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厦门大学经济系“优秀毕业论文”课程课堂展示的一篇推送
1
时间:年12月9日
周三19:10-20:00
2
地点:群贤二
3
报告人:经济学院经济学系级本科生包晓妍黄涵婧周慧孙彤林诗怡
注:上图为我国年与年交通网络的对比,十年间我国交通网络通达性大幅提高。(梁宇等,)
1
论文题目:交通基础设施、市场可达性与企业生产率——基于竞争和资源配置的视角[J].经济研究,,55(07):-.
2
论文作者:刘冲吴群锋刘青
3
摘要:中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飞速发展有效降低了国内贸易成本,促进了国内市场一体化。本文实证检验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从竞争与资源配置的视角探讨了影响机制。本文采用Donaldson和Hornbeck()的方法,利用高度细化的交通路网分布图,估算了城市间的运输成本,并构建了每个城市的市场可达性指标。结合—年工业企业微观数据,本文采用交通部路网规划时的“重要性得分”作为工具变量,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交通基础设施通过提升市场可达性提高了企业生产率,(2)市场可达性的提升对具有初始比较优势的行业、初始生产率水平较高的企业作用更大。这些结果为异质性企业的比较优势理论提供了有力证据,即运输成本下降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带来产业间以及产业内的资源重新配置,使低生产率企业退出市场,将资源转移到更有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本研究对“新常态”下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通过“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中国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基础设施发展的奇迹。随着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国内贸易成本大幅下降,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给制造业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尤其是年到年,是中国制造的“黄金十年”,工业结构由门类单一到逐步完善、由低端制造向中高端制造稳步迈进。在此背景下,如何准确度量交通基础设施这一巨大建设成就对我国经济和制造业企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利用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微观数据,通过构建市场可达性指标,从竞争与资源再配置的视角深入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我国企业生产率的全局影响及影响的异质性。
研究背景
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我国加大了公路建设力度,高速公路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大规模高等级公路网系统建设的展开,促进了中国国内市场一体化,为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的影响提供了极好的准自然实验。因此,本文将利用这次准自然实验,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