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中医童昌珍。
老师曾经跟我们说过一句话,行医,你就不能想着挣钱。用最少的钱、最有效的药方去治好病人,这才是行医之道。
所以我极度痛恨那些为了挣钱多开几味药的或者开和平方的庸医,不仅仅丧失了道德,还耽误了患者的病情。但现在这种庸医却越来越多了。
记得有一次,我遇到一位胆囊息肉的患者,因为不想手术,所以选择了中医。结果那中医治了许久,丝毫未见效果。
后来患者给我看了那张方子,我才明白为什么会如此:一张不会吃出毛病的和平方,根本没什么用,但药材很多,就是让患者多花钱,他们多挣钱。
我很是气愤,这样的庸医越多,那中医就越无法发展!
患者情况仔细询问了解到,患者有腹痛、恶心、呕吐的情况,主要就是右上腹部疼痛,严重时会牵连到后背。辨证后我开方:皂角刺、乌梅、三棱、柴胡、地龙、陈皮。
患者服药一周后,就感觉腹痛减轻,继续服药月余,症状基本消失,去医院检查息肉已经没有了。这里面有什么道理呢?其实在中医看来,息肉本就只是肝废了,积攒的垃圾形成的产物。
《黄帝内经》其《灵枢·水胀》篇记载曰:“恶气乃起,瘜肉乃生。”这里的恶气,其实就是指的体内多余的垃圾,也就是痰湿、瘀血的混合物。这些混合物慢慢堆积,就形成了所谓的息肉。
那为什么会出现“恶气”呢?
其实就是源于肝废了。我们的肝,有着疏泄和解毒的作用。疏泄是调节人体内气血津液的输布,解毒则是可以排解人体内的各种毒素。
肝废了,肝功能异常,则疏泄和解毒功能异常,于是就出现了痰湿和瘀血。而因为肝胆互为表里,肝脏受损,胆也会受影响。
这些痰湿和瘀血顺着肝脏分泌的胆汁,流入胆囊中慢慢积攒,就形成了所谓的胆囊息肉。
而方子里面:
——疏肝解郁、理气,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恢复肝气、肝功能,使得疏泄和解毒功能正常运行。
——软坚散结,可以刺破息肉,将息肉瓦解开来,更方便于化解息肉。
——乌梅这味药是息肉的死敌,专门去死肌、蚀恶肉,将身体中多余出来的赘肉、恶肉给消除掉。
——前者活血化瘀,后者化痰行气,化解体内的瘀血和痰湿问题。
——有着通经活络的功效,可以疏通经络,使得气血津液畅行无阻。
当然每个人体质、病症不同,息肉大小也不同,需要用不同的思路和方子剂量来应对。所以请在专业的中医师指导下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