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天临引万寒窗学子愤怒,娱乐圈到底

来源

闲时花开

作者

刘娜

ID

xsha

不是群众不宽容,

而是造假不公平。

—01?—

?时光回到年7月20日。

打了22年篮球的31岁姚明,离开浴血奋战9年的NBA火箭队,宣布正式退役。

接受采访,谈到未来,姚明说,虽然在打NBA期间,自己荣获多个“博士”和“硕士”头衔,但这些都是经不起敲打的“荣誉”,不是真才实学。退役后,他要完成和父母的一个约定:重返校园,读完大学,兑现承诺。

由于训练的特殊性,职业运动员几乎无缘高考和大学。但退役后,他们能享受免试上大学的机会——这是国家对他们的优待和补偿。邓亚萍、刘翔、郭晶晶退役后都曾重返校园。

彼时,姚明虽然不再是NBA的大明星,但已收购了上海男篮,是上海大鲨鱼篮球俱乐部的老板。

一个名利双收又战功赫赫的名人,真能回到校园安心学习吗?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

人们不是不相信小巨人,人们只是无法相信一个看过世界的人,还能坐在教室里看书。

—02—

?姚明选择的是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读的是计算机与金融专业:他喜欢玩网游,又开始当老板,选择这个专业并不令人称奇。

令人称奇的,是他重返大学后的表现。

为叙述方便,只讲三件小事:

●第一件:

年11月,姚明正式开始本科学习。一跨入校园,这位国际巨星就成了热门话题,很多老师同学激动地围上前来,索要签名,要求合影。

球员时代,对球迷一向温和的姚明,成为学生姚明后,坚定地选择了“NO”:

对不起,我是来上课的。

渐渐地,就再也没有人提这样的要求了。而总是主动坐到教室最后一排淡定听课的姚明,让越来越多的人相信:

他真是来听课的学生,而不是来刷存在感的明星。

●第二件:

姚明的老师同学证实,同学姚明有“三不”:不迟到,不早退,不怕被老师当靶子。

老师讲到某些历史名人时,爱以姚明为例进行调侃:“不要以为那些名人很遥远,其实名人也是普通人,也许你们中有人将来也能成就一番事业。不对,你们中已经有人成为历史名人了,他就坐在最后一排……”

每当这时,姚明就和大家一起哈哈大笑,完全不把自己当回事儿,有时还就此和老师同学探讨,从另外一种视角谈谈自己的见解。

●第三件:

因为其他事务,姚明也会缺课,请老师补课后,他常表达这样的歉意:“我基础不太好,麻烦老师多讲几次。”

为谢恩,他主动承担起擦黑板的活儿,还总在最后一节课结束时,走到讲台前向老师致谢告别。

姚明的谦虚和风度,也拉来不少“仇恨”:“他太谦虚了,搞得其他同学也必须有教养。”

姚明的同学郏星星感慨:

真正成大事的人,都把自己放得很低,所以别人才把他看得很高。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这是姚明教会我们的。

—03—

?年7月,送走多届同班同学,历时7年学习,姚明终于修完了本科。在交大的毕业典礼上,他作为本科生代表发了言。

其中两段发言,关乎过程和结果、学历和价值,值得摘录出来:

●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是你们要求我在17岁踏入CBA职业赛场前做出承诺,一定要在运动员生涯结束后回到学校读完大学。

如果没有这个像封印一样的承诺,在校读书的几年中我不止一次想到过退出,特别是在上高数课的时候。

而通过这一历程,我也更加相信,学习的过程比结果还要重要。

●我们身上所穿的学士服所代表的,不仅仅是知识和学问,还是更高的价值和标准。

7年才修完本科的姚明,上了新闻后,收到满屏的肯定和祝福:

一个谦卑赤忱的人,哪怕他晚毕业了三年,依旧金光闪闪。因为,他自己就是纯金。

—04—

陈寅恪先生说:

不求学位,只求学问。

这句话,被写下“书到用时方恨少,肉到肥时方恨多”的金庸老爷子,奉为座右铭。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年,写下皇皇武侠巨著的金庸先生,被剑桥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他自认受之有愧,毅然来到剑桥,以81岁的高龄重返校园,以求学识不负头衔。

但要读博,先读硕。金庸就从硕士开始读起,从81岁一直读到86岁,最终获得名副其实的剑桥博士学位。

去年,老爷子以94岁高龄告别江湖。但在《侠客行》中,他曾这样写道:

天地四方为江湖,世人聪明反糊涂。名利场上风浪起,赢到头来却是输。

这首诗,意味深长又妥帖无比地概括了吵翻天的这件事:

翟天临学历事件。

—05—

?一个演员,在演好戏的同时,多读书,考博士,做博士后,这本是令人敬佩的修为。

前提是,他明白:

演员可以演戏,但演不了生活。群众喜欢看戏,也看得出真假。

要不是学历事件,很多人并不认识翟天临,哪怕他刚刚在春晚小品中扮演了一个打假警察。

这两天,伴随官媒自媒的轮番讨伐,“学霸演员”翟天临的人设,开始一点点坍塌:

本该脱产读博期间拍了13部戏,博士已毕业却没有公开发表的论文,能检索到的论文涉嫌整段整段抄袭他人……

北电和北大相继发声,指责翟天临学术不端,成立调查组介入调查,“颜值好,演技好,有前途”的流量小生,本想靠“高学历”打开更好前途,不料却因此摔了个大跟头。

其实,广大网友反感的,不是明星获得高学历,而是明星和权贵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高学历后,又通过高学历的包装赚取更高权位和更多人民币。

人民群众质疑的,也不是名校不能录取明星,而是名校亵渎学术严谨和学风良知,暗箱操作买卖学历这块肥地,把象征“大师,大学和大道”的高校搞得乌烟瘴气。

—06—

就在今天上午,在大学教书的老同学,给我发来一篇《论文没写完,不敢给导师拜年》的网文。

文中讲,一位读博的研究生,因没有写好论文,吓得很长时间不敢和导师联系,就连过年都不敢给导师拜年了。

导师只好给他写了一封信,坦言自己当年读博时也是如此,因为“没有哪个博士是可以从容毕业的”。

其实,给我发这文的老同学,3年前,生下龙凤胎儿女后,也考取了西北一重点大学的博士。

写论文的那些日子,从确立题目、收集资料、开题报告、预答辩、外审、答辩,每一步每一关,她都字斟句酌也焦头烂额。

单位催着早毕业早回来教书,家中有幼子和老人要照顾,她身在异乡苦读求学,各种焦虑各种心酸,不足为外人道也。

“尽管如此,也不愿糊弄。”她说,身为师者,她不是混个文凭,而是要学到真知,再传授给学生。

最后,历经“”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她,顺利博士毕业,回到家人和学生身边,兢兢业业,朴朴素素。

而我,之所以写她,是因为我觉得,翟天临事件背后,有着中国教育和中国社会更深的问题:

翟天临不值得同情,但仅仅惩戒一个翟天临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如果论文可以随便抄袭,学历可以买卖成风,当大学只看中身价和流量、金钱和买卖,这个社会是非常危险的。

因为,那些坐冷板凳苦学钻研的人,那些不买文凭却有真才实学的人,那些不愿买卖学位只愿传道授业解惑的人,那些不愿见风使舵却朴厚善良的人,恰是一个时代的脊梁,一个民族的希望。

所以,我希望,明星大佬们,能稳当一些,向姚明同学看齐。

而这个社会和我们国家,也能务实一些,给我同学那样的人,多点爱护,多些敬意。

闲时花开(ID:xsha):作者刘娜,80后老女孩,心理咨询师,情感专栏作者,原创爆文写手,能写亲情爱情故事,会写亲子教育热点,被读者称为“能文艺也理性的女中年,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知道。有远见的父母通常也会从小对孩子进行情商培养。

3-7岁是孩子从语言学习到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性格形塑最重要的阶段,孩子85%-90%的性格、理想和生活方式都是在这段时间形成的。

跟着蜜桃姐姐上宝宝情商课,培养宝宝高竞争力。

(识别图中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lagongg.com/sxgs/54036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