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社科学术圈推送的第篇文章
正值毕业季,跟的导师各不一样,研究生的命运也各不相同。我身边就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明明大家一起进校园,却没有办法一起毕业。我们专业今年有3个延毕的,相比于去年而言,这个数字相当高了。个人认为除了他们自己的努力没跟上,跟导师也或多或少有点关系。思来想去,总结了以下三种导师类型,快来看看你的导师在不在其中。1
对学术容不得半点含糊的导师我们院就有一位这样的导师,大家都说他的目标是成为院士。这位导师人挺和蔼可亲的,就是对学术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严厉,他不管学生有没有科研天赋和兴趣,对所有学生的要求都一样,不允许他们发普刊,英文普刊也不行。最起码得是中文核心,但贼尴尬的地方就在这里,要毕业,一篇核心不够,必须两篇才行。而一篇英文普刊,一步到位,刚刚好达到学校要求的成果分。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冲着毕业的标准去,避免麻烦,直接投英文普刊。当老师的要求和毕业的要求相背而行,两难的只有学生本人。这时候,个人的选择就显得很重要。这位导师今年带了两个毕业生,一个是女生,她被老师要求写Sci,但她自知不是写Sci的料,背着老师偷偷发了一篇英文普刊,临近毕业才敢跟老师说,结果可想而知,老师勃然大怒,说之前没有跟他商量。不过女生有自己的套路,她就态度很好地跟老师说“老师,我延期毕业的话,签好的工作就保不住了,您看......”这位老师自然明白了女生的心思,心不甘情不愿地同意她申请毕业了。另一个被他带的学生就很惨了,这个学生超级听话,老师不让发普刊就不发,快到毕业了,试探性地问了一下,依然感觉到老师强烈的反感情绪,于是把话咽进嘴里。然而这一次,船到桥头没有自然直,拖的不能再拖了,眼见着学术成果审核的日子已经逼近,他还是拿不出来小论文,于是,只能没有悬念地延毕。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其实还挺替他难过的,不过既然老师的意愿难违,除了服从,没有更好的选择了。但其实如果他能早点跟那个女生一样偷偷发篇英文普刊,或许现在也已经申请毕业了。毕竟老师的标准和毕业的标准没那么容易同频,谁都想发高级别的文章,但咱也得保底毕业不是。2
不怎么着急的导师这是我同学身边赤裸裸的例子,她在某读硕士,按理说师资比较好。但她总觉得老师根本不管她。可能是因为导师快退休了的缘故,也可能是导师不喜欢亲力亲为,总之就是她的导师平常就不怎么管她。最明显的体现,导师看了她的开题报告后,对还在读研二的她云谈风轻地说了一句“大概率会延毕”,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平常写的小论文,发给老师,老师也不会给具体的修改意见,就说写的不行。我同学也不敢多问她导师,就私底下各种问师兄师姐应该怎么办。因为眼瞅着自己届的师兄已经延毕,担心自己成为下一个。她慌得一批,天天问我怎么办怎么办,我就尽自己最大可能帮助她,虽然科研方向不一样,但毕竟有些东西是相通的。我听她说,她师兄延毕是因为论文写的不行,但导师不明确说怎么改,然后他就自己各种修改,然后导师还是说不行,然后再修改的时候,已经跟不上毕业了。个人觉得,遇上这样的导师,自己得上点心,早为自己做打算。求助师哥师姐,求助外校同学都是可以的啊,但就是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押在导师一个人身上,不然很可能就延毕了。这个例子颠覆了我的认知“曾经以为,你毕不了业,老师比你还着急。”后来发现,你如期毕业或者延期毕业对有些老师来说,并不重要。所以自己对自己上点心,比较稳。3
行政事务繁忙的导师有一说一,行政事务繁忙的导师有的是院长,有的是书记,还有的身兼数职,他们需要经常出席各种会议,参加党务活动等等,而且可能出差也比较频繁,平常疏于对学生的管理,学生学术成果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个人在校的自觉性和上进心。我们院院长就是这样的导师,而且今年他带的三个毕业生里面,有两个都延毕了。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当时惊呆了,一直以为延毕都是新闻里的事情,真实地发生在自己身边,还是有点难以接受。这三个毕业生性格差别还蛮大,如期毕业的那个自己平常比较上心,在图书馆自学Matlab,跑程序,出数据,写论文。另外两个延毕的,由于我只跟其中一个女生有过接触,就聊聊她的情况,她性格超级开朗,喜欢交朋友,考研数学满分,很聪明,就是对学术没兴趣。她毕业也没有发小论文,而是拿到数学竞赛的三等奖抵了科研成果。可没想到,大论文这关,她竟然没过。因为毕业论文没写完,她被延毕了。我觉得,除了老师工作繁忙,没有过多时间管他们,跟他们自己不怎么上心也是有关系的。所以,如果你遇到的导师不会紧跟在你后面问你这个星期读了多少文献,小论文写的怎么样了,你一定要自己上点心,研究生真的不比本科生,延毕不是开玩笑的。你不着急自己毕业,老师可能更不着急你毕业。可能这三种情况比较特殊,但鉴于真的有学生因此而延毕,还是希望为那些没有毕业的研究生们敲醒警钟。本来毕业这件事,自己就得上心,如果遇到这样的导师,就更得未雨绸缪了。不过大家也不用过分紧张,因为其实大多数的导师都不太会在毕业这件事上为难学生,他们知道你考个研不容易,也知道大多数人没有读博的打算,所以不会用特别高的标准要求你。如果觉得你有点学术造诣,就对你提点高要求。如果觉得你态度还不错,但缺了点科研创新精神,就觉得让你发篇核心已经足矣。但不管怎样,研究生们都得自己上点心,如果平常什么都不做,船到桥头是不会自然直的。本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