相关问题,一方面考察毕业生对论文(设计)内容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则着重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回答问题的角度。
答辩是紧张的,但老师们多采取幽默的提问方式,为气氛凝重的提问环节增加了几分轻松,使答辩会在张弛有度的环境中进行着。
陈述结束后,老师们多会犀利地指出论文(设计)不足、以敏锐的视角对不当之处提出修改建议。面对提问,多数毕业生能沉着冷静、认真回答老师问题,在一对一问答中,对论题有了更深层次的剖析,并对论文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答辩之后,小新采访了一些同学,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感受吧。
学生采访
Q:请问在准备答辩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比较“棘手”的困难?最终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17级广编郭明月:我遇到的困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准备PPT时的资料查证和准备,需要上网查询;二是材料准备的格式问题。毕业生们必须仔细核对答辩材料、论文格式以及答辩表格等,同时对自己的作品要非常熟悉,提前准备好几个预设问题。在答辩时要自信大方,最好脱稿阐述。
17级新闻白颖琪:一开始我对自己的论文是比较有信心的,但越到答辩时越觉得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缺陷,会有一点焦虑情绪。我认为一定要学会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同时保证答辩的完整度和逻辑性。
17级网媒冯垚:格式的修改是很困难的。比如我有很多细节没有注意到,导致后面一直在反复修改。所以要学会吸取其他同学的经验教训。
Q:可以谈谈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收获、感想吗?
17级新闻白颖琪:感谢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同时也感谢同学们的帮助。论文的写作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撰写毕业论文,离不开参考资料。只有尽可能多阅读文献,了解自己的研究领域,才能在论文写作中有话可说。论文写作也是知识和经验积累的过程,希望这些经验能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对我有所启发。
17级网媒冯垚:感谢欧勤扬导师,他尽职尽责地帮助我们解决了不少在论文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我对专业知识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Q:可以在撰写论文方面给学弟学妹一些参考建议吗?
17级广编郭明月:要根据自己的论文题目选取相关文献,参考的文献最好是硕士、博士论文,多用后面标识是[D]的,这样比较有说服力。论文写作时,不要大段大段复制粘贴,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
毕业生答辩
听完大四毕业生的分享,想必大家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