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聋人旅游团齐云山徽州古城宏村西递两

网络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s://www.edunews.net.cn/2021/ywbb_0917/134966.html

年5月7日,第十期聋人旅游团在烟雨蒙蒙中向安徽齐云山出发。此次旅游报名人数爆满,共有75人次,首次分派两辆车随行,经过四个小时后到达目的地。

第一站——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的齐云山

齐云山有它的清幽灵虚之处,山岳景区以烟云多变取胜。当年嘉靖皇帝就是因为齐云山素多烟云,而把白岳改为齐云的。风雅皇帝乾隆更是称赞齐云山是“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齐云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奇峰、怪岩、危洞、飞泉在山中比比皆是。只可惜我们在雨中登山,不能一览赤红色山岩在阳光照耀下通体透红、熠熠生辉的奇景。而雨天自有雨天的景致。雨中齐云,烟云连绵。一阵山风吹来,就将烟云幻化成涛走云飞之势,而随着烟云的飞动,不时会有清新的远山、山下秀丽的田园或是山上的红墙宫观、粉黛民居出现在视野中,活脱脱的一幅水墨画;置身景区内,眼前的景象定会让你生出世外之感。

从一天门至三天门,雨中我们一路走来,但见沟壑纵横、山水清丽,颇感曲折幽深之妙。难怪武当山出家的道教宗师兼武学泰斗张三丰,云游到齐云山就不舍得走了,一住数十年,直到羽化成仙。

天造的丹霞地貌让人叹为观止,而人造的摩崖石刻更让人留连忘返。齐云山的石刻之多之精之广是其他道山所不可比的。徐霞客一生曾两游齐云山,玉虚宫旁那块“唐寅碑”是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上山入住玉虚宫,观齐云山水之秀,顿时文思飞泻,笔走龙蛇,字字珠玑,一篇《紫霄崖玄帝碑铭》一挥而就。这些遒劲的书法,匠心的镌刻,使得这尊高7.34米,宽1.40米的石碑成为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为后人留下这处珍贵的艺术遗产。

第二站——徽州古城景区

歙县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在安徽省的最南端,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也是国粹京剧、徽菜的发源地,更是文房四宝中徽墨、歙砚的产地。徽州古城与丽江古城、平遥古城、阆中古城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作为徽州府治所在地已有一千余年历史,集古徽州牌坊、古民居、古代水利工程之大成。

徽商故里斗山街,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布满古城,犹如一座气势恢宏的历史博物馆。立于县城闹市中心的许国石坊,又叫大学士坊,是许氏衣锦还乡时所建,有中国的凯旋门之美誉。更有典型的徽州名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古私塾许家厅、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蛤蟆古井,罕见的木盾牌坊——叶氏贞洁坊,等等,犹如一幅幅长长的历史画卷,经历了N多年的风雨,仍傲然挺立、风采依旧,把它当年的荣耀,向后人们娓娓道来......

第三站:江南都江堰—渔梁古坝

导游带领我们参观渔梁古坝。它位于安徽省歙县渔梁镇,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是徽州古代最知名的水利工程,被称为江南第一都江堰。只见上游处,江面隆起,稍许倾斜,江水湍急,伴着轰隆鸣响至高处而下泄。远远望去,犹如一匹丝白的绸缎覆盖在江中,光滑如镜,而在绸缎下安然躺着的,正是千年渔梁古坝。它的坝面很宽,从上游至下游的江面足有十几米,象一条很宽很缓的水上滑梯。当江水从坝顶一倾而泄,延绵整个坝面,和着轰隆水声,这才是渔梁坝的气势所在。

渔梁古坝始建于隋末唐初,此后于宋、元、明、清历代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建。我们今天看到的大坝,主要是清康熙年间修建后保留下来的模样:坝面铺着青白色的花岗岩石,纵横交错,交接的缝隙可见燕尾状的石块,称燕尾锁,它象钉子般,直插至五米深的坝底,锁牢坝石。这古坝,承载的不止是恒久的江水,更是千年岁月的积淀。

第四站——黎阳老街

黎阳老街是我们第一天游玩的最后的一个景点,老街并不大,分上黎阳和下黎阳,屯溪老大桥(原名镇海桥)作为它们之间的唯一通道横跨其间。数座老宅具有徽州传统风格的徽派民居及民国石库门风格。老街的夜景更漂亮,

黎阳水街是黄山国际中心旅游服务综合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徽州特色的旅游主题商业水街,水街西接黎新路,东连率水沿岸的旅游商业街,组成了一条贯通东西的步行休闲旅游系统。

聋友们邀上数位好友一起逛街团购美食,品尝了当地特产——毛豆腐,鱼的滋味不错。在五彩灯影里四处留连中,我们欣赏到了古老的手工技能大开眼界。

5月8日第一站:木坑竹海

木坑以竹海而著名,地处桃源山村东大门,为黄山入黟第一寨。木坑竹海又称滴翠谷,此谷纵深约6公里,四面环竹,郁郁葱葱,形如金斗,聚财不漏,风水甚佳。漫山的竹林,粗的如碗状,细的如小酒盅,风起时,满林的竹叶沙沙作响。木坑山势险要,爬上山顶,已是满头大汗淋漓。

木坑方圆数十里遍布大毛竹,茫茫竹海一派幽静,尤其那碧绿的海水伴着此间的众多徽派楼舍,鲜活地勾勒出一副人间世外桃源景象。这里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景色怡人,心旷神怡,烦忧全无之感。不巧赶上下雨天,有些道路路面泥泞,不太好走。不过雨天雾气蒙蒙,另有一凡意境......

第二站:宏村

宏村在安徽省黄山市,它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清乾隆年间更为宏村。整个村依山们傍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爽,可挡北面来风,既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又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

特别是整个村子呈“牛”型结构布局,像一头正在熟睡中的牛,更是被誉为当今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一大奇迹。那巍峨苍翠的雷岗当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致的民居群宛如庞大的牛躯。房子中间的水渠就是牛的“肠子”。“牛肠子”在当地还有一句俗语:“顺水进村,逆水出村”。水渠最后注入村南的湖泊,鹆称牛肚。接着,人们又在绕村溪河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腿。历经数年,一幅牛的图腾跃然而出。这种别出心裁的科学的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宏村还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形似圆月的湖中桥、高大的银杏树、青瓦白墙的徽派建筑.......

第三站:西递

进入西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前竖立的牌坊,然而听说其他的十二座牌坊被当时的文化大革命所摧毁,只有一座保存完好的胡文光石雕坊,据说它的保留是因为一位军属老大妈的保护,文革时,当有人要这座牌坊同其它牌坊一起砸掉时,是她出面保护,又因为她的儿子在部队当团长,才没有人敢动手,因此保留了下来。

黟县西递村,这是一座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村落,无论文化还是建筑,都享有盛名。这个村子的兴衰都与胡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胡家从年起开始经商,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在17世纪中叶,胡家中有人从经商转向官场所产生的影响使村庄得到发展。18世纪到19世纪,西递的繁荣达到最顶峰,当时村里有大约家华丽的住宅。

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yè)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商,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年5月5日,西递村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称号。

此次旅游中,我发现聋友们特别喜欢听讲这些喜闻乐见的景点故事,它让聋友们加深印象,在一边游玩中一边深度了解景观文化,了解安徽历史,感知中华古老文化的博大精深。游玩到此,二天的旅程结束了,我们随机调查了六个景点中,以宏村、西递的旅游最受聋友们的欢迎。各位聋友们,我们下期再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lagongg.com/cksl/54393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