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免福利中大9位国奖大神上线,学费自理

微信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jpm.cn/article-122749-1.html

他们是国奖大神

是妈妈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其实

你和他们的“距离”可能只差了这篇问答

今天我们邀请了9位国奖获得者来分享他们的获奖秘笈

不要付费只收鸡腿

免费回答

如果非要给这个“限免福利”加个期限

我希望是forever

赶快搬好小板凳拿出小本本认真记笔记

国奖大神们的答主页

(高颜值大神简介见文末,请准备好膝盖)

今日回答率%

+收看66个鸡腿提问

Q1国奖的钱是怎么花的?嘤嘤嘤( ̄▽ ̄)想知道

6个回答按心情排序

16个鸡腿偷偷看。

钱罡轸(本):开始挺兴奋,沉淀一段时间后当周围的人还经常说“哇,拿到了国奖,特别厉害”的时候,发现自己并不想被贴上国奖或学霸的标签。一定程度上,国奖更代表你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或有较好的应试能力、考试技巧,而要想在海洋科学专业领域内取得比较突出的成就,这是远远不够的。再者它只是整个人生成长过程中很小的一部分。平常心对待,没必要太在意这个头衔或者夸大其作用。我用奖金给我外婆买了点东西和两双袜子,我是外婆带大的,很感恩。

看过+赞同

胥国防(本):在我们学院国奖不是奖金最多但却是荣誉性最强的一个奖项。第一年拿国奖时很高兴;第二年没拿上短时间略有失落,表面是因为没有拿到这个奖,但本质上是对自己大二学年学业表现不满意;所以第三年更加投入学业,再次拿到国奖算是对自己努力的肯定,也让我大学期间能通过努力实现基本费用自理。

看过+赞同

林武豪(本):这是我第四次获得国奖了,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吧,有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使命感。当国奖发下来的时候,通常是财务比较紧张的时候,主要就用作生活费了呜呜呜~

看过+赞同

李碧君(硕):这是第一次获国奖,奖学金发下来我就打我妈卡里了,哈哈哈。有意料之外的喜悦同时又有点质疑自己是不是做的足够好。感觉有一部分是幸运,很感恩。

看过+赞同

陈潮金(博):第一次获得博士研究生的国奖,感觉很荣幸、自豪和欣慰,一直以来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回报。也很感激我的导师和团队。我那时候本来刚凑齐首付,后来年度人物奖了1万块,国奖又奖了3万,所以钱刚到账就拿去交首付了,自己花都没花到~

看过+赞同

林昭勇(博):我14年开始直博,总共拿了15、16和17年三次国奖。最高兴是15年时作为博二的学生就能和师兄师姐一起“较量”,这是特别大的鼓励。

看过+赞同

Q2拿国奖有什么秘诀?(别人家的孩子比你优秀还比你努力,这条不能让麻麻看到)

9个回答看心情排序

18个鸡腿点击偷偷看。

钱罡轸(本):我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清楚。大一我想体验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提升综合能力。比如当班委、加入乐团、参加《中山情》演出、加入院团委实践部、做公益等。当我确定想要继续深造的目标,我清楚自己只能同时专注于一件或两件事,于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和外语学习方面,大二就自己去负责一个创新项目。我想对大一的学弟学妹们说,大一多旁听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程,多跟自己的老师或比自己优秀的人交流。我们学院会根据学生需要,定期举办一些解答专业或者未来发展困惑的活动,例如师生午餐会、“薪火相传”经验交流分享会、留学经验分享会、海洋大讲堂等,都让我受益匪浅。比自己优秀的人,他一般不会主动来找你,要主动把好的资源用起来。

看过000+赞同

黎明聪(本):我想分享的是一种不畏外界干扰的心境。我也曾遇到风靡的手游、朋友圈的精彩世界之类的干扰,仿佛只有我还坚持在埋头苦干。但需要知道,参与这些活动的人可能没有这么努力和坚定,可能会掉出竞争的行列。我很注重时间管理,如果有一项没有做完或者超过了自设的时限,我会不抛弃、不放弃、更主动地把这件事做完做好。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在尝试各种活动时要抱有一个目标去参与: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之路。有目标,这一切都会成为后来的积累和资本,没有目标,这些最多只能成为一段有趣的回忆。

看过000+赞同

林武豪(本):首先是自律!医学生学习任务不轻且需要长时间的累积,分享一种有一点调侃意味的“暴力学习法”,对于我们大多数天赋平平的人来说就需要加把劲学,这方面我还是挺羡慕一些天资聪颖的同学,哈哈。这需要做好计划,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但做计划的时候要给自己预留一点可变通的“空白时间”。其次,大部分人一开始并没有“远大志向”,所以当自己还没搞清楚的时候让自己的时间充实起来,最简单粗暴的就是学习和参加活动,如果处于一个积极向上的团体,你也会不自觉地进步。不能觉得大一大二就有很多时间挥霍,千万不要浑浑噩噩过日子。最后,心态上看重的应该是学习本身。

看过000+赞同

胥国防(本):大二学年没有拿到国奖,主要因为那时实验刚从坎坷进入顺利阶段,选择偏重实验而非期末复习会有更大的收获。当不能把同时承担的多项任务都做好时,就要考虑取舍。哪件事情对自己更重要、能让自己学习到更多?当然,底线是期末考无论如何不能低于自己的期望。我的优点是静心、耐心、细心,科研素养不错。科研比较符合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活,所以就注意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学业不能丢,这对本科以后的选择还是有很大影响的。尤其对于很多工科的学生,建议可以积极参与研究,能学到很多东西,同时了解自己是否喜欢或者愿意做研究。有点遗憾的是在大学期间真的没怎么“放飞”过自我,所以也感觉自己的大学生活不够“精彩”,大一的时候还是建议师弟师妹多尝试自己没做过的事情。

看过000+赞同

彭迎丰(本):我觉得要考好一两门课容易,但要保持连续四年年级第一名非常难。学习没有捷径,靠的无非是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喜欢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进行严谨思考、深入钻研,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对这一时期所学的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做好复习和预习。课后我常常向学院的老师们请教,他们耐心地为我答疑解惑,给了我很好的引导。这种钻探精神让我更好地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所以从入学开始我们就要培养兴趣,找到自己热爱的专业方向,并逐渐养成一套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方法。

看过000+赞同

李碧君(硕):我们专业是实验学科,会受到研究方向和领域、实验室现有条件、课题进展等因素影响。自身能够调整的因素就尽量调整,而很多不可控因素只能尽量调整心态。读研后我觉得乐观的心态很重要,保持轻松清醒对解决问题有很大帮助。分享一个定时工作法,忙的时候我会给自己规定一个每日工作时间,比如早上高效的时间必须用来完成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任务,晚上八点之前必须结束工作去锻炼。这样看起来花在学习工作的时间少了但其实可以避免拖延,空出时间去做想做的事,还有时间去思考怎么把事情做得更好;很多同学会在意自己导师布置的文献阅读、实验任务太多,但我很享受学习新技能和新知识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看文献查资料、与老师或同学沟通都是激动人心的,要及时记录并总结。

看过000+赞同

葛勇锋(硕):我大四保研后就正式开始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相对来说在科研方面花费的时间多一些。我觉得科研的效果和付出的有效时间是密切相关的,要加强培养静下心来做事的能力,也很感激导师以及实验室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如果打算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一些成果产出的话,最开始最重要的就是慢慢深入进来,有了具体研究方向,先从阅读综述开始,找到有兴趣的点继续深入,学习借鉴这些思路。我平时最喜欢旅行,去各国感受不同文化,目前已经去了美国、加拿大、西班牙、葡萄牙、以色列、日本、韩国。工作和休息我觉得不矛盾,相较休息,低效率的工作则是要特别避免的。

看过000+赞同

陈潮金(博):我是临床型的硕士,16年提前攻博。“白天上临床,晚上做实验”是对我的生活的很好总结。我在我们课题组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以前没谈女朋友的时候,我是完全的“手术室-实验室-宿舍”三点一线连轴转,但我很享受这种充实的生活。后来谈了女朋友,还是三点一线,但陪伴她的时间相对多了一点。我觉得好的平台、导师和一帮能够互帮互助的小伙伴都很重要,多跟导师、师兄师姐请教学习,能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很感激他们能够在做课题的过程中帮助我不断取得进步,也很感谢我的导师黑子清教授给了我足够的自由让我规划我的时间。

看过000+赞同

林昭勇(博):刚开始接触材料物理与化学科研的同学,很容易进入“炒菜”式的科研误区,就是把阅读到的文献进行简单的改变,去重复别人的工作,其实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我刚开始接触科研的时候,也会着急,也会羡慕课题组里其他出成果的人。但是一定要静下心来充分阅读文献,掌握该领域的整体情况后再开始工作,这样才能有自己的想法,才能做出原创性的工作。我应该是逻辑思维能力稍微好些。在探索未知世界的科研过程中,我会先根据理论猜测可能的实验结果,并且先大致安排好整个工作的进程。在研究的过程中我能比较清晰地抓住重点,遇到不懂的也会“浅尝辄止”,先把主线问题解决了,有时间了再回过头来慢慢地研究发散开的那些未知。这样做会比较有效率些。

看过000+赞同

Q3如何处理这些压力、焦虑方面的负面情绪呢?

7个回答按心情排序

16个鸡腿点击偷偷看。

黎明聪(本):有时会感到焦虑,我缓解的方法是到珠江边跑步。我很喜欢跑步,中学时是学校校运会米之王,哈哈!

看过00+赞同

钱罡轸(本):我第一时间是向父母倾诉,因为即使有压力,我也会在别人面前会表现得很淡定很坚强,很感谢爸妈非常善于倾听也很理解我。其实有压力主要因为太注重结果或者别人的看法,如果踏踏实实的专注于如何做好本身,这样压力可能会小一点。

看过00+赞同

彭迎丰(本):无论如何,我一般都会用平静的心态对待,相信事情总是会一件一件完成的。事情有轻重缓急之分,先专注把重要事项完成,再去处理其他事项。甚至可选择性地放弃一些事务,焦虑情绪就自然缓解了。

看过00+赞同

林武豪(本):我事情多的时候熬夜是家常便饭了。但我觉得这个因人而异,最主要是心态要放得开,像我短时间内也会打打游戏,如果有较多时间会去运动打篮球。

看过00+赞同

葛勇锋(硕):我觉得焦虑主要分为两种吧。一种是待办事情很多,DDL马上到了,解决这种焦虑只能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来缓解。另一种是来自于对未来一些情况的不确定。以我的领域计算机科学为例,科研的主要流程就是确定思路,算法实现和实验论证。遇到瓶颈的话,通过排查问题,再确定思路的合理性。反复的思考不仅有利于瓶颈的化解,也有利于对整个问题思考的加深。

看过00+赞同

陈潮金(博):我还是经常感到有压力,挺焦虑的,有时熬夜也不见得就能完成任务。我会寻求更高效完成任务的方法,甚至跟导师商量,调整截止日期。如果比较严重,就彻底放松一下。我喜欢看电影、健身、游泳,跟朋友出去吃吃吃、逛街购物也是一种有效的释放压力的方法。

看过00+赞同

林昭勇(博):这几年来真的是压力很大的。不过我算是心态比较好的,平时如果感觉到累了我就不强迫自己工作了,我喜欢听音乐,也很喜欢跟人交流,大的小的事情都跟家人朋友说说,说着说着也就觉得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了。

看过00+赞同

Q4最近有给自己定什么新的目标或者规划吗,打算怎么准备?

8个回答按心情排序

16个鸡腿点击偷偷看。

黎明聪(本):提升自己英语水平,之前也有考过四六级及雅思,但感觉应试层面的成分很大,如今规划多进行一些英语阅读、英语听写来进一步提升。

看过00+赞同

林武豪(本):最近焦头烂额哈哈,主要在忙一些重大考试和评选活动。由于时间实在很紧迫,所以现在给自己的目标就是有限的时间内争取效益最大化,争分夺秒,避免一些无效的时间支出,不留遗憾就好了。

看过00+赞同

胥国防(本):毕业后我会去新加坡读博士,因为自己目前的决定是以后从事科研,所以在博士期间就多锻炼自己的科研素养,努力做出一些成果。

看过00+赞同

彭迎丰(本):去年我已经保研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了,毕业后会继续攻读硕士。近期目标是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答辩。硕士阶段继续钻研专业知识,并投入到更多的好实习中去,为未来毕业工作后学以致用打好基础。

看过00+赞同

李碧君(硕):其实我都是小目标为主。像写论文我会分解成一天写几个小时,做实验会分解成一天完成两个小实验或是小任务,不要过度耗尽自己又能收获完成小目标的成就感,才有动力坚持下去。

看过00+赞同

葛勇锋(硕):下一个目标是继续深造,很感谢导师给我这样的机会,因为与现在的研究工作具有延续性,没有做额外准备,更多是希望后续花更多的时间做出质量更高更有意义的成果。

看过00+赞同

陈潮金(博):最近要加强论文的写作和英语的学习。我的实验结果投了氧化应激领域的顶尖杂志ARS,目前正在大修,我也是紧紧抱住原冬冬师兄和姚伟锋师兄的大腿,希望今年在JCR1区的杂志上能有所突破。前不久去上海参加了第68届德国林岛诺贝尔奖获得者大会的面试,因为英语表达上的短板最终没有入选,挺遗憾的,但也让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下半年还要参加两个国际会议,都要做oralpresentation,所以最近一直在啃英语。

看过00+赞同

林昭勇(博):我明年就要毕业了。近期也就是想尽全力把手头在做的工作圆满完成,争取在科研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到时无论是找工作还是出国继续深造,都能有比较好的基础。

看过00+赞同

向大神们学习,也祝大家都能实现自己的小目标

什么?

你还不知道答主页的国奖大神们是谁?

那就往下拉看看他们的精彩履历吧!

钱罡轸

(级海洋科学学院

物理海洋方向本科生)

获-学年国家奖学金(至学年综合绩点排名2/)。曾任院团委实践部干事,班级学习委员;现为珠海校区管弦乐团宣传部部长,大学生创新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珠江河口湾-门-潮汐水道的地貌动力机制”负责人;年、年连续两年参加《中山情》音画诗剧的演出;年11月,在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和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举办的“海地小球赛”乒乓球比赛中获女子单打第一名。

黎明聪

(级物理学院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

曾获三次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获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参与大学生创新科研项目,文章以第一作者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曾担任年北京谱仪-III国际会议、亚洲通信和光子学国际会议志愿者。学院足球队成员,随队获得校区第一、第三名。在校连续三年获评校优秀团员。

胥国防

(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

曾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曾到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参加“中山大学与格里菲斯大学第一届土壤与食品安全联合研讨会”,进行短期游学;曾参加国际水协会第十五届世界厌氧大会。先后申请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国家级立项3项。已发表SCI论文2篇(非一作),另有3篇SCI论文投稿中(一作);申请专利2项。年9月,获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优秀学生干部”。年11月,获中山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年、年获得两次国家奖学金。年、年连续两次获评校优秀团员。年6月,获得中绿环保奖学金(本科生研究性学习)。年10月,获得中滔环保奖学金。年12月,获得中山大学优秀学生二等奖学金。年03月,获得中山大学“环境风云”实验技能大赛一等奖。年,获得中山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

彭迎丰

(级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本科生)

逸仙学院博雅班成员。连续三年获校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获得李学柔基金奖学金、立信一等奖学金,被评为校优秀团员。年获公派赴意大利博科尼大学交换学习,获得博科尼大学意大利语优秀证书。曾任校学生会生活部副部长及会计学会学术部、环境保护协会实践部、爱心同盟义工部干事,担任两届广交会志愿者等;运营个人原创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lagongg.com/sxjq/54374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