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致谢我用4年,汇成21行h

我们毕业了

致谢

又是一年毕业季

六月风暖柳絮轻,秦皇沿岸听海声。四年之期云烟过,新生已成毕业生。值此怅然离别季,致谢念与诸君听。一谢母校养育恩,念念不忘燕园情。厚德博学与求是,百年校训记心中。一流学科必上岸,机械材料必相逢。二谢软件工程系,良师遍布教学精。从零至一艰难渡,十年磨剑抵无穷。知名赛事屡摘桂,论文国奖难数清。三谢五位引路人,言提其耳匪面命。程序报错芒刺背,论文查重履薄冰。环境部署耗心力,bug层出又不穷。幸复遇师李志明,夏日亦如沐春风。诲人不倦多良方,循循善诱点迷津。四谢家人与挚友,教吾安心奔前程。马张刘杨余李唐,保研小组显神通。五谢自己凌云志,圆木警枕未放松。十月推免中科院,始料未及入国重。未来可期勿菲薄,砥砺前行途似锦。巧心劳力造器物,借古鉴今摘星辰。待我他朝青云步,不忘身为燕大人。

谨以此21行诗,献给我即将毕业的21岁和

四年如梦似幻的本科时光。

“笔落惊风雨,下笔如有神”,你能想象这文采斐然的21行诗居然是我院软件工程系学长的毕业论文致谢吗?以诗致谢,温情至此,让我们随诗句一起走近唐涛学长,走入他的四年大学时光,解读蕴含在诗句的感恩与祈望。

作者

简介

姓名:唐涛,中共党员,燕大17级软件工程2班本科生

荣誉:在校期间连续三年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获三次校一等奖学金,三次校二等奖学金;荣获省级以上奖项六项,校级奖项十余项;曾获张永琛文学创作奖,为《长河诗刊》签约作家;前六个学期总绩点为专业第五名(前2%),被推免至中国科学院大学。

■致谢解读

引言

六月将至,小岛天朗气清、和风习习,我在海边听着海浪拍打海岸的声音。忽忆大学四年如白驹过隙,似过眼云烟,曾经还在军训的新生转眼间已经穿上了毕业的学士服。在这令人感伤的毕业离别之际,我想将我的谢意讲给在座的各位听。

致母校

首先,想感谢的就是母校的授学、育德之恩。走出答辩室,燕大将成“母校”,但我与燕大的交集与羁绊肯定不止于此。无论身在何处,“厚德、博学、求是”的谆谆校训,我将永记于心。在本轮双一流高校评定中,我相信燕大必定中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专业在学科评估及综合实力方面都配得上一流学科称号,祝愿燕大能喜获“双黄蛋”。

致软件工程系

其次,我要感谢软件工程系,系教师们学识渊博、教学严谨、兢兢业业。我系脱胎于计算机及其应用专业,从年正式设立软件工程系至今,从无到有,从一到无穷,十余年时间,交上了一份令人惊喜的答卷。ICPC、CCSP、RoboMaster等赛事上,我系学生频频取得佳绩;老师们发表在顶级会议期刊的论文及荣获的国家级奖项也是数不胜数。

致恩师

第三,想感谢在进行毕设过程中给予我莫大帮助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李志明老师,答辩指导教师郭栋梁老师、窦燕老师、徐玉辰老师及我的研究生指导教师徐海霞老师。“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老师教诲恳切至此。毕设中也曾遇到程序报错、bug层出等问题,面对论文查重小心翼翼,配置环境时又心力交瘁。幸而有李志明老师一直以来的帮助,恩师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指点迷津。

致亲友

第四,想要感谢家人一路以来的默默支持和朋友不离不弃的相互陪伴。特别要感谢保研交流群的小伙伴:马迎伟、张志鹏、刘珈汝、杨能、余世超、李昂。我们相互鼓励、扶持,最后都收获了理想院校的拟录取通知。

致自己

最后,感谢一下自己。感谢自己大一就萌生的保研的想法,感谢自己陷入低谷却没有一蹶不振的运气,感谢自己选择道路之后就从未想过改变的坚定。年10月填报,接到拟录取通知之后,一切尘埃落定,我被保送到了中国科学院大学信息工程研究所的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成为了一名小小果壳。

结尾

一愿学弟学妹们未来可期、前程似锦,希望同学们莫要妄自菲薄,看轻自己。二愿我辈“巧心,劳力,造器物”,担起时代使命,争取早日打破技术垄断,引领技术革新,达到“手可摘星辰”的境界。三愿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待我他朝青云步,不忘身为燕大人”。

Q1

学长大学四年成绩一直很稳定地排列在

年级前几吗?可以介绍一下学习经验吗?

其实并不是,我的成绩不是很稳定,状态好的时候考过专业第一,状态不好的时候考过二十多名,前六个学期的总成绩是第五名,算不上特别优秀。学习经验的话我觉得最主要是上课尽可能坐前排,好好听课,好好复习,好好敲代码。

Q2

学长在大学刚入学的时候就确定了

要保研或考研的目标了吗?

对于本科毕业之后找工作还是考研

是怎么看待的。

我在大一的时候有保研的想法,我的一位堂舅(年龄比我大四五岁左右)本科保送到了清华大学,因此他的保研经历在我心底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其实我觉得无论是读研还是就业,都是非常好的选择。据我了解,相对于其他专业而言咱们专业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乐观的,我们班还有大佬拿到了好高的薪资,除了羡慕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读研也很好,获得更高的学位,提升自身竞争力。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相关信息,综合各种因素主观地做出选择,尽量避免从众心理。

“在燕山大学生活了四年,在软件工程系学习了四年,想感谢的人,想表达的思绪又岂是短短的21行诗就能解释清楚的?那么我想,最好的致谢方式应该就是带着燕大人的这份光环或者标签,脚踏实地,志存高远,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假如未来某一天自己真的平步青云,飞黄腾达了,要为学校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燕大人。”

故事还长,后会有期。

来源

燕大信息学团在线

(ID:ysufxz)

编辑

方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lagongg.com/sxgs/54245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