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有很多事属于所有的参与方(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都心知肚明:这玩意儿,就是个笑话。
即便是这样,参与方都还装出一副特别认真的样子。
一群人看似特别认真地在从事一个笑话,既视感很强的。
而大学本科生论文答辩,就是其中之一。
二我已经参加过很多次本科生论文答辩了。每一次都深深地觉得:又浪费了半天生命。
如果我这种抽烟熬夜暴饮暴食忽视运动的人,能活到70岁的话,我还有28年可活。这就意味着,我的人生大概还剩下两万个半天左右。
尼玛今天又浪费了一个。
本科生论文基本就是一坨屎——注意,我用了基本,不排除有些特例。
属于要理论没理论要洞见没洞见要有趣没有趣的那种。
从大量的本科生在答辩时用Powerpoint写Word的调性做PPT就能看出来,他们压根没当回事——注意,他们不是不会写PPT,或者说,不至于写出那么挫的PPT。
我院有很多学生去过各种agency实习,要这么写PPT,早被骂到连自己的祖宗都深感羞耻的地步了。
三没太当回事是有理由的。
因为大多数人心里都认为,都到了这个份上,一般老师不会不给你毕业。
也的确,学校很少在本科生论文环节上关掉一个学生,除非你死活不交论文,或者说,被机器查重发现属于抄袭。这属于硬门槛,你跨过就行。
至于有没有理论,有没有洞见,有没有新意,那都是软门槛,一切好商量。
四更有趣的问题是这样的: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设置这样一个环节?
每年,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教职员工投入到这项毫无意义双方都知道是个玩笑的事儿中。
哦,对了,学校复印店小老板也投入不少精力。
答辩现场一般有三四个老师,学生论文要准备三四份(也有可能要交这个衙门那个科室而准备更多),纸张之浪费,用“触目惊心”四个字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但我们依然努力去完成这个玩笑。
这到底是为什么?
五中国的大学,其实是脑袋屁股错位的。
脑袋是这么说的:我们要建立研究型大学。从到,再到普通高校,每个学校都是这么说的。
教育部长官们,也是这么说的。
屁股呢?事实上,中国高校在本科阶段,其实就是一个高等技校、职校。有时候,甚至连技校职校都不如。
蓝翔那哥们还说过一句名言:到蓝翔不能学到本事,那和上北大清华还有什么区别?(这句话是不是真他说的,存疑吧)
职校技校要什么“论文”?这未免太荒唐。
于是,年复一年,多少论文垃圾就这样被生产出来,背后,则是无数人的时间、无数资源的消耗。
六话说到这一步,继续下一个问题。
那么,究竟是让脑袋向屁股靠拢,还是屁股向脑袋靠拢?
后一个选项是:严格要求大学生,论文不行就关掉,不给你丫毕业,回去有理论有洞见有新意去。
前一个选项则是:取消本科论文及其答辩制度,老老实实承认:至少在本科阶段,俺们就是一个技校职校。
我个人的看法是:后者。
道理很简单。今天的大学,早就不再是民国时代的大学,也不是文革前的大学。今天不是精英教育,是公民教育,是普及教育。
大学本科的任务,真的是培养你未来找一个饭碗的技能。
论文不论文,重要吗?
七答辩,真的比“大便”还没用。
后者,好歹是新陈代谢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注:本人文科院校,理工医学之类不甚了然,故而,本文严格意义上吐槽的是文科。如有理工生深感被冒犯,抱歉)
说明本文可以在不改动内容的前提下自由转载,转载请在文末标明如下信息:
魏武挥,科技专栏作者,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天奇阿米巴基金(skych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