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国际化背景下琼剧的发展》琼剧简介琼剧亦称“琼州戏”,“海南戏”,是南戏的一支,与粤剧、潮剧和汉剧同称为岭南四大剧种。琼剧历史悠久,是流行于海南省、广东雷州、高州和广西合浦一带的地方剧种,由潮剧、闽南梨园戏吸收当地人民的歌谣曲调发展而成。????琼剧出现于明代时期,是在海南流行的杂剧(源于弋阳腔)的基础上,吸收闽南戏、徽调、昆腔、潮州正音戏、白字戏(潮剧)、广东梆黄、和海南民歌、歌舞八音、傀儡戏、道坛乐曲等逐渐形成的一个弋阳腔支系的地方剧种。琼剧从产生、发展到今天已有多年的历史。它富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剧本、表演、音乐、舞台设计等,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充分反映了海南人民的艺术才能和智慧,能集中表现海南人民生活的艺术形式,是众多戏曲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引人注目的艺术之花,它深深地扎根在海南热土里,在海韵椰风的熏陶下,茁壮成长,鲜艳夺目,芬芳四溢,闻名遐迩。一、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一)选题背景1.宏观背景1)“互联网+”的概念与应用深入人心“互联网+”的本质属性为开放、创新、融合、跨界,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概念与应用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促使诸多领域转型发展,传统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开发方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革新。海南琼剧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是海南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戏曲宝库中的瑰宝之一;琼剧文献记录了琼剧的起源与发展,是弘扬、传承琼剧的重要载体。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深入利用与传承琼剧文献资源是我们亟须探讨的问题。2)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自年正式启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以来充分发挥海南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势在必行。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给琼剧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必将为琼剧的发展提供面向国际的大市场和大舞台,让游客不仅能欣赏到美好的自然风光,更能享受文化盛宴。同时也能为琼剧的发展提供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不仅有政府的支持,还有来自市场的优渥回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还必将推动海南的地方特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而这就需要有志者能将琼剧作为海南的一个文化品牌,一张文化名片推广出去、吸引进来。3)自贸港的建设年1月,海南省就在其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到,要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港、空港和贸易物流枢纽,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两年后的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正式宣布党中央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并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决定,同年4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新华社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自此,海南全面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而随着自贸港的推进,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推动海南岛经济与旅游业的发展已是迫在眉睫,将琼剧同海南国际旅游产业开发相融合,即通过对琼剧的旅游价值、旅游开发条件、制约因素以及如何使之在保护的前提下将其文化价值转化为旅游经济价值进行了探讨,为琼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思路和决策借鉴。2.微观背景琼剧亦称“海南戏”“琼州戏”,是南戏的一支,与粤剧、潮剧和汉剧同称为岭南四大剧种。琼剧作为海南本土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明朝诞生以来至今已有近年的发展历史,曾是海南人民的主要“精神食粮”,还被誉为“南海的红珊瑚”。在历史变迁中,琼剧还被广泛流传到东南亚多个国家以及国内的广东、广西和香港等地,并广受当地人们欢迎。近年来也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然而,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尤其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随着生活方式的不断转变,影视网络等新兴大众文化的出现、文化娱乐消费方式的多元化,使曾长期在海南人民文化生活中占据主要地位的琼剧成了昨日黄花,年轻的80后、90后、几乎很少看过琼剧,更别说学琼剧了。而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琼剧人才的匮乏,年轻演员中,出类拔萃的少,老的优秀的演员则多数已经退出剧团,琼剧大师们的优秀技艺未得到传承。而更为突出的是,琼剧的导演、编剧、作曲等主创人才更是十分缺乏,各剧团演出的节目多为老剧本,或移植剧目,琼剧的演出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青年人日益发展的文化需求。除此之外,多种现代文化娱乐的冲击导致琼剧的观众日益减少、人才与资金缺乏、外来人甚至海南本地不懂海南话的本地人听不懂琼剧语言、缺乏政府与文化媒体支持、感兴趣和学习琼剧的人员少、缺少与现代审美理念结合的新剧目等,这些都是造成琼剧发展困难值因素。尽管在年9月10日,为保护、传承、创新琼剧文化,为琼剧发展筹集资金,海南省工商联(总商会)和海南省琼剧基金会共同发起并主办了海南恒鑫年艺术品慈善拍卖会,甚至于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海口市群众艺术馆(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海南省琼剧院获得"琼剧"保护单位资格,但随着近十几年来影视、网络媒体的全面普及和国外先进文化的传入,加上琼剧自身发展滞后,导致其在城市中的生存危机日益显现,甚至逐渐被挤出都市的文化生活。在农村虽然还呈现出相对火热的场面,然而观众大多以有“共鸣”的老人和“凑热闹”的小孩为主,青年一代离琼剧似乎愈来愈远。(二)选题目的及意义琼剧是海南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它源于海南人的特殊生活生产方式,是海南人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与生活习惯“活”的体现。它反映了海南历史传统文化的变迁,具有旅游资源属性和艺术审美、历史文化和科考教育等价值。1.艺术审美价值琼剧中特色鲜明的艺术形式是其旅游产业开发的物质性基础。它传承至今已形成带帮腔的“曲牌体”和“板腔体”两种曲调和唱腔以及多乐器伴奏的演唱形式,还积淀了《张文秀》《红叶题诗》《下南洋》等一批经典剧目,其演出服饰色彩鲜艳、写意性强,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2.历史文化价值琼剧发展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其发展经历了明末清初时期形成,“五四”运动后丧失本色,新中国成立后重获新生,“文革”时期发展陷入危机,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的拨乱反正、恢复发展的各个阶段。它记载着海南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是一部活态历史,是大陆传统剧种在边疆的传承和发展,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和发展,也是研究地方剧种历史发展规律的活标本。3.科考教育价值琼剧作为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反映了海南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生产力状况、科技发展水平。有关其记载的文献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和传承,仍有部分完整保留至今,这为海南地方史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史学研究资料。此外,琼剧文学作品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琼剧音乐、服饰等体现的美学艺术资源均是科普教育的重要来源。通过观摩和学习琼剧文化,旅游者不仅能增强对琼剧的了解,而且琼剧文化也对旅游者起到了科普教育作用。琼剧博大精深,因此传承的力度必须加强,传承的广度必须拓展,更须注重兼收并蓄、合理扬弃,切忌泥沙俱下、遗珠弃璧。此外,琼剧要发展,除了创新别无选择,剧目要创新,表演要创新,音乐要创新,舞美要创新,要给人以好看、好听、好玩的审美艺术享受;琼剧只有积极探索、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发展,才能不断焕发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对琼剧现今生存状况进行分析、讨论、探究,了解琼剧的相关知识和发展状况,调查青少年对琼剧文化的态度和认识,清楚目前琼剧存在问题,并去挖掘在国际化背景下,琼剧的传承与发展,为传承和发展琼剧文化做出微博的贡献。二、选题实施方法(一)拍摄方法已有的关于琼剧的纪录片拍摄年代较久远,与当前国家文化政策下的推行和海南省文化经济大背景不够融合。与此相比,我们的研究拍摄有着以下特点:1.故事化的叙事技巧:纪录片需要讲故事,作为特殊的地方戏剧纪录片更要讲故事。我们希望在已有的调研基础上,通过未来的跟踪拍摄捕捉到琼剧台前幕后演员与观众的互动,形成纪实影像有趣的“故事”。我们将用摄像机把琼剧的演出细节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希望观众能受到极具生活化的影片所感染,并且能引起传承的这一非遗文化的情感共鸣。2.多种研究方法结合:(1)文献法,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前往海口省图书馆和上知网查阅多种文献,收集前人对琼剧的相关研究资料。比如年3月,著名的琼剧作曲家吴梅先生向海南省图书馆捐赠了他收藏多年的琼剧文献资料百余箱,这批文献主要包括20世纪30年代至21世纪初琼剧领域的剧本、曲谱手稿、报刊、剪报、老照片、海报、图片、磁带、光盘等重要文献,总计种,册/件。这为琼剧历史、剧目、曲谱、艺人传承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文献支撑,同时,这批资料亦是吴梅先生耕耘琼剧艺坛七十余载取得杰出成就的见证,是反映现代海南琼剧发展变迁的重要史料通过文献剥离出有效信息,为我们的拍摄提供更为科学严谨的学术支撑。(2)访谈法,即研究性交谈,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要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研究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因此可以采用此法对海口琼剧院的院长、琼剧演员、农村大爷大妈和城内青少年等进行深度访谈,了解琼剧的现实状况,然后归纳总结出具体的问题、现状,通过多种研究方法综合、系统地收集资料信息,使得本次研究的论证更为充实可靠,为我们的拍摄奠定相应的现实基础。(3)田野调研方法,又叫实地调查或现场研究,它要求调查者要与被调查对象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从中观察、了解和认识他们的社会与文化,这样才有利于对被调查者文化的深入研究和解释。因此可以通过调查追溯历史,将现实和历史结合起来,将文献与实践结合。(4)调查问卷,又称调查表或询问表,是以问题的形式系统地记载调查内容的一种印件。通过发布问卷,对海南当地人和游客等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得知海南琼剧发展的现状和困难。(二)后期制作方法1.素材:影片部分内容引用历史影像资料,贯以现实拍摄镜头,丰富内容和形式,达到完整表现的目的。2.声音:影片采访部分追求同期声,其他部分加以解说。3.字幕:采访及解说内容的中英文字幕,人物身份、物品简介和视频LOGO。4.特效:根据素材内容添加相应的转场特效,并且为采访者及人物简介添加字幕条。5.综合处理:对影像资料进行后期调色,画质、色调统一,画面具有美感。三、选题实施可行性分析(一)选题的可行性虽然在城市中琼剧逐渐被挤出都市的文化生活,但在农村还呈现出相对火热的场面,且当地政府始终支持琼剧文化的发展,在海口市更有专门表演琼剧的琼剧院。因此,我们可以前往琼剧院对内中的人员进行采访,甚至在某些重大节日时在农村拍摄琼剧团来村唱野台戏的画面。(二)项目成员组成其一,小组成员xx作为我们拍摄小组的组员,是海口本地人。我们的拍摄的地点是在海口琼剧院与海口农村,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我们与被摄对象之间的交流困难程度和拍摄研究的难度,还为我们的路线导航。其二,小组成员xx课余时间经常拍摄照片影像,并自己尝试创作短视频,具有一定操作经验,在拍摄和后期过程中能对作品质量起到有效保障。(三)专业技术以及设备我们小组成员均属新闻学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我们先后完成了《新闻采访》、《网络编辑与制作》、《新闻编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新闻摄影》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为我们的影像创作建立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理论上,我们能够利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新闻摄影等相关知识,构思一个系统、完整的拍摄大纲,保证拍摄进程的合理性。技术上,我们能够熟练地操作和完成影片的拍摄和后期制作,各自拥有相机和三脚架,我们相信理论和技术的双重保证能够让我们顺利完成影片的制作。(四)拍摄时间我们小组于今年暑假在海南进行实地考察后确认了这一选题,因此从开始的准备工作到后期的完善工作,历经约半年的时间,受疫情影响,我们选择在大四上学期进行拍摄,时间相对充足。(五)可借鉴的经验借鉴年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二等奖作品《偶无心,传有意:邵阳布袋戏》,天津卫视播出过的琼剧纪录片《拾遗?保护》等,从中吸取经验与寻找灵感来源。四、选题实施中预期问题与应对策略(一)资料研究在对此选题进行实际拍摄之前,本小组成员必须大量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和影像资料,了解琼剧的历史来源、传承与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态势,充分做好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二)资金问题我们小组成员拥有自己的相机与脚架,可以省去租借相机的钱,而在海口则可以居住在xx家中,可以省去住宿费。在此次拍摄中,只需准备琼剧院的门票钱、交通费。(三)中期拍摄尽管我们观看了很多的纪录片,但是实际拍摄纪录片机会较少,缺乏一定的经验,因此在这过程中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总结和改进拍摄方法与思路。(四)后期剪辑不同设备获取的拍摄资料效果不一,我们需要对资料进行后期调色,画质调整,合理调度。这对我们的后期制作技术也是挑战。五、拍摄时间安排前期准备:年7月:利用暑假时间前往海南进行调研和收集资料,之后进行整理、制定研究方案、完善影片的前期准备阶段、确定团队分工;中期拍摄:年11月:前往海口进行实地拍摄。后期剪辑:年12月—年2月:进行素材整理,影片后期剪辑年3月:对成片做最后的检查六、作品呈现形式:纪录片七、人员分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lagongg.com/sxnr/53963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