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校友寻访接力建工学院点亮天津教

白癜风症状及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dxkfbl/210403/8811481.html

不忘初心深耕笃行,砥砺奋进唯求始终

——余建星教授专访

余建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国家计划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首席科学家,国家计划首席,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天津大学理工科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天津大学水利工程安全与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高新船舶与深海开发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计划)副主任及其天大团队主任,首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船舶与海洋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际海洋工程师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天津大学海洋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院院长,天津市高层次创新型科技领军人才,天津市杰出人才,海河英才,天津市劳动模范,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2项;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笃定初心,立身为学

谈及求学往事,余建星教授思绪飘然,仿佛又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

上大学期间,余教授父亲是副科级干部,每月工资仅有50元,却要供兄弟姐妹四人同时在外地上大学。每月10元的生活费,除去肥皂等必需支出,也就剩较少吃饭,刚够吃饱。每周一次吃两毛一份的肥肉炒白菜,对余教授来说便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大学四年没有买过衣服和鞋袜,四年仅回家一趟,其余时间他都在学校度过,一边打工,一边复习预习。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余教授却始终保持着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的态度,由此也收获颇多。他真诚而谦逊地回忆道:“由于有解放军特种兵并获奖的经历,大学时代我担任了班长、天津市青联委员、团委副书记、院学生会主席和校学生会副主席。学校领导想培养我任校学生会主席,但我觉得职务太多,影响学习,所以年级主任宋安老师反复与学校团委协商,才能同意我不任校学生会主席。”荣誉从不辜负汗水,余教授还是天大第一个连续三年获天津大学三好标兵(全校每年选10名以内)的学生。

生活虽艰苦,但天大的老师、同学给予了他很多关爱与温暖。“老师们一直像父母大哥大姐般关心学生。我有个隔壁房间的同学,床单太脏,辅导员就拿回家洗干净。学生生病,医院看病,还做好稀饭送到宿舍。我寒假买不起车票,不能回家过春节,学校、学院领导老师在食堂与留校学生一起吃年夜饭,给我们家的感觉。”余教授回忆起这些往事,尽显对求学岁月的怀念与热爱。他的生活好像一首歌,体味欢愉艰辛,令人感触颇多。

“天大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教师间一直很团结,对学生很友善,为学生做出榜样,在本学科内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充满关爱,都一致努力为学科发展、为培养国家栋梁而努力。”上学期间,苏兴翘、董艳秋、胡云昌、潘永皓、孟昭寅、饶沛隆、黄衍顺、李德筠等教授让他记忆尤深。他们的《船舶操纵性》、《船舶结构振动》、《船舶与海洋结构可靠性理论》、《材料力学》等课程,都是尤如大师讲故事,十分生动,引人入胜,且板书优美工整,听他们的课就是一种艺术享受。“尤其苏老师,读硕士期间,我是胡老师的学生,有问题请教苏老师,每次都很认真亲切回答,有一次晚上十点多他回家,正好下雨又骑车回来告诉我更加准确的答案。”本专业老师们都一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lagongg.com/cksl/54051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