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大,回报低,大学教师越来越讨厌教学,

.........

本学期课堂教学、本科毕业论文答辩已经结束,指导的几个研究生小论文顺利发表或接收,大论文盲审全部通过,绷着的神经稍微松弛下来,可以有点闲暇时间写点博文了。

从教近这么多年了,尤其是国家双一流建设蓬勃兴起、学校绩效考核大行其道的最近几年,愈发感到大学校园里的厌教风越来越盛。其实,从责任和权利的角度看,就很容易理解

(一)责任不断加大

教师教学的责任体现在课堂教学、实验指导、结业考试、野外实习、毕业论文指导方方面面。每个环节都有N个风险,稍有不慎,便会承担不利后果。

课堂教学必须按时、按点进行,教学内容有班级信息员负责汇报,教学过程有教室摄像头全称监控。结业考试试卷的类型、题型、改分的方式、成绩的分布、不及格率、登分出错率都有严格的要求,稍有不慎,便会有引发教学事故。

实验指导,尤其是包含易燃、剧毒、有害物质的操作型实验,面对数十个责任意识差、办事粗心大意的学生必须尽职尽责,稍有不慎发生人身伤亡事故,教师的职业也就宣告完结。

野外实习,尤其是与大自然打交道的林业、生物、水文、地质、矿产、气象,指导教师在实习前需要反复讲解注意事项、准备各种应急物品,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自掏腰包请研究生协助指导,并且在实习环节身先士卒、事必躬亲。否则,一旦发生溺水、受伤等人身意外伤害事故,等待教师的,不仅是行政处分、还有可能是牢狱之灾。

论文指导,涉及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写作、毕业答辩、答辩后修改N各环节。仅仅各个环节的表格填写,就令人不胜其烦。尤其糟糕的,面对着基础差、主动性低、忙于实习兼职考碗的学生,指导教师不付出艰辛的努力,依靠学生自己的禀赋,独立写出一篇满足要求的学位论文的比例绝对是个小概率。

(二)权利不断压缩

在教师教学责任不断加大、追责成为一种风气的时候,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的权力却在不断缩小。课堂教学的时间、地点不得变更,教师上课携带的材料种类有严格的规范。课堂教学的内容必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必须充满鼓舞人心的正能量。考试的形式、成绩分布、不及格率、改卷方式、试卷分析的要点都是严格规范化的,没有丝毫改动的空间。

最为奇葩的事是,严重受制于大自然天气状况的野外实习的时间、地点,也必须按照半年前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不得随意改变。至于本科毕业论文,在长期的实践中,对于各个环节,早已形成了非常完善的讨论,指导教师必须按章办事。

教师权力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形,这里只举几个简单例子:

对于严重扰乱课堂教学秩序的学生,教师有无将其逐出课堂的权力?

对于基础很差、主动性丧失的学生,教师是否可以拒绝指导?

对于班风很差的学生,在课程结业考试中教师是否拥有让大部分学生不及格而不受行政领导干预的权力?

(三)惨淡的利益回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种职业,大学教师精力的投入,肯定要考虑投入传出比,特别是在绝大多数教师尚没有实现财务自由国情约束下。然而,谈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经济回报,只能用惨淡二字形容。

在华东某高校,40元每节课的课时费已经维持了20年了,本科大学四年一个学生实习经费只有区区数百元,毕业实习经费生均元的标准,也已经维持了长达一代人的时间。更加令人抑郁的是,超过额定教学工作量课时费降到30元。相比一篇高大上SCI论文动辄上万、数十万的奖励,上课赚的课时费只够打牙祭,带实习贴工资、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贴科研经费,已经成为教师行业的一个不公开的秘密。

区别于研究院中的研究人员,大学教师最本质工作无疑是教书育人。然而,在目前责任不断加大、权力不断缩水、经济利益回报惨淡的现实情况下,教学成了良心活,甚至有越来越多的教师远离了教学第一线。

一个靠良心维系的教育行业,其产品质量肯定是不靠谱的。如何让不靠谱的产品质量变得靠谱,真的有很多工作要做。仅仅是发扬园丁奉献、蜡烛燃烧精神的情怀式高大上口号,是难以奏效的。

延伸阅读

大学课堂太水?教育部:狠抓本科教育!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通知》明确,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通知》有哪些重要内容,随教育小微一起看↓↓↓

《通知》要点一览

■各高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要专题研究本科教育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本校振兴本科教育实施方案。

■严格考试纪律、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

■严肃处理抄袭、伪造、篡改、代写、买卖毕业论文等违纪问题,确保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质量。

■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的主要依据,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中施行本科教学工作考评一票否决制。

■加快建立专业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有效联动。

……

(一)组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切实增强振兴本科的思想自学和行动自觉

1.聚焦讨论主题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要组织广大干部教师围绕学习人才培养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围绕落实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使各方面思想、认识和行动高度统一到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要求上来。一是聚焦教育工作的“两个根本”,深刻领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二是聚焦以本为本,深刻领会高教大计、本科为本,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充分认识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在教育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在新时代教育发展中的前沿地位。三是聚焦四个回归,深刻领会四个回归的丰富内涵,以四个回归为基本遵循,切实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

2.坚持问题导向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要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梳理影响本科教育改革发展、影响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的主要问题,认真查找本科教育中还存在的领导精力投入不到位、教师精力投入不到位、学生精力投入不到位、资源投入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围绕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师德师风、课堂教学秩序、实习实践、毕业论文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时间节点,逐级狠抓落实。

3.推动全员参与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根据本地、本校实际,组织开展专题学习,集中研讨,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明确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和振兴本科教育的思路举措。高校管理部门和各院系要聚焦具体问题和关键环节,通过学习讨论、会议培训、在线教育等多种形式,动员全体干部教师参与,进一步明确干部教师的教书育人使命。

4.持续加强宣传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高校主要负责同志要以上率下、带头学习,在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发表学习心得、解读文章。各高校要在校报、校刊、门户网站、微博、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lagongg.com/cksl/54008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