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潘光辉社会资本与科层位

你有没有听说呀,今年毕业的学长学姐们留下了好多优秀的毕业论文!是不是很想一睹真容呢

来了来了图书室听到了大家的心声,在征得作者同意之后,将逐篇介绍今年的优秀毕业论文~~此处应有欢呼

文末有全文下载方式哦!

潘光辉

社会资本与科层位置

——来自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的证据

摘要

本文旨在从组织的网络视角讨论中国“帝国逻辑”下的中国古代官僚体系之中个体的科层位置(官阶)同其拥有的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运用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唐代和明代的再抽样样本,通过将社会资本的网络化形式具体化操作成强弱关系、正向负向关系以及他人支持关系/他人提供关系三对形态,本研究发现:

1)弱关系同个体的科层位置之间具有负相关关系;

2)正向关系同个体科层位置之间正相关,而负向关系同个体科层位置之间负相关;

3)向他人提供的支持关系同个体的科层位置之间正向相关。

基于以上发现,笔者认为中国唐、明两代官僚组织同其它组织形态具有相似性和特殊性;对比对中国古代官僚组织的科层位置获得研究同当代官僚组织研究,官僚组织形态呈现出一定的延续性。组织的网络视角有助于从一个侧面理解官僚组织内部和社会的分层形式。

社会网络社会资本官僚体制传记资料组织分层

目录

中英文摘要与关键词--------------------------3

一、绪论-------------------------------------5

二、研究背景---------------------------------7

三、文献回顾与实证假设----------------------9

四、研究设计--------------------------------13

(一)数据来源------------------------------13

(二)变量测定------------------------------15

1、因变量:职官品阶------------------------15

2、加权方式---------------------------------17

3、自变量------------------------------------17

(1)强关系社会资本/弱关系社会资本--------17

(2)提供社会资本/获得社会资本------------18

(3)正向社会资本/负向社会资本------------19

4、控制变量---------------------------------19

(三)统计模式-----------------------------20

五、实证结果-------------------------------20

小结----------------------------------------23

六、结论与讨论-----------------------------23

参考文献-----------------------------------25

致谢---------------------------------------30

研究背景

在本部分,笔者旨在说明为什么要通过网络的视角研究中国古代官僚体系。笔者将从组织的制度学派对于官僚体系的考察开始梳理:制度视角下如何将中国官僚系统(bureaucraticsystem)这一体系进行看待?为什么有必要研究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官僚系统是否是一个特殊的组织形态?官僚位置的获得同社会资本关系的研究从分层和组织的视角来看如何填补当下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不足之处的?

组织制度学派的视角来看中国官僚组织的目的旨在厘清其行为背后所呈现的制度化的内在逻辑(周雪光7:4)。官僚组织被视为国家——社会关系在(后)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之中最为重要的行动者,大量的从组织的制度视角出发的文献聚焦于官僚组织内部分权(周雪光、练宏1,2;周雪光1;曹正汉1)和官僚组织同外部社会互动之中(应星;张永宏、李静君2;渠敬东等)的资源与利益分配。从韦伯()理论的视角来看,官僚组织权威存在具有其合法性的基础,然而这种合法性在将官僚体制嵌入国家——社会体系的讨论框架之中并未能直接地机制性地同其治理方式联系起来(周雪光3)。名与实的不对称如何解决?治理委托方(中央政府)同代理方(地方政府以及基层组织)之间控制权的差异如何调和?正式制度同非正式制度并行的逻辑如何解释?

一系列旨在阐明官僚组织行政逻辑的理论模型,如“行政发包制”(周黎安,4,6;周黎安、王娟2;冯仕政4;周雪光4)、“项目制”模型(陈家建3;折晓叶、陈婴婴1;狄金华6)“上下分权模型”(曹正汉1;周雪光、练宏1)、“风险控制模型”(曹正汉4,7;刘世定7;蔡永顺7)、“运动型治理”模型(周雪光2,4;张永宏、李静君4)以及“行政锦标赛”模型(周黎安)等,讨论了官僚集团这一组织如何从制度的层面解决其权威体制与有效治理(周雪光7)之间的矛盾。

从韦伯()的逻辑看来,官僚制(bureaucracy)组织具有两个层面:从社会科学的视角来看,其具有特定的内在组织机制和运行过程;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其构筑了社会内部的权威关系、组织形态和合法性(legitimacy)基础,二者相互联系存在(韦伯;周雪光3)。尽管韦伯这一官僚体制框架必须同现代社会形态相耦合,其讨论的文官体制效率的提升也必须同以职业导向(即具有社会分工)的现代社会共同存在,然而,许多中国学者的研究同样注意到这一理想化的组织框架同中国古代(“前现代社会”/“帝国逻辑”)官僚体系之间存在的相似性(王亚南2;周雪光3,6)。从制度视角来说,“官吏分途制度”(叶炜)就同当下中国官僚人事制度的“层级分流”有着相似的上下级相对谱系(周雪光6);清代“火耗入库”同当下地方政府运动型治理的财税分隔体制之间也有着相似之处(周雪光4;周飞舟;付敏杰6)。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于古代中国官僚体系的考察在一定的侧面为当下的官僚制度理解提供线索。

有别于其他的组织形态,也有别于其他社会形态之中的官僚组织,在前(王亚南2;CampbellandLee)、中(Barnett,;Nee)、后(Oi;Lee)社会主义时期,官僚组织不仅参与到社会过程之中作为社会主体而存在,更重要的是它极大程度上控制了社会资源的资源和利益的再分配过程而形成分层后果。有鉴于此,对于官员生涯模式(Zhou)的研究同分层之中“精英再生产”的路径的讨论相联系起来:“二元精英路径理论”中,“管理型精英以及干部(cadre)身份的获得是否由又红又专的精英选拔方式逐步转变为能力至上”(Walder;Walderetal.)?这一命题从一个侧面也是在衡量官僚体系是否在再分配之中的位置有所动摇(Zang;LiandWalder);而作为个体先赋因素的政治背景与作为个体后致人力资本要素的专业技术之间孰轻孰重则无疑更是社会分层领域最为经典的讨论框架(BlauandDuncan;Mincer)。

这样的在分层层面的讨论同样集中于讨论古代个人是否能够入仕获得官职与家庭背景之间的讨论。何炳棣(Ho)的研究即发现,在明代所有进士之中家庭三代内有功名者比例相当高,李煜和林盼(未发表)的研究同样利用明代进士登科录的数据发现家庭背景在功名获得具有显著作用。然而以上的研究的不足在于均采用的是存活样本。宋曦等人(Songetal.5)也运用清朝时辽宁双城县(区)的数据聚焦于多代际(multi-generational)的家庭背景的作用。类似对于登科及第之中家庭背景的考察还有郝煜(3)姓氏比例方法所进行的研究。

然而,从社会分层的视角上来看,上述研究仅仅回答了精英社会地位获得的一半的问题:在他们得以进入官僚组织之中的诸多条件之中,家庭背景究竟占有多大的比重。对比于布劳——邓肯社会地位获得模型(BlauandDuncan)即可发现,这些研究不过仅仅回答了从家庭背景到初职获得(登科及第)的过程,而从初职获得到现职(终职,或者说最终在官僚体系之中的地位)这一部分则并未谈到。更进一步地,我们可以沿着这一思路继续追问:在这一过程之中,有多少是个人的专业化人力资本因素所影响的?有多少是非人力资本因素所导致的?

这一问题的回答又恰好可以返回来部分程度上回应韦伯()对于官僚体系的理想形态(idealtype)的描绘是否适用于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的问题。韦伯对于文官体系的认知受到美国20世纪初GS18职官分类体系的影响(杨百揆),即认定文官登记制度具有职位属性而无人身属性,官吏根据专业能力(professionalism)在官吏任用制度的框架下获得特定职位因而履行相应的职务,从而匹配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需要的职能部门的效能(韦伯)。而从一定意义上来说[1],职务的获得多大程度上由人力资本所展现的专业能力决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语境下的官僚体系同理想类型的文官体系之间的相似程度。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在本文之中着眼考察非人力资本的社会资本要素如何影响个体在中国古代官僚体系之中的位置获得的。笔者再次从组织的视角考察官僚体系,只是并非回到制度视角,而是通过社会资本的外在表现形式——网络的视角——来考察组织内部的分层与地位获得。

[1]这里的一定意义上当然是需要厘清科举制度的考核与选拔方式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的个体的人力资本。而在现代社会科学框架下最通行的对于人力资本的测量方式即是测量其受教育年限/水平(Becker;Mincer;Mare)。

全文下载方式

链接:







































北京治疗白癜风能根治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郑华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lagongg.com/sxjq/11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