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期
个人简介
黄洪副教授
教育经历
.09-.07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财政学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09-.07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税收学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09-.07西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税收学专业学习,获博士学位;
.10-.11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短期学习。
工作经历
.07-.04成都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05-至今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开设课程
《会计学》、《私人理财》、《金融工程》
研究方向
公共经济与管理、工程财务与税务
学习学术篇
关于研究生阶段整体规划:认清定位、积极筹划
“刚进入研究生阶段,大家对未来的发展规划,难免有些迷茫。硕士研究生毕业,有的同学打算在国内或出国读博,有的打算进入建筑或房地产公司等单位,有的打算考公务员,还有的打算创业,总之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多。建议大家在研一的时间,花一点时间,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全面的确定发展定位,明确自己想干什么、要干什么、能干什么,然后坚持不懈的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所有的规划都是建立在学好、学精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只是不同的未来发展规划,在路径的侧重点上有一些差异。
需要说明的是,在研究生阶段,如果有合适的实习机会,建议大家积极参与。一方面实习让我们所学知识更接地气,让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在就业面试中,实习阶段学到的知识可能会有用武之地。此外,建议在校期间参加一定的校院活动,从而培养、锻炼、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学校及院系的社团活动较多,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可以选择1-2个自己感兴趣的参加。”
关于研一学习与科研:把握重点、提高效率
“第一,建议大家每天保证学习和科研的时间。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研究生重在“研究”。研究生阶段的课程要学好,这是后续研究的基础和前提。课程学习一定要领会思想和精髓,掌握研究中可能用到的工具和方法,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否则书到用时方恨少。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学习不止局限于课堂上,还应通过图书馆文献、网络精品课程、旁听学习、聆听讲座等方式吸取有益知识。
第二,部分同学问到如何参与老师的课题研究。硕士生导师一般都承担了一定的纵向课题或横向课题,研究生可以主动与导师沟通,将自己的未来规划与打算告诉导师,导师会根据所带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安排,让合适的人在课题中承担合适的事。参与老师的课题,是一个不断学习、提升的过程,不懂就问,虚心专研。除了参与导师的课题外,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做科研。总之,通过课堂学习、参与课题、查阅文献、沟通思考、撰写论文等环节,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素养。”
关于研究生论文:选题“三新”时间“三早”
“对研究生来说,论文的选题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从导师的科研课题那儿获取,承担导师课题中的部分研究,即“拿来主义”;二是,根据自己的平时积累和专长,结合学习过程中的领悟与思考,草拟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论文题目。在导师的指导下,自己草拟论文题目,是很重要的一种能力。
如果自己确定选题,建议把握“三新”:新的问题,新的工具,新的资料。
所谓新的问题,是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出现的一些热点、重点、难点、疑点问题,这是国家急需攻关解决的重大、重要问题。新问题首先要是一个问题,不能是伪问题,不能无病呻吟。以工程财务领域为例,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领域的兴起,必然会对传统财务管理带来影响和变革,这些都是需要研究的新问题。
新的工具是指,我们用的研究方法和别人不一样,或者说比别人的更新颖、更能解决实际问题。就像过去用斧头砍树,现在用电锯砍树,未来用机器人砍树。比如,对某一个问题,有的学者采用时间序列的数据来分析,有的学者采用面板数据的方法来研究,还有的学者采用动态面板数据的工具来研究。这就是研究工具和方法的推陈出新、不断进步。
新的资料是指新的数据或素材,这些资料可能是第一手的,也可能是第二手的。例如,我国自年开始,在上海市和重庆市试点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征收房产税过程中,产生了一些新数据和资料,这是以前不曾有的。
时间上:早准备、早动手、早完成。
无论是小论文还是毕业大论文,都建议大家在时间上要趁早。
对小论文来说,写出来只是第一阶段,接下来需要投稿出去。杂志社和匿名评审人需要几个月的审稿时间,如果最终录用还好,如果未被录用,需要改投他刊,这是一个很漫长、很煎熬的过程,改投几次一年就过去了。就算已经被录用,有的杂志社也需要等待几个月才能正式发表。
大论文虽然没有投稿环节,但需要导师的指导、把握和同意,需要在不断的沟通中修改、完善,最终还需要通过专家的匿名评审,并且毕业论文的字数和篇幅比小论文多,可见毕业论文还是很艰巨和具体的。所以,建议大家的论文写作早做打算,给自己预留一些修改、优化的时间。”
生活篇
关于时间管理——制定计划,重在坚持
“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三年整体规划,将学习计划细化到每一年、每一学期,直至每一天,让自己不盲目。在执行过程中,由于计划不如变化快,难免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建议每天预留一点机动时间,并定期总结、反思、修正。在时间有限情况下,建议抓大放小,先做重要的事情。”
关于劳逸结合——身体第一,且是唯一
“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身体是第一位的。尽量不熬夜,作息规律,适当运动,劳逸结合。”
寄语
知足常乐的心态,永不知足的动力!
往期精选
嘉宾讲座房地产作为另类投资的独特性
学术沙龙建管学院博士生学术沙龙期
论坛分享“工程管理前沿”学术论坛
文
越宏哲/薛雨桐
编辑(排版)
谭孝芬
图
网络
审核
韩丽娜/刘涵
指导教师
葛毛毛
重庆大学建管学院研究生
学院动态丨学术讲座丨干货丨
一个有趣且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