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发表SCI期刊论文的N个理由中

努力发表SCI期刊论文的N个理由

在美国和加拿大,研究生如果仅仅凭借出色的研究生成绩完成硕士论文或博士论文,就想在毕业后得到一份好的教职工作或研究性的工作,或者硕士生想继续攻读名校的博士生,这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很多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在研究生学习期间会努力发表有同行评议的期刊论文。

尽管根据StoilescuMcDougall()的观点,发表论文不应该受到外部压力和就业压力的驱动,而应该是由内在想成为一个学者的动力的驱动,但不可否认外在因素驱动的作用。

我们在招聘助理教授的教职时候,除了终端学位是必须的,(关于终端学位,我已经有好几篇科学网博客论述过,这里不再重复),我们仍然希望候选人的履历有做过研究的经历和发表过peer-reviewed期刊论文的证据。即使我所在的领域如图书馆员的终端学位是ALA-accredited图情硕士(美国图书馆学会认证通过的图情学院的学位),如果招聘tenuretrack的职位,在几个候选人不相上下的情况下,我们也会优先考虑有发表过同行评议的期刊论文、做过研究项目、和在学术会议上发表过演讲或论文的候选人。这在很多招聘广告里会有说明,在实践中也确实会如此考虑。

研究生们一般会选择把与自己博士或硕士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的研究课题所做的一些成果和发现在学位论文完成前发表到相关领域的有同行评议的(最好还要有声望和影响的)期刊上(不一定要SCI/SSCI/AHCI/ESCI),因为现在由于开放运动,某些开放期刊也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一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而且已经开始有一定的影响,个别刊物甚至影响超过了传统期刊。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学对一般的硕士研究生的要求不是很高,而且硕士学位学习时间短,那么参加学术会议并发表演讲(presentation)或学术海报(poster)是一种好的选择。

这对想在美国和加拿大获取教职或做博士后研究的国际学生尤其重要,犹如终端学位,这是一块必备的敲门砖。对硕士学位研究生而言,想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发表论文或会议演讲也是一份有做研究的潜质的强有力的证据,对申请而言也是有加分的。

对于在拿到博士或硕士学位之前是不是必须发表论文,每个学校规定不一样,或者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强制的明确的规定说学生必须在获得学位前发表期刊论文,也有学者主张发表期刊论文不是完成博士论文的前提(Moradi,),但发表期刊论文的好处显而易见,除了上述求职和升学需要外,在学生毕业答辩的时候也会获得答辩委员会的好评,认为这个候选人有成为一个优秀研究者的潜质,在学生找相关教职和研究职位的时候推荐人也有充分理由和实例说明进行推荐。

中文期刊相对较次的原因

《中国科学报》发表文章,讨论中文期刊的问题。文章列举了一些“重点问题”:

“中国SCI论文发表数量位列世界第二,但超90%发表在国外期刊;

中国期刊的影响因子逐年提高,但很多中文期刊评价不高;

对比国际期刊的“秒回”,一些中文期刊的审稿时间长达9个月;

对比国际期刊全文刊载,不少中文期刊吝啬地将篇幅限制在8页;

对比国际期刊的专家审稿,很多中文期刊审稿人将审稿权给了在校生。”

中文学术期刊差吗?不能护短,与国际学术水平相比,是真的差!

中文学术期刊差在哪?这个不用说,差在论文质量上。

决定论文质量的是哪些因素?作者、审稿专家和编委会等。

哪些因素导致中文期刊逐渐变差的?因素很多,相关的政策导向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中文学术期刊还有用吗?有,当然有。中文是我们的母语,中文学术期刊怎么会没有用呢?

从我现在负责的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和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主办的《兽类学报》来看,尽管有不少稿件出自研究生之手,但中国兽类学界的不少学者的学术之路是从《兽类学报》起步的,他们学术生涯的第一篇论文或早期的论文是发表在《兽类学报》上的。我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也是我的硕士学位论文的一部分,发表在年的《兽类学报》上。

《兽类学报》于年创刊,已经走过了40年。她记载了中国兽类学(哺乳动物学)的发展历程。虽然近些年刊出的论文质量与作者们在国际SCI期刊上的论文有一些差距,但中国兽类学界还是很关心学报的发展,中国的哺乳动物学家们也没有遗忘这个期刊,反而不少学者在说起自己的成长之路时,总会提到《兽类学报》。

《兽类学报》是否就沦为兽类学界研究生们的“作业本”呢?答案肯定不是的。《兽类学报》现在依然是记录中国兽类学发展的窗口,展示中国兽类学家们的科研成果的一个重要的平台。

《兽类学报》的编委会和广大兽类学科学家们,对于是学报否改为英文刊,在编委会上有过几次讨论,每次讨论的意见都很难统一,有支持改为英文刊的,也有不少反对的。多数学者认为,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唯一的一份用中文记录中国科学家关于兽类学研究成果的期刊要是没有了,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所以,我们这些年也在是冲击SCI期刊,还是保留这本本国语言的兽类学期刊之中纠结着。当前形势很清楚,如果不改英文期刊,发展会日趋艰难。没有好稿件,作者撰稿不愿意花费精力,专家审稿不愿意花费时间,也得不到相关部门对期刊发展的经费支持。

改为英文刊看来是中文学术期刊的重生之路。以中国动物学会的几个代表性期刊为例,中国动物学会的老牌期刊《动物学报》,年创刊,年改为英文刊CurrentZoology。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动物学研究》,年创刊,年改为英文刊ZoologicalResearch.北京林业大学和鸟学学分会年创办了AvianResearch期刊。这几个期刊都已经进入SCI期刊行列,现在的发展态势都不错。

中文学术期刊的发展之路,是否到了尽头呢?这似乎取决于相关管理部门对中文期刊的态度。现在不少中文学术期刊几乎是在苟延残喘地生存着,靠着学界一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lagongg.com/sxjq/54398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