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链接:名家课堂
小鸟还巢:于小冬讲绘画
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给每个人带来很多触动,也迎来了我们首次采用线上虚拟空间展示的毕业展。线上展览方式改变了观者原有在实体空间的习惯性读解方式,构建立体化的视觉角度对作品进行全方位的观看,它将与我们原有的欣赏习惯相平行。线上展览不仅是艺术表达在特殊环境下的应对,同时也需要我们对于新的生活环境、新的展览方式做出调整和思考。
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画学院经过不断的探讨,调整教学结构、整合教学资源,面临新时期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思考。所强调的临摹、写生、创作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仍然是教学发展的主线,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了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及创作思考的重要性。各专业在强调专业特色的同时,培养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知识,更具备对艺术创作的独立判断能力,将关于基础训练和创作的关系的共识融入到日常教学之中,毕业展览可以说是我们教学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今年的毕业展览通过线上展览的虚拟推展,在相同比例的视觉环境里,模拟观展的现场感受,同时在作品链接中多维地呈现学生关于毕业创作过程中的思考。虚拟空间使学生作品得到更充分的展示,作品面貌相对独立,对个人创作思考的追述和尊重、自身创作状态的审视会让我们得到难忘的收获。
毕业展是学习生活的一个小结,但更是大家一个崭新的开始。在此,祝贺中国画学院的全体毕业生,你们将在现实和虚拟的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展示你们的创造和感动!
中国画学院刘庆和年4月16日国画系研究生毕业作品
作品名:《种蔬》
作?者:资晖丽
院?系:中国画学院
导?师:谢青
研究方向:花鸟画研究
尺寸:cmxcm
材料:纸本
作品简介:作品选取农家蔬果为题材,豆角穿篱石,丝瓜绕屋椽,表现出田园闲适之趣。
作品详情
作品名:《种蔬》
尺寸:cm×cm
材料:纸本
作品阐释:作品选取农家蔬果为题材,豆角穿篱石,丝瓜绕屋椽,表现出田园闲适之趣。
作品名:《种蔬》局部一
作品名:《种蔬》局部二
作品名:《万紫千红总是春》系列
尺寸:50cm×cm
材料:纸本
作品阐释:作品的题目取自宋代朱熹的《春日》:“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借由春天灿烂开放的花卉来表达春日的美好景致,同时也表达虽然疫情很可怕,但我们众志成城,终会迎来春暖花开!
作品名:《万紫千红总是春》之一
尺寸:16cm×16cm
材料:纸本
作品名:《万紫千红总是春》之二
尺寸:16cm×16cm
材料:纸本
作品名:《万紫千红总是春》之三
尺寸:16cm×16cm
材料:纸本
作品名:《万紫千红总是春》之四
尺寸:16cm×16cm
材料:纸本
作品名:《万紫千红总是春》之五
尺寸:16cm×16cm
材料:纸本
作品名:《万紫千红总是春》之六
尺寸:16cm×16cm
材料:纸本
作品名:《万紫千红总是春》之七
尺寸:16cm×16cm
材料:纸本
作品名:《春韵》
尺寸:97cm×cm
材料:纸本
作品阐释:这件作品的构思源自写生时看到的场景,繁茂的紫藤花下伫立一只猫咪,借由画笔记录下那时的恬静之感。
作品名:《写生册》系列
尺寸:45cm×45cm×6
材料:纸本
作品名:《写生册》之一
尺寸:45cm×45cm
材料:纸本
作品名:《写生册》之二
尺寸:45cm×45cm
材料:纸本
作品名:《写生册》之三
尺寸:45cm×45cm
材料:纸本
作品名:《丝瓜》
尺寸:cm×cm
材料:纸本
作品名:《丝瓜》局部一
作品名:《丝瓜》局部二
作品名:《丝瓜》局部三
作品名:翰墨·五行——金、
翰墨·五行——木、
翰墨·五行——水、
翰墨·五行——火、
翰墨·五行——土;
作?者:刘雪蛟
院?系:中国画学院
导?师:于洋
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与史论研究
尺寸:×cm×5幅
材料:纸本设色
作品简介:《尚书·周书·洪范》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一种原始的系统观。古人将宇宙万物根据其存在性质和运动状态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类别,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及转化关系。后人将五行论推演到更多领域,产生了更重整体和相互转化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和五行与天干、方位、颜色、神兽、八卦等范畴的对应关系,以至运用到中医领域与人的五脏一一对应。可以说五行观渗透到古代生活和学术的方方面面,影响深远。
本系列作品从五行学说与传统文脉、文化艺术的密切关系撷取创意,根据五行的基本属性及其与方位、神兽、颜色的对应关系,运用汉字书写在不同时代的书体变化和承载物的特性,旨在从一个视觉案例呈现传统资源的当代转化。在五幅作品中,金与西方、白色、白虎相应,主要根据青铜器铭文、器型和纹样等元素书写、绘制;木与东方、青色、青龙相对应,这件作品以竹简木牍的样式、特点和“四君子”图像的比德精神来呈现木的属性和青龙身体盘踞、四肢舒张的形态;水对应北方、黑色、玄武,根据碑刻拓片的基本形制和肌理效果书写、绘画,运用碑刻文字和阴线刻画的多张单幅作品,拼贴出玄武的概略轮廓和走势;火与南方、红色、朱雀对应,运用印章文字和画像砖图像等元素的单幅作品组合成朱雀的大体轮廓、动态;土为中央,与黄色、黄龙相对应,主要以隶书和行书运用书纸、信札的样式进行书写,组合一些白描作品,纵横交错排布来表现“中”的四方之中、四通八达的区域特征和天圆地方的阴阳学说与宇宙观。此作品中的书写内容来自于古典文论、画论、诗歌、箴言和作者的毕业论文节选,暗示从青铜器铭文、石刻文字、竹简木牍、印章印玺、书籍信札到今天的现代书写,在湮灭与创造中一脉相承、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文脉。作品以作者的书法书写和图像绘画为主,辅以小部分的书纸拼贴(每幅五分之一左右),旨在暗示印刷术的发明与普及对文化艺术传播发扬之伟功,此外,古籍书页形式的运用,作为规范整齐的视觉元素,补充平衡自由书写、绘画的独立性和松散感,起到连接作用,增强了整体画面的节奏感。在这一系列作品图像的背后,翰墨书画艺术语言系统与中国传统文化宏观规律呈现出何种关系?材料表现的视觉张力与书写绘画的规范性呈现出何种关系?图像表达手法与文本表达方式的组合呈现出何种关系,这些都是本作品试图探讨与尝试揭示的问题。作品详情
作品名:《四季平安图》
作?者:于登瀛
院?系:中国画学院
导?师:谢青
研究方向:花鸟画研究
尺寸:cm*cm
材料:绢本设色
作品详情
作品名:《呦呦鹿鸣》(毕业创作)、《富贵图》、《牡丹锦鸡图》
作?者:卢浩然
院?系:中国画学院
导?师:陈相锋
研究方向:花鸟画研究
尺寸:cm*cm
材料纸本:设色、绢本设色、纸本设色
作品简介:《呦呦鹿鸣》这件作品是运用兼工带写的方法来表现画面,画面主要由八只小鹿、柏树、竹子和石坡等题材构成,这些不同物象不仅丰富了画面语言,同时也增添了画面所承载的美好寓意和精神追求。首先,画面中四季常青的柏树经常被人们赋予斗寒傲雪、高尚坚强的品格;其次,画面中的竹子也常被人们视为坚韧不拔的象征形象;最后,画面中奔跑的八只小鹿正在跨越前面的坡石,意在表达一种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因而,整个作品旨在表现旺盛蓬勃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美好品格,同时也意在表达我们全国人民携手共进,共创美好生活的愿景。
作品简介:《富贵图》这件作品是运用小写意和没骨相结合的方法来表现画面,画面主要由两只猫、牡丹、坡石等题材构成,并主观将画面中猫的形象处理的更加圆润丰腴,从而与画面中牡丹雍容华贵的形象相呼应,意在表达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
作品简介:《牡丹锦鸡图》这件作品是运用工笔的方法来表现画面,此作品属于变临作品,画面主要由锦鸡、牡丹、坡地等题材构成,旨在表现一种和谐美好的画境。
作品名:《四时花卉册页》
尺寸:46(高)cm×34(长)cm(每幅作品)
材质:纸本设色
作品名:《月季图》
尺寸:26(高)cm×26(长)cm
材质:绢本设色
作品名:《荷花图》
尺寸:26(高)cm×26(长)cm
材质:绢本设色
作品名:《秋趣图》
尺寸:26(高)cm×26(长)cm
材质:绢本设色
作品名:《菊花图》
尺寸:69(高)cm×46(长)cm
材质:绢本设色
作品名:《果熟来禽图》
尺寸:78(高)cm×40(长)cm
材质:纸本设色
作品名:《猫头鹰》
尺寸:74(高)cm×46(长)cm
材质:纸本设色
作品名:《事事如意》
尺寸:24(高)cm×35(长)cm
材质:纸本设色
作品名:《牡丹图》
尺寸:25(高)cm×(长)cm
材质:纸本设色
作品名:《月季猫图》
尺寸:(高)cm×69(长)cm
材质:纸本设色
作品名:《四时花鸟图—春》
尺寸:(高)cm×69(长)cm
材质:绢本设色
作品名:《四时花鸟图—夏》
尺寸:(高)cm×69(长)cm
材质:绢本设色
作品名:《四时花鸟图—秋》
尺寸:(高)cm×69长)cm
材质:绢本设色
作品名:《四时花鸟图—冬》
尺寸:(高)cm×69(长)cm
材质:绢本设色
作品名:《山海图》、《桃花源记》、《望山白云里》
作?者:李亭
院?系:中国画学院
导?师:刘荣
研究方向:山水画研究
尺寸:cm*cm
材料:绢本设色
作品详情
作品名:《春之韵》、《万众一心》、《仙山清远》
作?者:刘金霞
院?系:中国画学院
导?师:丘挺
研究方向山水画研究
尺寸cm*cm
材料金卡设色、金卡水墨、金卡设色
作品简介:创作这幅作品的的出发点旨在表现对美好生活的祝福,观《杏花孔雀图》深受启发,构思过程中结合写生,将孔雀、牡丹、杏花、玉兰、坡石以和谐的方式重新组合,以写意、没骨、工笔等绘画语言,借花鸟世界的勃勃生机,传达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今年疫情的突然爆发,“最美逆行者”及全国各条战线都在行动,家国情怀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激荡,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那种面对生命保存时壮烈感、使命感、崇高感萦绕与每个的的心头,这张创作正是在这中激荡中孕育而生的,以可“独木成林”的神龙树(榕树)的坚毅、顽强的精神象征中华儿女在面对灾难携手奋进、同根共生、一脉相连的强大凝聚力和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以纯粹的水墨语言,强烈的的形式感表现。粗壮的根干如山川般浑厚巍峨、茂密的枝叶以泼墨和积墨表现每一片生命在颤动。“天地万物有大美而不言”这幅作品我用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绘制出心中“虚境”“空灵”山间云雾缭绕“世外桃源”。采用全景式大山水的布局形式,整体画面上视觉开阔,以青绿重彩设色,皴染细密,绘以高山、溪泉、云雾、古木如实如幻的意境和繁缛精丽的形式,在山间云层叠涌,造成云雾迷蒙的幽远空间,虚实相生的境界,展现远离世俗、虚幻飘渺的人间仙境,描绘出乌托邦理想生活的一片乐土的心灵归宿。作品详情
作品名:《月涌江流》
作?者:高雪涛
院?系:中国画学院
导?师:刘荣
研究方向:山水画研究
尺寸:cm*cm
材料:纸本设色
作品简介:作品以家山为本,表现夜山景致,月下山乡的静谧,幽深,虚静,古朴。
作品详情
作品名称:《月华》作者:高雪涛
尺寸:cm*cm
材质:纸本设色
作品阐释:此作品以太行山为素材,写生时夜间对大山的观察体悟所得,追求虚静沉着
作品名称:《山乡静夜》
尺寸:cm*cm
材质:纸本设色
作品阐释:此作品是对自己家山夜间景致的映像与描绘,山村在月夜下独有的静谧幽深,被月光笼罩下的安详是我画面的直观表达,同时希望传达出一种沉静,一种每个人心灵留恋的家山与故土
作品名称:《月涌江流系列》
尺寸:49cm*cm*4
材质:纸本设色
作品阐释:《月涌江流》系列组画四幅,各自独立成画,分别表现山乡的春夏秋冬的月夜景致,是作者长期观察,师法造化,体悟而得
作品名称:《月涌江流》
尺寸:cm*cm
材质:纸本设色
作品阐释:作品取材于太行,以夜山的观察和体悟方式,主要运用积墨法进行创作,画中大山作碑,屹立不动,中间长坡林木以曲线,相对弱化的手法描绘以为江流,一动一静,月夜处理亦为长线条波状,是为月涌江流
作品名称:《临髡残山水图册》
尺寸:68cm*72cm
材质:纸本水墨
作品详情:《髡残山水图册》苍润浑厚,秃笔写出,笔笔生发,章法平中见奇,笔墨空间变幻自如,临摹时多研究习之
作品名称:《临龚贤山水册》
尺寸:40cm*32cm
材质:纸本水墨
作品详情:研一时期着力学习龚贤积墨法,体会淡墨层次的丰富,层层积染的方法,领悟作画时的虚心静气
作品名称:《临龚贤山水册》
尺寸:40cm*32cm
材质:纸本水墨
作品名称:《临黄宾虹山水册页》
尺寸:30cm*42cm
材质:纸本水墨
作品名称:《写生》
尺寸:32cm*32cm
材质:纸本水墨
作品名称:《写生》
尺寸:32cm*48cm
材质:纸本水墨
作品名称:《河南台凹村写生》
尺寸:46cm*68cm
材质:纸本水墨
作品名称:《写生》
尺寸:46cm*68cm
材质:纸本水墨
作品名称:《家山》
尺寸:cm*68cm
材质:纸本设色
作品名称:《家山》
尺寸:cm*68cm
材质:纸本设色
作品名称:《山居图》
尺寸:46cm*68cm
材质:纸本设色
作品名称:《秋山访友》
尺寸:46cm*68cm
材质:纸本设色
作品名称:《夏山图》
尺寸cm*68cm
材质:纸本设色
作品详情:此作品是在河北嶂石岩采风写生过程中,以游观方式记录速写,感受,归后兴致所作,描绘心中山脚下山乡一角之所见
作品名:《归来》
作?者:彭瑾慧
院?系:中国画学院
导?师:丘挺
研究方向:山水画研究
尺寸:*97cm*6
材料:纸本设色
作品详情
《归来》*97cm*6
纸本设色年
作品阐释:《归来》意指心灵的倦归,也可理解为自我创作方式的回望。此作品描绘的是太行山,二零一六年随着丘挺先生去太行写生,那是我首次去到晋城。太行山山势在这里倏然跌落至河南中川平原,形成无数险峰、峭壁和深谷。古道围绕着岩壁,如同古代妇女服饰上精致的披帛,成为太行山的点睛之笔。山体的巍峨险阻把山腹的古道衬托的异常狭小,走近后却另有一番天地,古道约莫可容纳两人并排行走,我更是惊奇于有人骑着山地自行车漫游其间。此处的古道曾是连接晋豫两地重要的商道,如今却是人迹罕至,恍惚间有一种难言的感伤;唏嘘于世事的瞬息之变,谁人又曾想到在那山巅之上会有无数的游客在观看和感叹着此处人事之间的过往。我采用浅绛的创作方式配合着渴笔淡墨来表现太行山的险绝和幽深,这种创作方式从一六年便初具雏形,之后一直在不断的尝试和发展这种风格的其他可能性。通幅作品在色调上比较雅淡,山石树木被我有意的弱化,着重表现烟云的运动状态、山川的外部形态以及空间的推移关系,欲从整体上来把握太行山的俊秀神逸。作品中淡积墨的使用非常普遍,我希望借助淡积墨的淳厚和含蓄来阐扬生命的虚静和淡泊。
《一半阴雨一半晴》97*cm
纸本设色
年
《大形》
*97cm*4
纸本设色
年
《观》
97*cm
纸本设色
年
《太行烟云》
*97cm
纸本设色
年
《归来系列》
*69cm
纸本设色
年
《苍山揽秀》
*97cm
纸本设色
年
《坐望云起》
97*cm
纸本设色
年
《闲云自卷舒》
97*cm
纸本设色
年
《湘西》
97*cm
纸本设色
年
《行云系列之一》
34.5*cm
纸本设色
年
《行云系列之二》
34.5*cm
纸本设色
年
《行云系列之三》34.5*cm
纸本设色
年
《行云系列之四》
34.5*cm
纸本设色
年
《祈》
97*cm
纸本设色
年
《古柏》
97*cm
纸本设色
年
山水画表现的是自然和风景,它更是艺术家内心的真实写照。山水画的一大特点是“隐”,淡泊隐逸多为文人所标榜,这种心性的淡泊与山水艺术语言中的“淡”显得十分契合。“淡”所展现出来的是自由优雅的气质,宗白华先生说“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万事万物在极尽繁复之后都会归于平淡。在我们经历了蝇营狗苟的世俗生活之后,内心慢慢的得以充盈,尔后渐渐皆会归于平淡。淡墨具有朴素而内蕴绝尘的品质,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考。在创作的过程中实现畅意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而不逾矩,使心灵澄澈,与自然山水神遇,这是我一直致力于临摹传统和自然写生二者之间的缘故。因内而符外,我试图通过作品中淡墨的淳厚和含蓄表现生命的淡泊虚静。
作品名:《溪山览秀1》、《溪山览秀2》
作?者:刘建平
院?系:中国画学院
导?师:陈平
研究方向:山水画研究
尺寸:cm(宽)×cm(高)×2张
材料:纸本水墨
作品简介:作品源于南雁荡山的写生,作者通过中国画独有的观察方式,以游观的视角创作出不失传统,又颇具当代笔墨语言的全景式山水。
作品详情
作品名:《倾听》
作?者:何月舟
院?系:中国画学院
导?师:金瑞
研究方向:工笔人物画研究
尺寸:75×厘米
材料:重彩,木板
作品简介:作品名为《倾听》,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中国传统思想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人本心的显现,所以探求万物背后的道,也就是把握人的本心。
作品详情
《倾听》构思稿
《倾听》构思稿
《倾听》创作稿
《倾听》创作局部
《倾听》创作局部
《倾听》创作局部
《倾听》创作局部
《倾听》创作局部
《倾听》完整创作
材料:重彩,木板
指导教师:金瑞
作品名为《倾听》,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中国传统思想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人本心的显现,所以探求万物背后的道,也就是把握人的本心。
《倾听》创作构思稿
《倾听》创作构思稿
《倾听》创作构思稿
《非非道》创作底稿
《非非道》完整创作
尺寸:50(宽)cm×60(高)cm
材料:重彩,木板
指导教师:金瑞
作品阐述:人与孔雀代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图为阴阳鱼形,四角和手上的戒指分別为土、木、水、火、金五种元素,合为阴阳五行。人物面孔选用西方女性,表明阴阳五行学说具有普世性。题款“非非道”旨在强调“道可道非常道”。
《幻》完整创作
尺寸:66(宽)cm×60(高)cm
材料:纸本设色
作品阐述:在佛学看来,外在的大千世界空幻不实,如《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同时佛学还认为,世界虽虚幻不实,但世间的万事万物却都是佛性、真心的显现。这些观念作用于绘画,促使画家们回归内心,追溯本真,表现心中意境。受此启发,作品《幻》运用人与水的结合来表达意象世界亦真亦幻的神秘感,营造一种“虚”境,给人想象的空间。
作品名:《艮岳》
作?者:陈欣悦
院?系:中国画学院
导?师:陈平
研究方向:山水画研究
尺寸:cm宽*cm高
材料:绢本设色
作品简介:以艮岳的历史为文本来源,叠石成山。借用容器的透视效果,突破画面二维的平面空间。太湖石夸张的表现意味暗喻了水面上的皇家园林与水面下的民生凋敝。
作品详情
《艮岳》创作思路及草图
文本到图示有取舍的布局草图。
在二维平面表现三维空间的预想,透明容器的选择是一种辅助表现的方式。
同时,将一段历史、一方山水放进容器里,本身也暗合的审视的意味。
水,将空间分割。
水面上的现实与水面下的真实。
恢宏皇家园林的根基实则是骨质的太湖石。
《艮岳》画面的空间营造有三部分:
水面上下的空间、三维视觉的山水空间、透明容器的质感空间。
作品名《:恶之花》
作?者:梁译元
院?系:中国画学院
导?师:金瑞
研究方向:工笔人物画研究
尺寸:83cmxcm
材料:重彩木板
作品简介:唯愿花不再开于“恶”的心灵之土。花本无罪,丑恶的是将邪恶之手伸向它的人。作品以罂粟花象征被贩卖的野生动物,它们本自由生长,却沦为利益交易与口腹之欲下的牺牲品,背负着疾病的罪恶之名。
作品详情
作品名:《妆》(白描)(毕业创作)、
《妆》(毕业创作)、
《星期三的下午茶》、《境》
作?者:高磊
院?系:中国画学院
导?师;金瑞
研究方向:工笔人物画研究
尺寸:83cmxcm
材料:纸本水墨、纸本设色、纸本设色、绢本设色
作品简介:妆是女性日常生活的片段,美在温婉、含蓄而富有情感,以工笔的手法表现三位女性的日常生活,以反映这种波澜不惊的平淡美,妆不仅指女性的美,更指生活中美的存在与感受,它可能转瞬即逝,但只要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美便无处不在。
妆是女性日常生活的片段,美在温婉、含蓄而富有情感,以工笔的手法表现三位女性的日常生活,以反映这种波澜不惊的平淡美,妆不仅指女性的美,更指生活中美的存在与感受,它可能转瞬即逝,但只要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美便无处不在。闲适的时光总是让人备觉短暂,因为闲的状态,能让人超越现实世界的功利与实用,进入审美与诗意的世界,这何尝不是生活中的美呢?这种美像是一壶茶,悠然而清香。婆娑梵音,是意像世界的明灯,最终指引人走向智慧,是美、善与真的智慧,那便是人们生活之感,心中之境.作品详情
《妆》(白描)(毕业创作)
《妆》(毕业创作)
《星期三的下午茶》
《境》
《境》
《境》
《境》
《境》
作品名:《毕业创作草图》
尺寸:36(高)cm×35(长)cm(每幅作品)
材质:素描、速写
作品阐释:展现毕业创作《妆》从初步构想、构图设计到草图绘制的一些过程,一张创作的诞生是反复推敲与揣摩的产物。
作品名:《妆》素描
研究尺寸:(高)cm×(长)cm
材质:素描
作品阐释:《妆》展现的是女性日常生活中的美,而描绘这一种美的过程本身是一次极有意义的修行,素描是基础的造型语言,绘制底稿是创作工笔画作品的前言,也是修行真正的开始。
作品名:《妆》色彩稿尺寸:52(高)cm×36(长)cm(每幅作品)
材质:水彩、速写
作品阐释:展现毕业创作《妆》色彩配置的规划与设计历程。
作品名:《憩》
尺寸:46(高)cm×46(长)cm
材质:纸本设色
作品阐释:日常生活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心情的闲适与愉悦便可以得到极致的体现,憩便是闲,闲是生活的状态,也是生活的韵味。
作品名:《朝圣》
尺寸:35(高)cm×35(长)cm(每幅作品)
材质:水彩、速写
作品阐释:朝圣之旅,是藏区的民族特色,是心灵、自然与信仰三者的完美契合。
作品名:《宋人花鸟》
尺寸:57.6(高)cm×60(长)cm
材质:绢本设色
作品阐释:临摹是和古人对话,宋代是古代美学的极致,宁静、典雅而赋予美于生活,从花中可窥得人间百态。
作品名:《托花天女》
尺寸:(高)cm×75(长)cm
材质:泥板重彩
作品阐释:壁画是远观的艺术,和卷轴画在案间展现大千世界的方式不同,壁画的观看更多的是体会与感受,体会天女与众神的庄严与威仪。
作品名:《写意花鸟》尺寸:49.3(高)cm×65(长)cm(每幅作品)
材质:纸本水墨
作品阐释:写意,即写胸中逸气,传自我之感受,而自然之花与画中之花,体现的是物我同一的精神状态。
作品名:《高原的呼唤》尺寸:54(高)cm×52(长)cm(每幅作品)
材质:速写
作品阐释:朝圣是心灵的呼唤,呼唤在现代功利社会缺失的纯真与质朴。
作品名:《水墨写生》
尺寸:52(高)cm×35(长)cm
材质:纸本水墨
作品阐释:水墨写形,以形传神,表达工笔所难以传达的“意”。
作品名:《素描写生》
尺寸:(高)cm×78.6(长)cm
材质:素描
作品阐释:素描是基础的造型语言,是一张工笔画的开始,素描有着独特的张力与艺术感,是技与道的融合。
作品名:《起止》、
《定期剪枝》、
《面具系列其三》、
《几角的梦》
作?者:刘巧
院?系:中国画学院
导?师:刘金贵、徐华翎
研究方向:工笔人物画研究
材料:绢本综合材料、绢本设色、纸本设色、综合材料
作品简介:塑料制品和打印技术是这个时代数见不鲜的存在,塑料制品于人的关系是双向的。在未知的空间世界,由塑料制品作为原材料打印生成的机械人、工作拼装的巨大生命物,循环往复,是开始也是结束。
月季不再是原有的样子
男人也不是原本的样子
挣脱与吸引漂浮和束缚
抗拒并探寻
在复杂的环境里
究竟是谁清醒谁沉迷
戴上面具的人
不再有身份性别地位年龄的差别
阶层区别混乱
在当下多数人在所谓的遮挡下肆意的宣扬存在身心预发支离破碎
其实蝴蝶是一种很金属刚强的生物
并非脆弱飘零绝美却转瞬即逝
成群成朵从容经历
作品详情
作品名称:《起止》
尺寸:cm(宽)*cm(高)
材料:绢本综合材料
创作年份:年
作品阐释:
塑料制品和打印技术是这个时代数见不鲜的存在
塑料制品于人的关系是双向的。
在未知的空间世界
由塑料制品作为原材料打印生成的机械人
工作拼装的巨大生命物
循环往复,是开始也是结束。
作品名称:《定期剪枝》
尺寸:cm(高)*cm(宽)
材料:绢本设色
创作年份:年
作品阐释:
月季不再是原有的样子
男人也不是原本的样子
挣脱与吸引漂浮和束缚
抗拒并探寻
在复杂的环境里
究竟是谁清醒谁沉迷
作品名称:《面具其三》
尺寸:cm(宽)*85cm(高)
材料:纸本设色
创作年份:年
作品阐释:
戴上面具的人
不再有身份性别地位年龄的差别
阶层区别混乱
许多人在遮挡下肆意的宣扬存在
身心支离破碎
作品名称:《几角的梦》
尺寸:cm(宽)*60cm(高)
材料:综合材料
创作年份:年
作品阐释:
其实蝴蝶是一种很金属刚强的生物
并非脆弱飘零绝美却转瞬即逝
成群成朵从容经历
作品名:《自在飞花轻似梦》
作?者:刘春兰
院?系:中国画学院
导?师:岳黔山
研究方向:花鸟画研究
尺寸:*cm
材料:纸本水墨
作品简介:偶得幽闲境愿向花前醉
作品详情
作品名称:《自在飞花轻似梦》
作品尺寸:*cm
材质:纸本水墨
作品名称:《墨花》四条屏
作品尺寸:*45cmx4
材质:纸本水墨
作品名称:临徐青藤《墨笔杂花卷》
作品尺寸:*37cm
材质:纸本水墨
作品名称:临徐青藤《杂花图》
作品尺寸:*37cm
材质:纸本水墨
作品名称:《拟徐青藤笔意》四条屏
作品尺寸:*69cmx4
材质:纸本水墨
作品名称:《偶得闲境》
作品尺寸:*cm
材质:纸本水墨
作品名称:《长相见》四条屏
作品尺寸:*45cmx4材质:纸本设色
作品名称:《香风留美人》条屏
作品尺寸:*45cmx2
材质:纸本设色
作品名:《一页》
作?者:郑中华
院?系:中国画学院
导?师:毕建勋
研究方向:水墨人物研究
尺寸:*cm
材料:纸本水墨
作品简介:每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书写着和生命轨迹相关的各自不同的故事。作品《一页》并不是把每个人的生命轨迹进行串联,通过对人物肖像和生活空间的描写来表现人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所体现的生命状态和信仰。
作品详情
系列名:《边界跨越——毕业剧场》系列
作品名:《边界跨越》
作?者:杨永嘉
院?系:中国画学院
导?师:毕建勋
研究方向:水墨人物画研究
尺寸:*cm
材料:综合材料摄影
作品简介:往年毕业作品展是一件仪式感十足的事件,人头攒动的美术馆空间内,艺术作品被激发其意义和活力,驻足观瞻才更能让这场毕业大剧充满那独一份儿的仪式感。这是一次自我寻找这份仪式感的策展计划。以我所生活的周边环境作为最直接的策展场地,展览就在生活的剧场中拉开帷幕。创作灵感来源于疫情中,生活空间被有意识的分割,“隔离”这一关键词的介入,颠覆了以往的生活,包括艺术的观看方式,这同时也改变了我针对这次毕业作品展的创作方式。为高大上的美术馆空间所准备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作品与生俱来的物质属性必定会在线上虚拟的空间中发生一次次叛逃。也许让作品在虚拟的网络等待着观众,不如发挥想象力,主动出击,走进生活。空间上的隔阂不得不让我对所在的生活环境,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和艺术作品本身的物质属性产生了新的感受和思考。正如上世纪70年代,希腊艺术家塔纪斯在建筑师JohanOttovonSpreckelsen设计的新凯旋门(LaGrandeArche)前的作品《水镜面与信号灯》。其作品跨越了艺术原本空间的限定范围,呈现出开放和联结周边场域,消除作品形式化的空间界限。在变现时间和空间的同时,作品也是自然风景的一部分。作品的垂直线与环境中的不同的水平线结合,借用不同的水平线造景,变换生活中熟悉的舞台,剧场性空间的作品展示,在不同环境下可能产生独有的魅力。制作过程中临时邀请了身边几位不能如期上学和工作的朋友,共同协作完成此次计划,也许思维差异导致创作方式和内容的不确定性,可以为我的毕业仪式感增添些许的魅力吧。用镜头记录时间、地点、阳光的变化,将这次特殊的毕业仪式归档。作品详情
作品名《幕后》、《入境》、《安全距离》
作?者程云栋
院?系中国画学院
导?师刘庆和
研究方向水墨人物画研究
尺寸*cm
材料纸本水墨
作品简介:往年毕业作品展是一件仪式感十足的事件,人头攒动的美术馆空间内,艺术作品被激发其意义和活力,驻足观瞻才更能让这场毕业大剧充满那独一份儿的仪式感。这是一次自我寻找这份仪式感的策展计划。以我所生活的周边环境作为最直接的策展场地,展览就在生活的剧场中拉开帷幕。创作灵感来源于疫情中,生活空间被有意识的分割,“隔离”这一关键词的介入,颠覆了以往的生活,包括艺术的观看方式,这同时也改变了我针对这次毕业作品展的创作方式。为高大上的美术馆空间所准备的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作品与生俱来的物质属性必定会在线上虚拟的空间中发生一次次叛逃。也许让作品在虚拟的网络等待着观众,不如发挥想象力,主动出击,走进生活。
空间上的隔阂不得不让我对所在的生活环境,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和艺术作品本身的物质属性产生了新的感受和思考。正如上世纪70年代,希腊艺术家塔纪斯在建筑师JohanOttovonSpreckelsen设计的新凯旋门(LaGrandeArche)前的作品《水镜面与信号灯》。其作品跨越了艺术原本空间的限定范围,呈现出开放和联结周边场域,消除作品形式化的空间界限。在变现时间和空间的同时,作品也是自然风景的一部分。作品的垂直线与环境中的不同的水平线结合,借用不同的水平线造景,变换生活中熟悉的舞台,剧场性空间的作品展示,在不同环境下可能产生独有的魅力。制作过程中临时邀请了身边几位不能如期上学和工作的朋友,共同协作完成此次计划,也许思维差异导致创作方式和内容的不确定性,可以为我的毕业仪式感增添些许的魅力吧。用镜头记录时间、地点、阳光的变化,将这次特殊的毕业仪式归档。杨永嘉作品详情年春不得不说是个真正让人过后愿意去回望的阶段。即便是现在回想两个月前那种害怕与焦虑也是那样的鲜活。就像我们现在回想年“SARS”依然能够想到儿时的我对于一场传染疾病的恐惧。全民居家限行对于像我一样平常忙碌的人们来讲或许真正的感觉到可以有理由休息一段时间。但限行久了随之而来的是无限的无聊与懒惰的思考和对疫情状况的猜测。加之面临毕业创作使我不得不去思考一些平时无暇思考的内容。一段时间对于绘画的思考不出所料的感觉到自己之前是偷懒了。惭愧的是疫情期间的外部环境倒是把自己“逼上了梁山”。弥补了自己以往没有直面的思考之后马上迎来了与创作的肉搏巷战。面对尺幅较大的创作不得不说偶然状况随时都会上演。真的就好像在这张画里与未知和困难拼个你死我活。这就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艰难与痛苦。或许只有自己才深得体会。面对作品和创作我经常矫情,但我很讨厌无病呻吟。我排斥在创作中见什么人穿什么衣来博人眼球,恨不得拿着喇叭叫喊着大家来看我穿了一件新衣。相比之下我更加喜欢那种娓娓道来的讲话方式。听着平淡实则句句戳心。我曾经看到过一段文字我依然记忆犹新。“真正打动人的东西不是非得告诉别人我是怎样的与众不同,好的创作不是这样的,突然一下子吸引众人的眼球,也许很快就会被抛掷脑后。个人感受的东西虽然一下子公示于众,但是可以内心独白,不强迫别人听的时候,也许更能让人倾听。”我想这是我的创作所追求的东西。作品详情
《幕后》*cm纸本水墨
我们的生态就像一个舞台,诸多的事件都在这个舞台上演,有人表演就有人观看,好奇之时甚至偷看。然而往往在幕后总是发生着事件,但是幕后真相显然是模糊的。《幕后》这件作品就是想从观众与当事人的角度表现幕后的一种模糊的现象。《入境》*cm纸本水墨
当我开始思考这个特殊时期的自我状态时不由得就会把自己与自然联系到一起。当然有时是和谐的,有时是被自然侵袭的。《入境》就是想表现人进入自然境内与自然反馈给人的一个互相作用的事件。《入境》(局部)
《入境》(局部)
《安全距离》*cm纸本水墨
《安全距离》(局部)
《安全距离》(局部)
《安全距离》(局部)
《安全距离》(局部)
“请保持安全距离”我们近期时常听到。是一种提醒,有时也是一种规定。“安全距离”从字面理解就是“安全”与“距离”。“安全”是目的,“距离”是方式。特殊时期“安全距离”使得我们内心和身体处于安全境地,同时也使我们多了些拒绝与距离。《安全距离》这组画就是我对“安全距离”的一些认识和理解。
《他境》一50cmxcm纸本水墨
《他境》二50cmxcm纸本水墨
《他境》是他人所处的生态,同时自己也是他人境地的一部分,当我们看待他人身处一个事件中的时候实际上自己早已被他人所带入。《花姐》90cmx45cm纸本水墨
花姐是个有趣的模特儿。她身材很丰满。吸引了很多人。
《台前》cmxcm纸本水墨
台前的人总是站在台前,幕后的事是奇妙的,也是不为人知的。
作品名:《这里的春天.探春》、
《这里的春天.遇春》、
《这里的春天.知春》
作?者:戴钦安
院?系:中国画学院
导?师:林彬
研究方向:水墨人物画研究
尺寸:cm×cm×3
材料:纸本水墨
作品简介:作品源自所感受到的生活气息,春代表万物生发,事物都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在探春中,用少数民族的精神信仰诠释人们在探索春天的精神意义,给人以期待和畅想。在知春中,符号化的树木恰逢春天被种植,人和树木的姿态被现代影像所记录,以空间分割的方式让不同的物象达到体量平衡。在知春中,教育者以梦幻的理想方式呵护教育着时代的新兴者,用知识灌溉着春天里新生的晚辈。
作品详情
《这里的春天-知春》
《这里的春天-探春》
《这里的春天-遇春》
《这里的春天》系列组合《这里的春天-知春》局部
《这里的春天-探春》局部
《这里的春天-探春》局部
《这里的春天-探春》局部
《这里的春天-遇春》局部
《这里的春天》系列作品源自所感受到的生活气息,春代表万物生发,事物都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在探春中,用少数民族的精神信仰诠释人们在探索春天的精神意义,给人以期待和畅想。在知春中,符号化的树木恰逢春天被种植,人和树木的姿态被现代影像所记录,以空间分割的方式让不同的物象达到体量平衡。在知春中,教育者以梦幻的理想方式呵护教育着时代的新兴者,用知识灌溉着春天里新生的晚辈。
《今观唐韵-1》
以今观古,每一个时代美感的体验和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潮流之中夹带着的各种各样形象观念和视觉审美体验都在不断变化。以今人视角观古人审美意趣,作意象表达去尝试着展现那个时代的神韵和美感。《今观唐韵-2》
在相同的人物形象中,做不同的人物性格描写。在眉眼之间寻找着些许的差异,来更明确的表现出唐人审美的独特韵味。《今观唐韵-3》
古人着装和面部妆容应有的一些变化,尽可能的通过现今手法所展现。在不同的面貌上点缀不同的花纹图案以及服饰配色,让人物气韵从各处生发。《今观唐韵-4》
一个面部表情代表着一种情绪,它是展现时代美感的特殊方式。《今观唐韵-5》
0个读者就有0个哈姆雷特,各个时代人物情绪终究会根据自身性格特点自始至终的统一为一种面部语言。《今观唐韵》系列画面所描述的就是当代所理解的古代面部语言所代表的情绪。《今观唐韵-6》
唯美的状态应当是适应于每一个朝代的,不仅仅只是唐朝有所展现。现今社会也会以美满丰腴的身材为美。《今观唐韵-7》
《今观唐韵》系列画面装饰做出了不同的点缀。没有刻意追究身份所必须的着装,展现一些自然的状态。《今观唐韵-8》
人们所理解的面部语言应当是和谐而又随意生发的。不是一个固定的面部表情,它包含着千万种情绪和生活感悟。是各种生存环境所刻画出来的心理面部情绪。《今观唐韵-9》
雍容华贵是一个固定的形象名词。它能适应与一个时代的美感。也能嫁接出人们所感受到的最高审美精华。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总会产生一些格外让人新颖而又独特的形象。作品名:《我的·疆》
作?者:房立栋
院?系:中国画学院
导?师:王晓辉
研究方向:水墨人物画研究
尺寸:cmxcm
材料:纸本水墨
作品简介:作品选取新疆世居少数民族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塔吉克族为描绘对象,运用水墨语言来表达作者心中的新疆面孔。
作品的摆放首先借用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理特征(“三山”是指北部的阿尔泰山、中部的天山、南部的昆仑山山脉,“两盆”是指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三排竖向摆放的头像代表三条山脉,全部选用男性形象代表了阳刚、厚重、脊梁。中间两个“田”字代表新疆两大盆地,多以女性形象为主代表了宽广、慈爱。其次“疆”字的古文大篆写法是“畺”字,这组作品也是按照一个横放的“畺”字来摆放的。我曾是这里的一名学子,06年来疆求学,毕业后我选择留在新疆,因为这里始终有一种神秘的美吸引着我。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新疆的感情从神秘到亲切从亲切到深入骨髓。我在这里工作生活、娶妻生子,从此便扎根在这片热土,在这里奋斗,在这里追梦。曾经我是这片土地上的客人,现在我是这片土地上的主人,现在逢人便道我是新疆人,我从新疆来。这是国的疆,也是我的疆。作品详情
《我的·疆》局部之一纸本水墨26cmx36cm
《我的·疆》局部之二纸本水墨26cmx36cm
《我的·疆》局部之三纸本水墨26cmx36cm
《我的·疆》局部之四纸本水墨26cmx36cm
《我的·疆》局部之五纸本水墨26cmx36cm
《我的·疆》局部之六纸本水墨26cmx36cm
《我的·疆》局部之七纸本水墨26cmx36cm
《我的·疆》局部之八纸本水墨26cmx36cm
《我的·疆》局部之九纸本水墨26cmx36cm
《我的·疆》局部之十纸本水墨26cmx36cm
《我的·疆》局部之十一纸本水墨26cmx36cm
《我的·疆》局部之十二纸本水墨26cmx36cm
《我的·疆》局部之十三纸本水墨26cmx36cm
《我的·疆》局部之十四纸本水墨26cmx36cm
《我的·疆》局部之十五纸本水墨26cmx36cm
《我的·疆》局部之十六纸本水墨26cmx36cm
《我的·疆》局部之十七纸本水墨26cmx36cm
《我的·疆》局部之十八纸本水墨26cmx36cm
《我的·疆》局部之十九纸本水墨26cmx36cm
《我的·疆》局部之二十纸本水墨26cmx36cm
作品名:《一岁一枯荣以何生万物》
作?者:刘虹麟
院?系:中国画学院
导?师:王晓辉
研究方向:水墨人物画研究
尺寸:80cmxcm(高)
材料:纸本设色
作品简介:枯者荣之所倚,荣者枯之所倚。枯中孕育着荣,而荣也必将走向枯。枯与荣,看似是两个极端,却相生相依,互为因果,循环往复。就在这循环之中,万物皆因此而生。
作品详情
《庸人自扰》系列
泥土味道的生活发酵出天马行空的理想,飞鸟飞离地面,升腾盘旋,撕扯着我,但我无法同它一起游离,手足无措,不知所云。也许所有人都是清醒的,只有我在梦里,久久不肯醒来,向来都是庸人才会自扰之。《庸人自扰》系列之一35x35cm纸本设色年
《庸人自扰》系列之二35x35cm纸本设色年
《庸人自扰》系列之三35x35cm纸本设色年
《庸人自扰》系列之四35x35cm纸本设色年
《庸人自扰》系列之五35x35cm纸本设色年
《庸人自扰》系列之六35x35cm纸本设色年
《庸人自扰》系列之七35x35cm纸本设色年
《庸人自扰》系列之八35x35cm纸本设色年
《庸人自扰》系列之九35x35cm纸本设色年
《庸人自扰》系列之十35x35cm纸本设色年
《圣泉》xcm(高)纸本设色年
作品名:《本能救赎》、《本能救赎-网》
作?者:杨亚辉
院?系:中国画学院
导?师:王晓辉
研究方向:水墨人物画研究
尺寸:80cmxcm(高)
材料:纸本水墨
作品简介:欲望使得自我与社会的关系紧密联系,本能的反应往往是最真实的自己
作品详情
《本能救赎》cm*cm纸本水墨
本能的欲望使自我与社会的关系紧密结合,社会喧嚣下的癔症反应恰恰是最真实的自己,剖析自我,意在寻求自己内在黑暗的声音,正视自我的内心世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救赎。《本能救赎-网》cm*cm纸本水墨指导教师:王晓辉
谁才是受害者?主宰与被主宰之间谁才是命运的终点,我们欲改变社会,亦或者被社会改变,我们在征服自然,亦或者说我们被自然征服!也许我们才是被铁网缠绕的人,深度精神要求自我进行救赎。
《本能救赎-网》局部1
《本能救赎-网》局部2
《本能救赎-网》局部3
《癔语》系列cm*50cm*4纸本水墨
《癔语》系列cm*50cm*4纸本水墨
《癔语》系列cm*45cm*4纸本水墨
《众-观》cm*cm纸本水墨
《癔症》69cm*cm纸本水墨
《圣-缘》45cm*69cm*2
《圣-缘》45cm*69cm*2
《圣-缘》45cm*69cm*2
《人格面具-另一个我》45cm*69cm*2纸本水墨
《人格面具-另一个我》35cm*35cm*4纸本水墨
《生吃》28cm*28cm纸本水墨
《生吃》28cm*28cm纸本水墨
《阴影》95cm*cm纸本水墨
《大事件》95cm*cm纸本水墨
《四位一体》系列0cm*cm纸本水墨
《四位一体-原型》cm*cm纸本水墨
作品名:《错位1》、
《愚人舟》、
《剧中人》、
《错位2》
作?者:赵岳
院?系:中国画学院
导?师:王晓辉
研究方向:水墨人物画研究
尺寸:cmxcm
材料:纸本水墨
作品简介:作品《社会剧场》主要由《剧中人》《边界》《愚人舟》《错乱情境》等多个系列组成。其有两个灵感来源,一是戈夫曼(E.Goffman)的戏剧理论,即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其二是德波(GuyDebord)在《景观社会》中提出的景观异化与景观社会的剧场化概念。可以说,这种灵感契合或延续了我以往对于个体与群体关系、自我与外部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