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威斯康星新闻传播
教育模式的历史、现状及其启示
TheWisconsinMethod
在新闻传播学科教育史中,由被誉为美国“新闻学之父”之一的布莱耶所创建的、强调以社会科学教育、通识教育为主,并为新闻传播学科体制的奠定、学术地位、社会地位的确立发挥过重要作用、在学界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威斯康星模式”,作为一种不同于密苏里偏重职业培训、哥伦比亚崇尚精英教育的新闻(传播)模式,值得其他国家新闻传播学界研究、学习。
在中国新闻(传播)教育的“婴幼年”时期,以北京平民大学新闻学系为代表的高校就曾受其影响过,但后来由于历史与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致使中国先后选择了“密苏里模式”、“苏联模式”,而“威斯康星模式”则在中国逐渐被遗忘和忽视,直到近年来学界逐渐认识到“通识教育是全媒体时代融合新闻学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并达成一定的共识,“威斯康星模式”才又开始被重新重视。但事实上,“威斯康星模式”不只以通识教育闻名于世,其社会科学教育传统、专业和课程体系设置、培养方案设计等都十分富有特色。
01
“老爸”布莱耶与威斯康星新闻(传播)
教育模式的缔造及其传续
谈起威斯康星大学的新闻(传播)教育及其著名的“威斯康星模式”,“老爸”布莱耶(WillardGrosvenorBleyer)是一个绕不去过去的人物。正如威斯康星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的网站上所介绍的那样,威斯康星大学的新闻教育始于年布莱耶开设的一门“法律和新闻出版”课程。其后,在布莱耶的努力下,“威大”先后于年建立新闻系,年建立新闻学院。因此,可以说威斯康星大学的新闻教育和“威斯康星模式”,是由布莱耶一手缔造出来的。所谓“威斯康星模式”,简单来讲,是指作为美国“新闻学之父”之一的布莱耶在创办威斯康星大学新闻教育过程中所形成或践行的一种强调以社会科学为基础的通识教育与新闻专业训练并重的培养理念、方案及模式。
由“老爸”布莱耶所创建威斯康星新闻传播教育模式,之所以能够在当时世界上第一所新闻学院密苏里学院及其新闻教育模式比肩,甚至“后来居上”,是因为除了其新闻传播教育深厚而优良的传统外,威斯康星历任的新闻院长们及其培养出来的门徒弟子们能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把握时代脉搏,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威斯康星新闻教育就开始不断调整专业培养课程,先后增设了广告、公共关系等战略传播课程和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等课程,并于年正式将自己重新命名为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SchoolOFJOURNALISMandMASSCOMMUNICATION,以下简称SJMC);20世纪90年代成立了一个主要由校友组成的访客委员会,他们与学院、教职工进行协商,并提供有关课程和服务的见解;年秋季威斯康星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又紧紧抓住数字技术发展的浪潮,在数字技术对传播行业的巨大影响被社会和学界充分重视之前,就推出了新的课程。
02
“威斯康星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方向及课程设置
年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在这一个多世纪里,威斯康星新闻与传播学院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现已形成了具有优良新闻传播教育传统的培养目标和体系,包括定位明确、方向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健全、完善的集本硕博于一体的专业及课程设置。
(1)人才培养目标
在本科生培养目标方面,威斯康星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主要是通过两个方向:报道(信息传播)和战略沟通(说服传播),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传播领域概述以及与他们的职业抱负相关的技能基础,使他们在开始职业生涯时更具竞争力,并更适应各种职业的发展,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全面的专业人士和努力工作、学习快速的公民。而且在几乎是实践和理论均衡组合的顶级课程或研究生课程的支持下,帮助学生学习社会、文化、行为、健康、政治以及公民生活的所有领域的技能与知识。
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其目标主要是吸引有兴趣对大众传播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生,为未来作为大学教师、研究人员或专业的新闻传播实践者做准备。
研究型硕士专注于发展大众传播研究的技能,通常是为了博士课程的衔接作预备。课程应适当地加入传播理论与数据挖掘技术,提供相关的背景和培训,扎实地掌握传播理论与方法,这些都将在学生的硕士论文中体现出来。在最后的考核中,学生的论文答辩需在在一个三人认证委员会面前进行口头答辩。
而专业型硕士的设计方案主要旨在给未来的硕士生提供新闻学实践技能的培训。作为其专业发展的一部分,学生需超越传统新闻的5W,并探索在多个平台讲故事的能力;作为他们制作的当代新闻的一部分,学生们制作的故事需反映他们对周围地方,国家和国际世界的好奇心,提出问题后将他们学到的课程传授给他们的社区。“精致的新闻,负责任的新闻,21世纪的新闻”,这是贯穿始终的教学理念。
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其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增强其学术研究能力。具体而言,包括为撰写论文和从事该领域的研究而需要的理论知识背景和方法培训等。
(2)专业方向及课程设置
威斯康星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在本科生、研究生与博士生的专业及课程设计方面,秉承着其一贯坚持实践与理论并重的传统,现如今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富有特色的课程培养体系。
1.本科生专业方向及课程设置
在本科生专业和课程设计上,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在其30个学分的本科课程中提供两个方向(轨道):新闻报道(信息传播)和战略沟通(说服传播)。无论是新闻报道方向的学生,还是战略沟通方向的学生,都必须学习大众传播简说史(J)、大众传播实践(J)这两门必修课程,而且至少完成三门传播理论或主干课程。
表1威斯康星大学新闻学院本科教育研究方向与
课程设置
向上滑动阅览
课程性质
课程
选课要求
介绍性课程
J大众传播简说史
J大众传播实践
必选
选择方向
报道方向:J报道的原则和实践
战略沟通方向:J战略沟通的原则和实践
2选1
高级课程
报道:
J深度报道
J当代事务的解释报道
J创意非虚构类报道
J科学与环境新闻报道
报道或战略沟通:
J多媒体图像报道
J杂志出版
J网络和广播电子新闻
战略沟通:
J媒介创意信息传播
J媒体战略规划
J账户计划和战略
J数字媒体战略
J公共关系战略
略
除此之外,威斯康星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还拥有令人眼花缭乱的校园媒体实习机会,包括富有竞争力的DailyCardinal和BadgerHerald学生报纸,WSUM学生电台,由威斯康星州联盟理事会和他们学校自己的获奖学生杂志Curb资助的至少八本学生经营的杂志和期刊,他们不仅仅能够练习他们学到的技能,而是在课外受到追捧。威斯康星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充满活力,在校园以及州议会大厦内及周边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实习机会,在地理上,多样化的学生群体的声誉远远超出了麦迪逊和威斯康星州的边界,使其在全国和全世界的实习中具有竞争力。
2.研究生专业方向及课程设置
威斯康星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分为研究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两个方向。
研究型硕士在专业课程方面,必须完成30个学分(课程编号为及以上)。其中,学生必须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获得至少16学分;所有研究生课程成绩必须保持不低于3.25GPA;新闻和大众传播中的至少两门或级课程;最低要修12个新闻与大众传播专业研究生学分;最低6个新闻与大众传播专业之外的研究生学分;课程编号为及以上的成绩必须在50%及以上才达到研究生毕业水平,至级的课程有可能被也有可能不被视为毕业标准。如果选择了级以下的课程,则需要查阅相关的更多信息和咨询研究生顾问。具体课程情况可参见表2。
专业型硕士在专业课程方面,必须完成30个学分。这些学分包括至少12个核心技能学分,至少7个新闻学概念学分,以及至少6学分的学校以外的选修课;所有研究生课程成绩必须保持不低于3.25GPA;课程编号为及以上的成绩必须在50%及以上才达到研究生毕业水平,至级的课程有可能被也有可能不被视为毕业标准。如果选择了级以下的课程,则需要查阅相关的更多信息和咨询研究生顾问。具体课程情况可参见表2;并且威斯康星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非常鼓励他们的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和大学的资源和他们的时间,以充分发展专业,增长技能。
表2威斯康星新闻学院研究生教育研究方向与课程设置
向上滑动阅览
研究型硕士课程
专业型核心技能课程
专业型新闻
大众传播史(与历史相交)
大众传播与社会
大众传播法
大众媒体和消费者
·大众传播的影响
传播与舆论
大众媒体和青年
信息时代的健康传播
大众传媒和政治行为
国际交流
欧洲北美的书籍和印刷文化史
研究方法
大众媒体和少数民族
传播社交网络
新闻阅读与写作
社会变革技术
政府和大众媒体专题
大众传播专题
数据分析和可视化
新兴媒体的法律和道德维度
等
深入报道
当代事务解释
创意非虚构类
多媒体设计
杂志出版
调查性新闻
视频新闻
社区报道
广告系列消息
战略媒体规划。
账户规划和战略
媒体关系实践
新兴媒体和新闻
长视频
数字媒体战略
公共关系战略。
战略沟通活动
高级概念和技能主题
大众传播史(与历史相交)
大众传播与社会
大众传播法
大众媒体和消费者
大众传播的影响
传播与舆论
大众媒体和青年
信息时代的健康传播
大众传媒和政治行为
国际交流
欧洲和北美的书籍和印刷文化史
研究方法
大众媒体和少数民族
沟通社交网络
大众传播专业责任
新闻学的文学方面
社会变革技术
政府和大众媒体专题
大众传播专题
等
3.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及课程设置
威斯康星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的博士培养,主要是通过与生命科学传播学系合办的大众传播博士课程。该博士课程成立于年,由生命科学传播系(LSC)和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SJMC)联合管理。从那以后,威斯康星州在培养博士和大众传播研究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尽管注册人数随时间略有不同,但该项目的博士生通常在70至90人之间。
按照学校与学院相关的培养方案及规定,威斯康星大学的大众传播博士在理论与方法/统计学课程上最少修满65学分,具体包括作为硕士研究生(或在其他大学)所修的课程,只要这些课程符合学位课程的重点,学生成绩低于B的课程不计入这65学分,但计入累计GPA;所有研究生课程成绩必须保持不低于3.50累积平均绩点;强烈建议新毕业的研究生参加J及LSC系列的两个研讨会。虽然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没有具体的课程,但生命科学传播系需要开设以下课程:理论课(强烈建议开设LSC)、研究方法课、统计类课程。
表3威斯康星新闻学院博士生教育研究方向与课程设置
向上滑动阅览
生命科学传播系(LSC)和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SJMC)合办的大众传播博士研究方向
生命科学传播系(LSC)和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SJMC)合办的大众传播博士课程
公民与政治沟通健康与环境通讯传媒机构的历史信息技术社交网络和数字媒体媒介传播的过程和效果媒体的法律与道德国际和跨文化交流公众舆论科学与风险传播社会营销新闻研究媒体生态种族和媒体学生与导师和委员会紧密合作,从各院系的课程中学习,制定学习计划,为各自专业领域的独立原创研究做准备。LSC1合作教育/生命科学传播合作
LSC科学与故事
LSC科技新闻写作
LSC科学传播简介
LSC传播业的研究方法
LSC科学、媒体和社会
LSC生命科学产业的传播
LSC荣誉独立研究
LSC独立研究
LSC数字视频制作简介
LSC特写
LSC印刷和电子媒体设计
LSC可视化科学与技术
LSC信息无线电
LSC特别主题
LSC协调实习/合作教育
LSC海外生命科学传播研究
LSC科学传播叙事
LSC生命科学中的广告
LSC生命科学的社会媒体
LSC综合营销传播的理论与实践
LSC当代通信技术及其社会影响
LSC/AMERIND美国本土环境问题和媒体
LSC科学的记录摄影
LSCNAMA项目:农业市场营销战略和实施
LSC科学、健康和环境中的社会营销活动
LSC用于科学的网页设计
LSC科学写作
LSC高级视频制作
LSC信息时代的健康传播
LSC风险传播
等
(3)学习其博士与其他院系联合培养的模式
在博士培养方面,虽然目前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也探索出联合培养模式,但是其联合培养模式,主要是与国外其他高校进行联合培养,其主体主要是有财力与有条件的双一流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其方式也主要是“3+1”或“2+1”,即在中国学习两年或三年,在国外学习一年,最后取得中国博士学位或者含有国外大学的双学位。这种联合培养的优势自不待言,但其弊端也是很明显:一是并不是所有的高校都有这样的平台供其联合;二是到国外学习,一般要经过一个适应语言的过程,这个过程短则两三个月,长则半年,因此,一年的学习时间其实真正算下来已所剩无几了;三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兴趣、时间、财力参加与国外大学的联合培养学习项目。因此,如若一般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想完善其博士培养模式,培养出高质量的博士;如若一些新闻传播院系的学生想在其时间、金钱、地点等都合适的情况下参加联合培养,拓展学术视野,增强学术能力,其实,威斯康星大学新闻传播教育模式提供的这种校内博士联合培养的方式,就是一个不错的替代性选择。*本文系简写,参考文献从略,原文载于《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年鉴9》,武汉大学出版社,第-页。
-END-
文字
董浩
庄曦
编辑
熊曲
审核
王一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