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有读者留言说想看看我本科的毕业论文致谢。我本科毕业论文写的是黑格尔,这估计是四年多前初入大学、沉浸在对尼采的崇拜里打死也不会想到的事。时间不知不觉也过去了一年,如今的我早已如愿地来到同济开始了自己的研究生求学生涯,但一个多学期已过去,当时定下的许多目标都没有达成,自己也离一个合格的研究生有很大的距离,心中的困惑与苦恼并未比那时明晰了多少。
这篇毕业致谢写得很短。我不想把它写成流水账——毕竟我的大学四年生涯过于单调,没什么太多可说的,所以仅有这么短的篇幅。另外,正如我开头所言,我并不是一个善于言表的人,我身边的朋友也早已熟悉现实中的我总是口头笨拙。这么多年过来了,不仅嘴依旧笨,“动笔头的小聪明”也不见得有多少长进。那些真挚感人的直白话语在现实中我往往羞于说出口,以致最后我总是说出了相反的话语,让那些爱我的人产生了对我的误解——在这里,我想再次对那些给我带来过善意的人们说声迟来的“谢谢”,谢谢他们对我的包容与爱。
时过境迁,若是再让如今的我来写那时的毕业致谢,我大概不会写得如此含蓄——但我们都没法回到过去,告诉那时的自己,别留下遗憾,不是么。我们能做的,只有抓住现在。所以我放弃了修改这篇致谢的念头,过去的回忆就让它停留就好。
有一个选择我是始终未曾后悔过的:那便是选择哲学。如果说四年前我只能知道它是个专业,是一种尼采式的对真理的追逐,如今我能更加明确地知道了,它是值得我为之献身一生、追问一生的理想。
(以下为致谢原文)
应该说我并不是一个善于言表的人。动笔头上的小聪明并不能让人在人际交往关系中如鱼得水,从小的经历让我一直下意识地对每个人保持了一定的距离,自知在这方面能力笨拙的我最后选择了“书本”这个相比起来似乎稍微简单的些的选项。
初长成的青年凭着缺乏阅历的抽象理智,为自己的过去与未来寻找意义,是一件十分普遍的事。和大多数人一样我最初也并不满意来到黑大,但或许如黑格尔所言“现实的即是合理的”,此处也许有属于我要经历的青春岁月罢。所幸四年求学生涯将尽,最初对哲学的念想如若说有所改变,那也是在更加明白未来道路的艰辛后而变得愈加坚定。
在诸多让我领略哲学魅力的黑大哲院老师中,我想我必须感谢我的老师,同时也是我的此篇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卿文光先生。他的课堂使我受益良多,使我由此而产生了对德国古典哲学的研究兴趣,从而确定了研究生攻读外国哲学的方向——但更为重要的,是他那份作为学者应有的对学术的一丝不苟与严谨,影响了包括我在内所有时常聆听他的课程的学生,使我们明白应该要在学术道路上严守这种甘愿埋头苦干的严谨,以及在生活中践行这种言行一致的对事物的超然。
同时也感谢那些在我的成长道路上陪伴着我、无私地帮助我的朋友们,尽管性格乖张而自私的我极少地能亲口告诉你们,你们的存在让我多少地感觉到自己并不是那么的孤独。
最后的致谢语,仅致予我的婆婆——是她让我感受到了这个世界依然还有爱,尽管我再也没有机会能对她说出一声“谢谢”。
何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