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英时间都去哪了毕业论文篇

北京白癜风治疗哪个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364577.html

时间都去哪儿了:毕业论文篇

——对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按语:这几天看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虽然只有六篇,但感觉比看博士论文还艰辛。论文中出现的问题层出不穷,从最简单的语言表达混乱,不了解基本的论文规范格式,再到总结归纳能力、分析推理能力、逻辑论证能力的缺失,都令人感到惊讶。更不用说到定稿的前一周在多番催促下才交论文,论文有明显的拼凑痕迹,这又远远超出了能力缺失的范围,而转变成为一种对毕业论文态度上的轻蔑。沉痛之余,不禁要问,我们的这群正青春的孩子到底怎么啦,上大学四年时间都用去哪里了,在大学里究竟做了些什么?以下是几位同学在今年本科论文写作中共有的一些问题,现在约略写出来,供同学们参考,不仅是为补上离开校门前缺失的最后一课,也为了各位同学在进入社会后不要因再犯相同的简单而低级的错误而遭受领导或同事的嘲笑与责难。首先,摘要变成预告或横排目录,不能反映观点与结论论文摘要为论文主要内容、观点和结论的总结与提炼,摘要是客观的,须用第三人称撰写。摘要不是节目预告,也不是一般性的内容介绍,更不是目录的横排版。摘要是他人了解一篇论文最直接最关键的部分,通过阅读摘要即能知道论文的观点、创新与价值所在,所以摘要要求高度简洁凝练。摘要因文本大小和学习阶段,对字数要求有所不同,本科论文摘要一般要求在-字,硕士论文字左右,博士论文-0字。第二,虚词充盈,关键词缺失主体关键词的设立是为了便于其他读者检索与归类,所以关键词必须是论文主题的呈现,一般要求有论述的作品及其作者、主题与主要内容、观点创见及价值影响等核心内容。关键词一般要求3-8个。各位同学最普遍的问题是遗漏作为论述主体的作品及其作者。造成这一点的原因不得而知,可能与“90后”普遍的思维表达方式有一定的关系,“90后”大学生往往能达到庄子所谓“吾丧我”的最高境界,在与他人通信或者短信交流时经常会将自己归于一种较为宽泛的类型而忽略自身这个主体,如写信发短信或加好友时开头会说“我是某某班的一个同学”“我是今年报考您硕士的一位同学”“我是想调剂到你们学校的一个考生”,但很少有同学能开门见山地说“我是谁”,而信件或短信末尾也常常不署名。背后的潜台词可能是“我清楚我需要什么,但你不必知道我是谁。”这种思维方式和关键词缺失主体非常相似,但也可能仅仅是经常发生的“巧合”。第三,有意或者无意忽略作为研究前提与基础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综述研究现状是撰写一篇论文的基础与起点,是对你了解掌握材料的整体展现,也是论文是否有学术价值和创新的评价要素,综述的过程即是论证的过程。整篇论文必须以此为起点展开,若此部分缺失或者展示不充分,不仅使得论文的结构不完整,也使整个论文的学术价值无从判断。此次所有同学都未写这一部分,说明前期工作做得不到位,论文的写作只能是主观、率意地展开,导致论文不论长短都存在结构不完整、价值不明晰的问题。当然,也存在一些同学因为直接引用或者间接借鉴他人观点过多,为防止露馅,而对此部分主观刻意疏忽。第四,论文主次与详略安排不当,造成结构失衡,层次混乱对于一篇论文而言,背景介绍只是作为铺垫与引子,只需要用简短的篇幅大致概述即可,背景对阐释主题的关联并不显著,应当略写。但几乎所有同学在这一部分都码了很多文字,把大量篇幅用在外围而不是深入主题展开论述。反而对于作为核心与支柱的关键问题,经常一笔带过,言之草草。当然,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与对论文的认识密切相关,外围与背景可以有很多借鉴,所以拉扯很多,但对于需要在前人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关键问题,由于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独到的见识,只能粗粗带过,最终造成本末倒置,详略失当。   第五,无意义选题泛滥,论证思维欠缺及论证能力的薄弱学术研究的目的不在于求同而在于求异,学术研究要具有批判性思维,如果对公认或他人的观点没有异议或补充,就大可不必再动笔,但很多同学的论文充斥着大量的论证合理性一类缺乏基本学术价值的选题。还有,论文论文,就是要通过论证来得出结论,其重点在“论”。要有观点,有论证过程,有结论,三者之间要有必然的层次关系和逻辑关系,这是有别于文学创作的基本学术思维。同学们的论文基本多是采取陈述方式展开,像讲故事一样讲完就完了,没有全面系统、严谨合理地分析材料,让材料成为证据的一部分来证明你所要提出的观点的客观性与合理性。同学们的论文基本上没有观点,也无严谨清晰的论证过程,陈述完后也没有结论,这样的“浑然一体”与“面目全非”不是学术论文所要追求的目标。另外,以主观代替客观,通篇我认为而不是事实应该或本来如此。第六,将文学创作与学术论文写作混为一谈文学创作可以是主观的、随意的、感性的,可以以“我”为中心抒发自己对他人与外物的感受,这感受可以是合理的,也可以是不合理的,属于主观的范畴。而论文是严肃的,是客观的,是科学的,是逻辑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要摈弃个人的主观思想和情感。虽然学术论文也不排除用词的准确与优雅,但文学创作与学术论文有着巨大的本质的差异,决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中文专业的同学以女生居多,本身具有一定的主观感受方面的优势,但这类优势在学术论文中可能恰恰是劣势,是要尽量避免的问题。学术论文更像是理工科的做实验,也类似于法学中的找证据,理工科通过科学实验来得出结论,法学通过寻找证据及其逻辑关联来推断是非,其科学性客观性与逻辑性与中文专业的论文并没有什么不同,其差异仅在于中文论文的论证手段与理工科有所不同,这一点尤其应当引起经常写作文学作品的中文专业同学的注意。   第七,论文中离题偏题现象时有发生论文应当仅仅围绕主题展开,所有材料都必须围绕主题,所有论证过程必须紧扣主题。凡是与主题关联不大的,应当从简;凡是与主题没有关联的,应当删除。主题是论文的精神与灵魂,主题也是论文的线索、核心与目标,脱离主题就意味着迷失方向和误入歧途,必然造成论文的结构不合理,线索不明了,层次不清晰,整体不精练。此次不少同学离题篇幅很大,完全不能将想法、内容与材料聚拢,更感觉像在为完成论文而注水分和凑字数。最后,不熟悉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虽然学校已经下发了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和写作模板,但几乎所有同学依然照样犯这样或者那样的格式错误。最常见的有:引文不注明出处,甚至不标明引号,转述观点也不注明。这类问题说浅一点是没有版权意识,说深一点是混淆他人与自己的观点,把别人的观点当成是自己的,是剽窃行为。各级标题的标注混乱,有很多同学用理科的标注方法区分层次,忘记了自己四年所学的到底是什么专业。最为严重的是注释和参考文献乱作一团,不懂得注释和参考文献的区别,完全不了解文献的罗列规范。一般而言,凡是注释中出现的文献都应写入参考文献当中,注释是对引用资料的标注和对论文中某些问题的进一步解释,而参考文献是你为完成这一论文所阅读、借鉴和征引文献的总称,参考文献的范围要大于注释,但我们的同学往往将所有注释一粘贴到文末就成了参考文献。对于参考文献的标注也五花八门,参考文献一般要求标明作者朝代、作者、文献名称、发表刊物或出版社、发表时间或出版时间等信息,而注释中所涉及的文献则要求精确到页码或者卷数。参考文献一般要求分类罗列,先著作,其次论文与学位论文,最后网络资料等。写作规范的问题是属于“不为”的问题而不是“不能”的问题,写作规范问题的频现,不仅是治学态度的缺失,也是行为处事态度缺失的表现。对于在大学接受了四年严格正规教育的文科生而言,以上问题的集中出现发人深省,最起码说明了学术论文写作环节的薄弱与不足,毕业论文成为不少同学在四年学习中接受的第一次较为系统与规范的学术论文写作训练,这是极不正常的。学术与创作一样都遵循熟能生巧的一般规律,平时若只注意被动的学习与应考以及不够深入的文学创作与表达,而忽视学术论文写作以及密切相关的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的教育培养模式是存在严重缺陷的。这样可能会造成我们的大学生如同高中生那样只会听课、读书和考试,而缺失了创作表达的能力与思考创新的能力。在我们走出校门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只能消极被动地适应,我们不会尽情尽意地写作与表达,不会科学严谨地分析与判断,更谈不上面对困难迎接挑战和继往开来发展创新了。通过这次毕业论文的写作,但愿我们即将毕业的同学能有所收益,也希望对在读的同学能有所启发,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天下没有不能改变的思想和能力,也没有不能改变的教条与模式,更没有不能改变的你的态度和你的成就。与同学们共勉!年3月24日凌晨0点30分草于民大宿舍文中插图图片来自网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lagongg.com/sxnr/53935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