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LastWatch钱老师

小孩白癜风可以治好吗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40303/4346887.html

关于钱老师的TheLastWatch,毕业之前最后一次听课的时候,发过一条朋友圈,告别钱老师的课堂。研究生入学以后,一直没有心思去记录之前的事情,很多思路都堆积起来了。

今天晚上整理书,拿出了大一的时候钱老师让我们买的李秀林先生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这本书已经被我翻得很破旧了,但是我从来不认为我读懂过这本书。里面夹了一张发言稿,是我大一的时候做的分享,名字叫:如何把握现实中个人与社会共同体的关系。那个时候我不会用电脑码字,只会在本子上记笔记,写一行,空一行,给之后的修改留下位置。这张纸正反两面涂涂画画,总共也就几百字吧,由于当时参考了很多书,乍一看逼格还挺高,现在看来什么都没有讲清楚。

看着这张纸上乱七八糟的东西,我笑了出来,然后我又很想哭。

钱老师是我大学里最崇敬的老师。

刚入学的时候就听说哲学老师是一位很有思想很厉害的老师,第一次上课,记住三个事情,第一个是钱老师问我们,什么是大学?他说大学得有大师。XX学院算什么?学生集散地嘛!第二个事情是他说我们作为专业的学生,想要批判一个事情的时候应当有专业思维,不要跟骂街一样吵。第三件事情是他说上他的课听不懂就对了。

那个时候教材刚好换成了马工程,钱老师推荐我们去读李秀林先生的这本《原理》,我们很听话,每个人都去买了一本回来,这本书四十二万三千字,不多,我前前后后看了十遍有余,直到现在仍然不能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后来我学了马工程的马原、马哲,人大的马原、马哲,关于这个学科,我还是不敢说自己知道什么,或许它们已经内化然后散落在我脑海的各个角落,或许我就是还没有入门。

钱老师的哲学课,给了我一种高中时期上数学课的感觉,明明你很想努力听,却忍不住要打瞌睡,所有人都在接受这种“精神洗礼”,某次混沌之间,我突然觉得钱老师讲的这个地方有点奇怪,下课的时候我去问他,年少无知的我连问题都表达不清楚,钱老师说你再说一遍我没怎么听清楚,然后低下头认真听我陈述,在解答过后,钱老师问我,你叫什么名字?

不是新海诚的你的名字,就是哲学课上,你的名字。

回到座位,嘻嘻哈哈的室友王导问我上去干嘛,我说问问题,她问我问什么问题,我一时半会儿讲不完,就说觉得上节课有一个地方有问题,不对的样子。王导当时就“哟啊!你他妈太猖狂了!你敢说他不对!”

上课铃响了,钱老师:刚才XXX同学提出一个问题,在这里我纠正和补充一个观点。

在某个混沌的一天跟上了钱老师的思路并且产生了思维的碰撞(姑且算吧),是我整个求学生涯中最大的高光时刻。

不过因为这个事情钱老师误以为我是一个思路清晰有想法的孩子,是个学哲学搞科研的料,其实我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学生,不仅自身水平没有钱老师认为的那么高,后来我的发展也完全没有跟上钱老师的期待。

这件事情似乎真的成为了我学哲学的一个转折点,那之后我再也没有在哲学课上打过瞌睡,我的行动都处在我的意识控制之下了。

钱老师本来是一个让人害怕的老师,因为他的思想真的非常高深,我们的无知他看得明明白白。为了不让钱老师失望,期末的读书分享我花了两个月去阅读《哲学导论》,他推荐我去读的书,虽然晦涩,却在后来很多个关键时刻突然出现,拯救了无知的我。

有些时候钱老师还有些傲娇,我大四的时候听他给大一上课,发现很多人都很散漫,他说,在座的各位如果一直保持这样的精神状态,以后你们来找我问问题,我是不会说的。而钱老师这么傲娇一个人,还在考研结束的时候主动问我考得怎么样,好好休息,我一定没问题。

期末考试的时候,因为全身心准备前面的科目,哲学的问题我都没有准备,全部是用的别人的资料复习,今天再看这些题,觉得自己当初认真去思考就好了。刚刚看到有一道简答题是如何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我去年面试抽到的题是“矛盾是理解辩证法的钥匙”。如果刚开始就答得很漂亮的话,就不会有后面那些刁钻的问题了。可以说,钱老师当时给大一的我们出的期末考试题,比很多的专业课试题都难。我大二的时候,听说钱老师在大一的哲学课上说起我,说我的是最高分,当时我就很惭愧,我的答卷上没有我自己的思想,我一度想重新规范地答一份交给钱老师看。今天再看到这些题,已经过去五年了,我都不知道我还能不能考及格,明明这五年读了这么多书,放下《原理》告别钱老师,我越走越远,也把最初的东西全都扔掉了。

钱老师是一个很有实力,却被命运捉弄的人。从状元到金饭碗,他毅然辞职考研,目标是厦门大学的王牌专业,大概,考了得有五六年吧。细节不是很清楚,前前后后也知道一些,每次都差一点,主观也好,客观也罢,天时地利人和它就是不齐,钱老师身体也出了些问题,都是考研时落下的毛病。钱老师后来去了西华师范,然后来成都读博,再然后来了我们学校,他的博士毕业论文致谢是他的妻子。

也曾经有人说过我的经历和钱老师挺像,我觉得在“总是差一点”这个方面确实挺像,但是我没有钱老师那样丰富的知识,也没有他那样有毅力。

在校期间多次和钱老师交流,哲学问题或者是考研问题,连我择校和备考,钱老师都给了我非常细致的建议。毕业论文选题的时候,我选了几个感兴趣的题目,去学院一问,这些题目都是钱老师给的,本来很怕跟着钱老师写论文,因为自己太菜了,这种菜是掩盖不住的。石老师鼓励我说既然选出来的题目都是钱老师的,说明我自己感兴趣的就是这方面的东西,本科的论文都不会太难,不用太紧张。

在这之前,有幸全程参与了上一届的开题答辩和毕业论文答辩,两次我都是三大男神组(钱老师,石老师和王老师)的答辩秘书,听上一届答辩和三位很厉害的老师提问,那个时候就学到了很多文章撰写方面的东西,能作为他们的答辩秘书,我也一直相信是石老师刻意的安排。

所以大三暑假写开题报告那会儿,先是和钱老师交流了一下要求,就去搞了,后来钱老师给我发了三段很长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lagongg.com/sxjq/53999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