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日记2安静安静再安

北京扁平疣医院网站 http://m.39.net/pf/a_8744639.html

.8.7-.8.13记事

1.阅读4篇文献。

2.修改《人生GU事》50余页。

3.自己拟定一篇并反馈三篇拟投的会议摘要。

4.ALTE宣读论文入选Proceedings,修改定稿。

5.阅完一篇硕士论文,思考StaffSeminar选题的角度。

6.帮一个同事校对一篇中文译稿。

7.随朋友Jan去伦敦,参观大英图书馆和观赏一场西班牙弗拉明戈歌舞。

8.Vincent约聊天,喝下午茶。

9.看伦敦田径世锦赛。

10.陪房东去植物园转悠,喝下午茶。

11.加入CambridgeEnglishCharityChallenge“PitterPattatoChipata”。

12.天天对不同的学生有指导。

13.天天看孙女儿照片、视频,最近成了小萝卜头。

安静,安静,再安静!

算起来这是我连续第六年在剑桥过夏天。这一次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我自己选择了安静,安静,再安静。其实每天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都是很烧脑的事儿,比如读专业文献,改人生GU事,指导学生等。他人不约,我基本上不主动联系,无论是同事还是朋友。我甚至不是每天朝九晚五去办公室,遇上天气不好,就一整天呆在家里;遇上天气好,去办公室做累了,就一个人去植物园转一转,看看花草。

我觉得英美国家的高中毕业生或者大学毕业生可以选择gapyear,大学教授定期有学术休假什么的,真是太好了。-和-我在美国和英国的访学就像是gapyear,至今在剑桥的暑假像学术休假。当然了,这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远离家人,增加花销等等。

阅读同事的文献

这周想到看剑桥同事发表的文章,从与我同龄的EvelinaGalaczi的文献读起。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她是保加利亚人,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毕业,导师是LAQ现任主编JimPurpura。她去年晋升为AssistantDirector,是StudiesinLanguageTestingSeries的执行主编,非常能干,讲英语就像打机关枪一样,语速超快,口笔头表达能力相当强。她有两个十来岁的儿子,因为工作特别忙和家务事儿特别多,去年她跟我说,她和先生有个约定,每隔一周两人要Dating一次。我想自己除了奶奶的身份,大概没有什么可以与她相提并论。

这周读了她三篇文献,三篇都是关于口语测试的,篇篇都有分量。阅读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她的综述提炼能力、表达能力以及表达时运用的策略能力,还有她非常清晰的逻辑思维以及表述自己的研究对相关领域的贡献等非常到位。很值得阅读和推荐!

1.Galaczi,ED..Peer-PeerInteractioninaSpeakingTest:TheCaseoftheFirstCertificateinEnglishExamination.LanguageAssessmentQuarterly,5(2):89-.

2.Galaczi,Ed.,ffrench,A.,HubbardC.GreenA..Developingassessmentscalesforlarge-scalespeakingtests:amultiple-methodapproach.AssessmentinEducation:Principles,PolicyPractice.18(3):-.

3.Galaczi,ED..InternationalCompetenceacrossProficiencyLevels:HowdoLearnersManageInteractioninPairedSpeakingTests?AppliedLinguistics,35(5):-.

我们团队到目前为止只有两篇硕士论文与口语测试相关。其实两篇都有非常丰富的数据,但都因为我自己和学生的文献输入严重不足而搁浅。

再谈英语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生竞争力的培养问题

周五这里有个同事Kevin请我帮忙,说他们有篇关于CriticalThinkingToolkit开发的文献,被国内一个学者翻译成了汉语要发表,发了铅样给他。Kevin想请我帮他看看到底翻译得怎么样?我于是花了半天时间阅读原稿和译稿,把漏译的,误译的,译文不准确的地方都给他标示出来,给了他详细的反馈。译者是某大学文学院的硕士研究生,我不能确定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如果满分为的话,我觉得译文可以及格,但质量堪忧。

去年我有个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去了某路桥公司,被外派到挪威做现场翻译。今年又有一个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去了江淮汽车,做外贸翻译。这样的工作对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翻译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要求都很高。我觉得我们应该引导硕士生,甚至本科生,每周要学习一些新知识,并尝试每周或每月翻译一篇文章(英翻汉和/或汉翻英),这样也能促进双语水平的提升。本科生和研究生正是学习和吸纳能力很强而且很有时间的阶段。在他们没有养成自觉自律之前,要给他们加任务。我特别不赞同有的老师寒暑假给学生推荐的都是美剧、英剧和电视电影一类的。要知道,本科和硕士都是童子功训练的阶段,不能耽误了韶华!

对于硕士研究生和年青教师,可以了解一下国内有哪些好的学术期刊接受哪些类型的学术文献译稿,这样既跟踪阅读了学术前沿文献,又做了翻译实践,还能发表,多好的事儿啊!

我经常跟学生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就像我帮Kevin,他们开发的批判性思维工具包我觉得可以用于我们师生的批判性思维的调查与分析。

4.Stupple,E.,etal..DevelopmentoftheCriticalThinkingToolkit(CriTT):Ameasureofstudentattitudesandbeliefsaboutcriticalthinking.ThinkingSkillsandCreativity,(23):91-.

合作才能共赢

本周我们ALTE年会议的宣读论文入选了会议proceedings,并且定了修改稿。虽然不是什么bigpieceofwork,但也是合作共赢的一个极好例子。当时在会议摘要投递的最后一天我敦促洪岳提交。摘要是基于他的硕士论文初稿。5月我去意大利参加会议并宣读了论文,促进了论文的修改。之后会议征集论文,但是以summary的形式结集,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一篇近3万字的论文要压缩成-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洪岳正值毕业季,而且毕业后的工作与学术基本无关,很难静下心来完成这件事。程远研二,计划要读博,参与论文的压缩、提炼和修改对他就是学术训练的机会。另外,一个印度外教想要跟着我学测试,我希望他从熟悉团队在做什么开始,他也参与到洪岳论文的压缩与修改中来。6-7月几个来回做出summary初稿,我再提升成定稿的样子。加上编辑和外审的反馈,现在已经提交定稿,只待发表了。

我常跟团队成员讲,当我们每个个体都不强的时候,一定要合作才能共赢。但不是每一个团队成员都能理解这样的做法,有的认为做第三作者不值得;有的以为修改是件很简单的事儿,不愿意其他团队成员参与,结果自己改不出来;甚至还有的认为后来参与的人联合署名有违学术道德......

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工作和生活中为什么有的人能够一步领先,步步领先,最后遥遥领先?

迷茫,像瘟疫一样蔓延

这些年硕士生指导让我感到最头痛的就是绝大部分学生的硕士论文做成半成品或者大半成品,毕业后就扔一边了,而每篇论文我们个人和团队都是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收集了很多有价值和意义的数据。这对于个体和团队都是资源的极大浪费。

最近收到一个十年前毕业的学生的短信,说:“工作后可能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懒惰,不想做事情,核心论文也很难发表,周围同事基本都是拿钱买的核心,所以科研方面也就没有做什么事情,有时候也觉得这样过一辈子真的很没有意思,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真的是有点迷茫。”

看到这条短信我感到很心寒,手把手指导了三四年、学术研究差不多已经上路的学生,毕业十年后竟然是这样一种情况,觉得自己的教育好失败!迷茫就像瘟疫一样在教师中蔓延,并延伸到学生中,一届又一届,一批又一批。这些迷茫的教师大都把希望转寄到下一代身上,殊不知自己的迷茫可能比希望潜移默化得更快,更深入。我知道很多老师和学生迷茫,所以才到处做讲座,经常写鸡汤。但收效如何呢?

我的周日:“小荷”静静地绽放

今天周日,按原计划我要改完第一轮《人生GU事》纸质稿。但早上起来就收到两年前一个硕士毕业生的求助信,今天是第三届语言测试与评价国际研讨会摘要提交截止日期。这是一个很有灵性但醒悟迟缓的学生。在读时我希望她好好学,大四就开始指导,但她不够努力,不上路,还跟她妈妈说跟着我很辛苦。在读期间生了病,动个小手术,她妈妈给我发短信,说孩子在我这里太累了。我心里受伤得话都说不出来,先生安慰我说:“我们自己也是家长,要理解她妈妈此刻的心情,女儿病了,说不中听的话,难免”。

她工作后,单位领导每次见我都说她很能干。半年后她就转了正式的编制。我问她读书时累还是现在工作累?她说:“老师,现在工作比读书时累多了”。今年5月学生们给我庆祝执教30周年,她那天加班来不了,专门订了一束花快递送到开Party的地方。我觉得这孩子还是不错,挺懂感恩的。

这次到剑桥来之前,她专门约,要来见我,说她想明白了要做研究。我建议她从硕士论文做起。她的硕士论文多份学生问卷,是我托了好几位老师在全国四个省份收集的,问卷数据都是团队帮她输入的。毕业了两年论文没有一点儿推动。这次她动起来了,要投会议摘要。就这样,我又被学生“绑架”了。学生只要愿意学,即使毕业了,我也是愿意指导的。因此立马放下手中的事情,帮她修改摘要。除了她的,还另外修改反馈了两篇,其中一篇明确告知不要投。我很高兴,她想明白了要学习,能否坚持,还看后续。

今天烧脑了半天,改了四份摘要,有一份是自己根据一个学生的硕士论文重新拟定的,认为可以放心投,而且有把握能够中。中午一边改摘要,一边炖排骨,两点多才吃午饭。下午四点我决定去植物园,看看昨天才露尖尖角的“小荷”,竟然一夜之间静静地绽放了。感叹时光那容我待啊!

之后去植物园的小山上休息了一下大脑,躺在一张短椅上养精蓄锐了一番,每隔几分钟睁开眼,看看天上飘过的云和身旁艳丽的花朵与秋叶。小山下是一弯绿色掩映的湖水,从小山上下来,走过一片草地,心情已经变得倍儿爽了。

回到家开始写周记。9点看伦敦田径锦标赛,今天是最后一天。10点过接着写。

总结一句话:在这个世界没有谁能真正帮你,除非你自己想要帮自己!

最后,跟大家分享9月份才入学但7月就开始指导的两个准研究生和一个访问学者的周记。她们已然是小荷,只待静静地绽放!

-8-7至-8-13学生:许皖栋

苦读计划:

1-三篇英文美文,五篇英文演讲或新闻

2-阅读TheCodingManualforQualitativeResearchers70页

3-3-DictionaryofLanguageTesting抄写和记忆21个术语

4-文献阅读六篇并完成阅读总结

5-学习相关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lagongg.com/wxbz/54184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