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第4年换导师第8年发表第1篇论文

在海外求学,可能很多人都经历过一段坎坷的道路。博士资格考失败、读到第四年换导师,这条本就不容易的赴美读博之路被本文的作者走得更为艰难。导师是否一定适合自己?更换实验室对前途有何影响?让我们来听一听下面这个曲折的成长故事,也许您能够从中找到些有价值的经验。

撰文元元

初踏美国:博士的起步

还记得那是年的9月10日,那天正好是教师节,到机场送我的家人哭得稀里哗啦,我却没有一滴眼泪。想着艰苦奋斗了四年的大学生活,拼GPA考T考G,终于如愿以偿地要去美国圆梦了,当时的我更多的是兴奋。给我全额奖学金念博士的学校坐落于美国西海岸的A州,并非超级大牛校,在美国生物医学排名大概也就50名左右,但对于一个从国内第10名左右大学毕业且并没有多少科研经验的本科生来说,我已经超级满足了。

初到A州

初到海外,全仰仗中国同胞的帮助。出国之前,我提前在留学论坛上找到了一起入学的中国留学生,给我们接机的则是当地学校的两个师兄。找到房子之前,我和室友在一对中国师兄师姐的家里暂住了很久。

刚到美国的我,真的有各种不适应。除了要习惯特别毒的太阳以外,光是时差,我就倒了将近一个月。大概是深受出国考试之苦,来到校园与老师同学交流之后,我感觉一下子进入了托福听力和口语场景中。还没来得及完全适应这个崭新的环境,就已经开始忙于繁重的课业和实验室轮转了。

相比上课来说,选到一个又好又牛的导师才是最重要的。当时我太固执,为了选牛导师,光看实验室最近几年发表的论文,并没把师兄师姐的忠告听进去,总觉得自己足够强大,能克服各种困难。再加上由于缺乏经验,在定轮转实验室之前并没有向实验室的其他成员好好了解一下情况,我的前三个轮转的教授要么是太变态,要么是太忙没空管学生,要么是人品有点问题。经历了三个都不甚理想的轮转以后,面临最后一次机会,我已不在乎实验室之前发的文章了,只想选一个口碑偏好的。最后我选择了一个听说人很好的美国女教授,也在轮转之后顺利加入了她的实验室。

实验室并不大,做实验的主力除了我以外,就只剩下三个分别来自美国、韩国和印度的博士后。顺顺利利地做了将近一年的课题之后,导师要把实验室搬到B州的另一所大学去了。其实在我轮转之前,导师早就告诉我她正在考虑要不要搬到B州去,但当时还没有定下来。实验室的其他博士后因为家庭原因,都选择留在了A州,而我则成为了唯一一个跟导师一起搬到B州去的实验室成员。

B州雪景

辗转B州:博士的低谷

年的夏天,我正式来到了B州。如传说中的那样,我在B州的第一周也因高海拔流了一次鼻血。除此以外,为了适应干燥的天气,加湿器也从此成为家中必不可少的电器。B州还是一个有名的滑雪圣地,可惜在这的6年,我只滑了一次雪。

所有跨州搬家的实验室一般都至少有一到两个月是做不了任何实验的。来到B州之后,除了处理一些必要的转校手续和在实验室帮忙搬家以外,我开始了漫长的博士资格考试(qualifyingexam)。关于这个考试,我其实在转校之前就有两个选择,一是在A州的学校参加,这样我的学籍会一直保留在A州的那所大学,每年开博士答辩委员会(thesis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用多少钱
北京比较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lagongg.com/sxgs/13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