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午梦堂主
《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阅读时间:7分钟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写宝玉一日早起,往黛玉房里等候黛玉、湘云起床,然后又用她俩的洗脸水“弯腰洗了两把”,还忙忙的问丫鬟要过青盐擦了牙,漱了口,就算洗漱完毕,后来气得袭人一顿数落。
这里写宝玉洗脸刷牙,由宝玉可知,贾府这些贵族们的日常洗漱细节。正常的洗脸刷牙漱口规定动作,我们再熟悉不过,不过,这里有一个细节描写,会让我们甚感陌生,那就是用青盐擦牙。
有人认为小说这里写宝玉用青盐擦牙,就是指宝玉用手指蘸取青盐,然后又用手指清洁牙齿。这可真是胡说。试想一下,早起的佳人黛玉湘云,也如宝玉一般,一个个弯腰蹲身在那里,用手指蘸了青盐,嘴巴大张,在口腔里一顿操作猛如虎,那画面简直是惨绝人寰,不忍直视啊。
其实不对的。这里写宝玉擦牙,也就是用牙刷刷牙的意思。民国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在她的散文《谈音乐》里写自己在战时的艰难生活,有一段便是描写刷牙,张爱玲写道:
后来发现肥皂也有一种寒香。战争期间没有牙膏,用洗衣服的粗肥皂擦牙齿我也不介意。
这里的用粗肥皂“擦牙齿”,和《红楼梦》里写宝玉拿青盐擦牙是一个意思,就是刷牙,至于用的工具,当然是牙刷。
到这里,很多人或许会有疑问,古代人生活里有牙刷吗?那时,牙刷发明出来了吗?仿佛和我们只是隔了个二三百年的清朝人,个个都是从原始社会刚进化过来似的。
1、宝玉的牙刷
实际上,至迟在宋朝,我们就已经出现了牙刷,在南宋的大都市里,还出现了公开售卖牙刷的店铺,一支牙刷的售价大约是25文钱。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的牙刷专卖店有:凌家刷牙铺、傅官人刷牙铺。由此可知,那时候,牙刷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有人可能会好奇,那时候的牙刷都长什么样子啊?其实,也和我们今天的牙刷差不多,毕竟,古人和我们长得是一样的嘴脸。稍有不同的是,那时候的牙刷柄用的材质是骨、角、竹、木等,一样在木柄顶部密钻细孔,上植马尾或猪鬃。
对于用牙刷刷牙的好处,南宋的严用和简直可以算是牙刷的广告代言人,就是不知道凌家刷牙铺、傅官人刷牙铺之类的专卖店有没有私下给他广告费。
他在《严氏济生方》里说:
每日清晨,以牙刷刷牙,皂角浓汁揩牙,旬日数更,无一切齿疾。
这里说,用皂角汁揩牙,和张爱玲说的用洗衣服的粗肥皂擦牙齿,有相似之处。不过,这里说的肥皂,都是纯天然的植物皂,并非我们今天用的各种化学合成皂。
在这段文字里,严用和让人们每天用牙刷刷牙,还让人十天就要换一把牙刷,真是妥妥的牙刷代言人一枚啊,比今天专家建议我们一个月换一把牙刷还狠。
除了牙刷,在宋之前,以及乡野舍不得买牙刷的穷人,用什么刷牙呢?别急。穷人也有穷人的法子,那就是就地取材,用嫩柳枝。
《本草纲目》里甚至认为,用嫩柳枝刷牙,效果也是杠杠的啊:
"(嫩柳枝)削为牙枝,涤齿甚妙。"
这感觉和我们用树枝子削做筷子,是一样一样的啊。
而《红楼梦》里,宝玉用来刷牙的牙刷到底长得什么样子呢?我们也不知道,因为小说没写。
小说第52回写晴雯病补雀金裘,有一句交待说“又用小牙刷慢慢的剔出绒毛来”,这里晴雯用的牙刷,是否就是平日她们刷牙的牙刷,一如今天的我们用牙刷刷牙,也用废旧牙刷蘸牙膏刷杯子一样,不得而知。
说完了宝玉的牙刷,我们再来说说宝玉用来刷牙的青盐。
2、刷牙神器青盐
说到青盐,我们立刻就想到产自青海茶卡盐湖的盐。
关于青盐,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青盐是产自我国西南、西北各地盐井、盐池中,因盐色青白,故名青盐;一种认为就是产自青海的盐。用青盐刷牙漱口,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诗经·卫风·硕人》里描写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貌时,赞美她的牙齿是“齿如瓠犀”,简直太白太亮了,想必平时一定没少用青盐刷牙漱口来着。因为青盐具有消炎止痛固牙洁齿祛热凉血的功效。
用盐水漱口的功效,在唐代的《备急千金要方》里也有记载:“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暖水含漱,口齿牢密”。
这是写的是直接用盐漱口,那么,用青盐刷牙,是否就是用牙刷蘸了青盐粒直接刷?其实不是的。在宋朝人写的《魏氏家藏方》里有一方名曰“青盐散”,它的成分和用法是,用蝎梢、胡椒、干姜、青盐各研为粉末,入瓷器内,每日晨起,取少许揩齿间,良久用盐汤漱之,主治牙齿疼痛松动,洁齿固齿。
这里写的用青盐散揩牙,用盐水漱口,与《红楼梦》里写宝玉“要过青盐擦了牙,漱了口”的用青盐刷牙漱口的流程何其相似。感觉贾府里用来刷牙的应该就是青盐散之类的纯植物牙膏粉,又以青盐为主要成分,类似我们今天用的各类中草药牙膏。
提及牙膏,在牙刷出现的宋代,牙膏也同步出现了,而且,当时生产的牙膏,也是有各种品牌,各种成分,还有人喜欢在家里自制牙膏,比如苏轼和沈括。
大文豪苏轼用的是松脂和茯苓,沈括则选用的是苦参。我们不妨把他俩研发的牙膏分别命名为松脂牙膏和苦参牙膏。
在《东坡志林》里,苏轼还详细介绍了自己研发的松脂牙膏的制作全过程以及使用方法和功效。除了刷牙,苏轼还摸索出一套浓茶漱口固齿法,就是《红楼梦》第三回里,写黛玉初进贾府,饭后的茶水漱口法:
(黛玉)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
此外,在北宋的《太平圣惠方》一书里,也详细记载了牙膏的制作方法:
柳枝、槐枝、桑枝煎水熬膏,入姜汁、细辛等,每用擦牙。
这是药书里记载的,感觉比苏轼、沈括等人的要更靠谱一点。
3、乾隆与青盐
虽然宋时各类牙膏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然而青盐在洁齿固齿方面的作用与光辉却从来没有被替代,丝毫没有被掩盖,在清朝时,它甚至还红极一时,这全是因为清朝一位皇帝对青盐的青睐有加,这位皇帝就是乾隆。
有史书记载说,乾隆帝每日漱口必用青盐,不但漱口用的是青盐,连日常吃的菜肴也必用青盐调味,当然了,他每日早起刷牙用的肯定也是青盐牌牙膏,真是一盐三用啊。
以青盐入菜肴,不独清朝,在我国早已有之,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里说:
“我将这五千人做一顿馒头馅。是必休误了也么哥!休误了也么哥!包残馀肉把青盐蘸。”
因为乾隆帝热爱青盐,大凡皇帝喜爱的,必是极好的,所以,由宫中而至清朝达官贵人,人人都向皇帝看齐,个个都用青盐刷牙漱口,又拿青盐炒菜。
且说宫里有一日炒菜,青盐一时短缺了,御厨就用普通食盐代替,心想皇帝一定尝不出来,谁知乾隆帝这日吃菜,一吃就吃出来了,立即震怒不已,重罚了御厨。
乾隆二十九年,朝廷下旨,茶卡青盐由私采改为官采。自此之后,乾隆帝每日爱吃爱用的青盐,再也不会短缺了。
前面说过,除了洁齿固齿消炎,青盐还有祛热、凉血、明目、润燥之功,好处甚多。然而青盐在清朝风行一时,却并不是因为它自身予人的太多益处,而是因为最高统治者的一时喜好,随之盛行于上流贵族间,也直接反映在曹雪芹的小说创作中。
小小一粒青盐如是,人生的浮沉际遇,又何尝不如是?
参考资料:《红楼梦》(曹雪芹)
《严氏济生方》(严用和)
《谈音乐》(张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