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我当你一秒朋友
朋友我当你一世朋友
还记得洒满了我们青春汗水的东区运动场;
还记得气喘吁吁边骂边推车上坡的紫荆桥;
还记得在教四电饭煲上课吹水王者开黑;
还记得芷园的宵夜,西园的豆腐鱼头汤;
还记得,我们在华农留下的,那些美妙的时光
......
“哎你什么学校毕业的?”
“华农啊”
“听说你们学校很大,找个时间带我走走?”
“不是我吹牛逼,我怕走个三分一你就不愿动了...”
没错,这就是我的大学,华南农业大学。
这里很美,这里很大,这里承载着我四年的回忆。
有人说,很多自己以为永远不会遗忘的记忆,终究敌不过时间的侵蚀。
我有点害怕,害怕我人生中这段最自由的回忆会因此丢失。但我找到了一个好办法,把关于学校的一些回忆,写下来。
华南农业大学是真的很牛X
要不是为了写这篇文章,上网找了一下资料,我都不知道,原来华农是这么有历史的一座学校,毕竟我的大学四年,emmmm,听课比较少~
华南农业大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年的格致书院,从年华农农学院成立,到年正式改名为华南农业大学,再到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
华农,一所有深厚历史沉淀的高等学府,并且,还在变得越来越好。
还记得华农的红满堂吗?虽然大学四年都没什么机会进去,可却是华农的历史文化符号。
曾经有朋友来华农玩,我当时没空陪他就叫他先自己去逛逛,结果他后来跟我说,当初找红满堂找了很久,因为他以为红满堂这建筑肯定是红色的。
其实在年,红满堂曾被列为危楼拆除了。后来在百年校庆的时候重建,现在主要作为学校高端学术会议的专用场所。
至于都有哪些会议?那个,要不你问问学霸?
这是我们学校的校史馆,平时都是关闭的,但新生开学那周进去过,会在那里听讲校史。
虽然当初对校史不太感兴趣,可校史馆还是很有味道的,拍照会很有感觉。
至于这栋建筑,虽然我刚来的时候就已经是破破烂烂的,可据说以前是学校图书馆。
以前还是可以进去的,虽然有点阴森,可在里面拍照很有那种旧建筑的味道,拍人像也是极好的。
华农的行政楼真的很气派,每年三月份,游客最多的也就是这里了。
每年紫荆花开的时候,最美的就是行政楼前的这片区域和紫荆桥了。最严重的时候还要限流你敢信?
不过本校学生,基本都不凑这个热闹。因为我们平时已经看够了啊~
单凭这些,无论去到哪里,我们都可以骄傲地和别人说:
我是华农人!
华、华南浓热大学?
在我读书的时候,华农的宿舍区还是没有空调的。
广州的天气你们也知道的,夏天基本主导着广州的一年四季。夏天没空调躺床上睡觉,根本就是床板烧啊!
所以我们有时会戏谑着说,自己学校是华南浓热大学。
但我想很有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自己一毕业,学校就变好。
而在我毕业之后不久,华农全校基本都覆盖空调了,新生入学直接就能享受到处处是空调的帝王般待遇。
好吧,羡慕不来。
华山区
住在华山区的,大部分都是汉子,故称“和尚庙”。
我是大三才转来华山区的。华山区靠近西门,如果用楼盘术语来说,算是望湖公寓了,从宿舍能看到绝美的西湖风景。而且建筑都是梯形结构,挺有艺术感的。
宿舍楼下就有羽毛球场,离华山运动场也很近。只是从大三开始,就很少下楼运动了。
要说为什么,我选择把锅甩给英雄联盟。
不知道,那些曾陪我征战召唤师峡谷的兄弟们,如今过得怎样呢。
泰山区
在大三转去华山区之前,我都是居住在泰山区。
在泰山的那两年,大概是最健康的两年了。
在东区运动场挥汗如雨,在华农的“亲儿子”芷园这个当时饭菜最好的饭堂吃饭,在教四参加社团活动,看人们在那里跳街舞。
虽然那时刚入大学,做了不少蠢事,可如今想来,还是很怀念那里的生活。
启林区
跟华山区和泰山区比起来,启林算是比较新的一个区了。
启林分启林南和启林北,中间隔了一条“黑龙江”。而华农唯一有电梯的两栋宿舍,就在启林南。
启林南最近在一栋宿舍楼上贴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算是小火了一把。
宿舍结构,从下面望上去,有点像香港围屋,添了一丝怀旧气息。
至于启林北,我们赋予了它一个美妙的昵称——尼姑庵。
据闻住那里的都是女孩子居多,公管、人文、外语三个女生最多的院系学生都居住在启林北。
有时还真羡慕住启林北的男生,一入学就是半个人生赢家了好吗。
六一区
在我这种本科生看来,住六一的都是大佬,因为那里住的基本都是研究生。
六一区附近也有一个六一运动场,有些学院的军训地点就在那里。
附近还有教职工宿舍,平日里也有很多人在宿舍附近的球场打球。
住六一的孩子们,吃的最多的饭堂应该是莘园了,而莘园里还有大学生创业基地,也是很多创业大学生常去的地方之一。
有时晚上睡不着,脑海里会回放出在大学四年的点点滴滴。
而关于宿舍的记忆,是回忆里面占比最大的那部分。
我想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刚开始宿舍生活时,对自己的宿舍总是不太满意。
宿友的坏毛病好像挺多的,有的性格太幼稚,老是要麻烦到我;有的好像有点自私,大半夜了还在那里打机键盘鼠标啪啪啪吵得人睡不着。
我们会在心里念叨:啊我的天那人怎么打呼噜啊,啊这么鬼热没空调怎么活啊;啊这样的宿舍怎么待下去啊。
可越是临近毕业,对于这个生活了四年的宿舍,就越是不舍。
那个性格有点幼稚的宿友已经慢慢变成熟了,最难得的是还保持着赤子之心;那个喜欢通宵打机的宿友,已经悄悄地把鼠标和键盘换成了无声的;那个老是打呼噜的人,养成了比我们晚半小时入睡的习惯,还强调说这只是因为我们睡得太早了他睡不着;而这个经常夏天床板烧的宿舍,好像也慢慢变得没那么炎热了。
希望,和我一起生活了四年的你们,在未来,能一切安好!
我们华农,水挺多的
有人说华农就像个大公园,绿化好还有湖。
其实,公园的湖都未必比华农多。因为我们华农,一共有五个湖!
从南门进校园,不用多久就能看到美丽的洪泽湖。
沿着洪泽湖走,能看到行政楼、红满堂和公共管理学院。
湖里有个凉亭,经常能看到有人在里面休息,不过建议O型血夏天最好就先做好防蚊工作再去。
而行政楼前的鄱阳湖,可以说是华农最受欢迎的湖了。
行政楼前还有个湿地公园,和鄱阳湖是连在一块的。很多住附近的叔叔阿姨喜欢在这里散步,到了晚上,还有很多大妈在这里跳广场舞。
至于宁荫湖,就在艺术学院旁边,经常会有人在那里钓鱼。
晚上的宁荫湖,和湖边的灯光照相辉映,显示出另一种美。
我发现好像很多学校都会有自己的一个西湖,而华农的西湖,就在华山宿舍区那边。
对于居住在华山的“和尚们”来说,这里算是他们的私人湖景了。
昭阳湖则坐落于农学院旁边,或许是昭阳两个字带有一丝武侠气息,经常能看到有一些叔叔阿姨在这里打太极。
水真的很清澈,倒影说来就来,摄影师说华农的湖最好拍了,后期基本不需要~
但我想,对于在这里的学生们来说,这些环境优美的湖,都还有一个共同的意义。
是的没错,这么美的湖景,不带另一半过来拍拍拖岂不是浪费。
所以每到晚上,很多单身贵族都会自觉地选择绕湖走。
只是有时候老是想,那个曾陪你一起漫步湖边的人儿,如今,是仍陪伴在你身边,还是已成为你人生中的一个过客。
但无论如何,至少漫步在湖边的那一晚,你们都曾真真切切地走进了,对方的心里。
还记得,那些一起打球的日子吗
“等会下课去东区篮球场集合啊!”
“OKOK,我今天状态爆炸好~”
“等会下课去打球啊!”
“哎呀最近好累,你们先去,我晚点到。”
“好久没打球了,待会下课去打球啊!”
“不了不了,要回去搞毕业论文”
“等会下课...呵呵,对啊我们都毕业了。”
虽然华农很大,可我们从来不用担心运动场地不够。因为在华农,有很多运动场。
东区运动场,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个了。除了因为这个运动场很大,配套设施完善,更因为我们的迎新晚会,就在这里举行。
早上,我们在这里挥洒青春,打球的打球,踢球的踢球,跑步的跑步。除了学生,还有很多叔叔阿姨,都在这里运动着。
到了晚上,操场会变成学校的另一个约会圣地。情侣们成双成对的在跑道上散步,而夜跑的人们戴着耳机,一圈又一圈地锻炼自己的身体。
华山运动场,也是男生们最喜欢的地方之一。他们在这里奔跑、跳跃,虽然球技没有专业运动员优秀,却在一次次碰撞中,散发着青春荷尔蒙的气息。
华农的每个片区,都有一个运动场。启林南有启林南运动场,六一区有六一运动场,而行政楼前,启林之北,也有很多篮球场,供学生们使用。
至于田家炳体育馆,更是被很多NBA巨星莅临过。科比、林书豪、库里、威少,都曾在田家炳参加过篮球活动。
或许,我们已不再年轻;或许,我们已不像以前那样有那么多时间打球;或许,我们的球技已生疏,连投篮的姿势都已经遗忘了。
可只要看到篮球,总是会想起,那段和朋友们一起打球的时光。
被我们吃腻的饭堂,也是别人家的饭堂
有时,我真的觉得有句话说的挺对的:我们总是学不会珍惜,直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而饭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其实华农这么多饭堂,每一家都不差,便宜、量足。虽然没有外面的精致,却充斥着平凡之美。
可大学四年天天吃,难免审美疲劳,疲劳了就腻了,腻了就觉得饭堂也就那样子。
直到毕业出来工作,才知道饭堂的好。以前在饭堂十块钱有肉有菜管饱,现在十块钱在珠江新城,大概只能买到一碗斋面。
而且最近,学校的饭堂也陆续升级了。
西园三楼变身为网红餐厅,芷园也推出了酸菜鱼、水煮牛肉等新鲜菜式。
真的好想再当一回学生啊~
西园
我读书的时候,西园还没有改造装修,当时学校最受欢迎的饭堂还是芷园,可西园饭堂还是我吃的最多的地方。
原因无他,只因为那一碗豆腐鱼头汤,能让我从中尝到家的味道。
而如今改造后的西园,变得更漂亮了。三楼的装修风格时尚又简约,各种不同口味不同风格的饭菜都可以在那里买到。
酸菜鱼、石锅拌饭、广式烧腊、连锁饺子店,甚至还有奶茶店。
还是实惠的价格,十块钱一份有肉有菜,再点上一杯奶茶,就是一顿丰盛的午餐。
而到了夜晚,西园三楼显得更热闹了。烧烤、啤酒、芋圆冰、小龙虾,以往需要去外面才能吃到的东西,如今都可以在这里买到,而且更卫生。
还设有一个KTV,只要你有勇气,上台免费唱。感觉,又多了一种表白的方式。
至于这间奶茶店,价格只有外面的一半,口感却一点也不差。
最主要是卫生和原料值得放心,看着排队情况,一点也不比外面网红奶茶店的热度低,在高峰期等上一个小时,也未必能喝到。
芷园
看着西园的升级改造,曾是饭堂一哥的芷园,自然也不甘寂寞。
酸菜鱼、水煮牛肉等菜式,就是芷园最近新推出的产品。
下午四点多,其他窗口还只有零星的几个人,可售卖新菜式的窗口前,队伍早就排的拐了个弯。
想起芷园的烧烤,也是除了西园的豆腐鱼头汤外,我最念念不忘的食堂美味了。
而且,你没有看错,在芷园,是有电梯的。
荷园
西园芷园荷园,应该是华农学子吃的最多的三个饭堂。
比起西园和芷园,荷园好像缺少了一点个人特色,可一道道朴实的饭菜,却着实温暖了无数在这里吃饭的学子。
每到下课时间,从教五涌出的人潮大军,大部分都是朝着荷园进发的。
除了这三个饭堂,还有位于六一区的莘园,位于启林北的稻香园,从一层变为两层的绿榕园,都在默默地为学生们提供最温暖的饭菜。
我记得,华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