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造出精产业,皂角连起黄金链探

织金县猫场镇大寨工业园的皂角产品展示大厅山水织金,皂角精的知名产地。11月,走进位于织金县猫场镇大寨工业园的皂角精加工车间,一碗清甜可口、冒着热气的雪莲子羹打开了这次皂角精之行……皂角精又名雪莲子,在加工车间外的展示大厅,琳琅满目的皂角产品陈设得整整齐齐,从未加工的皂角刺,到深加工的皂角糖,各类产品应有尽有。在这深山寨子中,加工厂一年四季不停歇,从这里生产出去的皂角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猫场镇经由该产业,发展为全国重要的皂角精加工集散地,并一跃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皂角精加工基地,全国90%以上的皂角加工集中在这个小小的乡镇上。事实上,猫场镇的皂角产业发展,要追溯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因为当地一名山货郎的带动,印象中只能用于洗头的皂角,在这里打开了新市场,因为走南闯北看到了皂角市场的紧俏,他就回到猫场镇大力收购皂角籽,再卖到省外去,逐渐的从一人单干到全村一起干,再到全镇一起干,为猫场镇皂角产业精深加工打下了坚实基础。如今以猫场镇的为中心,已辐射带动织金县52.07万亩皂角种植,其中,猫场镇4.2万亩,年加工皂角精余吨、成品余吨,年销售额达4.8亿元,带动户人灵活就业。“我们这边的老百姓的围裙外,都有两个兜,一个兜里装带壳的皂角籽,一个兜里装剥好的皂角籽,平时嗑瓜子的习惯,都被剥皂角给取代了。”猫场镇党委书记焦凯如是说。因为皂角不能实现机械剥籽,在猫场镇就衍生出了这么一个行当,加工厂收购的皂角籽,分发给镇上的老百姓,每家每户认领后,人工剥皮去胚芽,再以10元斤的价格卖回加工厂,久而久之,全镇的男女老少都参与了进来,成为全民响应的产业。皂角加工厂员工正在剥皂角籽大寨村村民陈琳佐证了这一说法,她一边娴熟的剥着壳,一边说道:“就这样坐着剥,一天10斤不成问题,10斤就是元啊。”这笔账,大家算得清清楚楚,所以人人都有一个围裙,是当地最流行的装扮。小小一粒籽,将整个猫场镇的产业支撑了起来,当地的皂角不够,就向全国各地买原料,焦凯介绍:“每年一入秋,湖南、山东、湖北这些地区的皂角商,就会往我们镇上运皂角,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交易模式,在我们猫场完成集散,我们生产的皂角精再往广东地区销售,也打开了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市场。”深加工产业的加入,让发展的步伐相继加快。年6月,吉利集团为助推织金皂角精产业发展,捐赠了万元在大寨村建起了皂角精加工车间,短短两三个月,车间就建成投用,如今已有织金黔织明光、贵州江黔、贵州韦能、贵州碧诺美等7家皂角精加工企业入驻。贵州美滋堂食品销售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员,该公司总经理谢伟认为:“皂角浑身都是宝啊,我一开始也是通过收购赚到了第一桶金,现在做深加工,一年有万元的产值。我们成立了一个皂角商会,全县的80多家企业通过抱团发展,一起做强皂角产业。除了线下的订单之外,我们商会也成立了专门的电商团队,培育当地的电商主播,去年双11当天,仅我们美滋堂一家公司,一天就爆了30万个订单。所以,在猫场镇,仅皂角一个产业,就能带动我们镇上20多家物流。”小镇上孕育大产业,随着皂角产业的蓬勃发展,猫场镇也兴起了40余家从事皂角产业的公司,形成了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集群。下一步,当地还将谋划大寨村二期建设,吸引更多企业入驻,扩大产业规模,将皂角精产业越做越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梁圣编辑邓钺洁二审袁鹏三审赵勇军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lagongg.com/cksl/54659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