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匀热流下水平管内Rfa流动沸腾特性的实验与模拟研究
摘要:
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环保、长久的优势,是应对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的重要选择之一。采用有机工质的槽式直膨系统以太阳辐射为热源,产生的气体可直接进入有机朗肯循环做功,热功转化效率较高,且规模较小,运行温度压力较低,集热效率更高,适用于分布式能源系统,目前相关研究较少,技术可行性有待验证。为此,建立实验台,研究非均匀热流下Rfa的沸腾传热性能,可为有机工质槽式直膨系统的应用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槽式集热器示意图
集热管外非均匀热流
实验台实物图
采用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非均匀热流下Rfa在水平圆管内的流动沸腾特性,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
01
设计并建立非均匀热流下Rfa流动沸腾换热实验台,主要由预热段、实验测试段、冷凝段和工质泵等四分组成,实验试验段内径为29mm,实验工况为质量流速80~kg/(m2·s)、热流密度8~14kW/m2、饱和温度55~75℃、干度0~0.35。
实验工况
不同工况下测温截面温度
02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研究干度、质量流速、热流密度及饱和温度等参数对沸腾换热系数的影响,将实验结果和四种常用两相换热关联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开发新的实验关联式。结果表明:
在周向非均匀热流和低干度条件下,分层流区域内Rfa的换热系数随干度的增大而减小;
沸腾换热主要受气泡作用的影响,质量流速的变化对Rfa换热系数几乎没有影响;
较高的热流密度容易形成更多的汽化核心,核态沸腾得到显著增强;
随着饱和温度的增加,生成气泡所需壁面过热度下降,两相换热系数随之增加;
现有关联式对实验数据的预测普遍偏小;
利用实验数据开发了新的换热系数关联式,对于95.4%的数据预测偏差在±20%以内,对所有实验数据的平均预测偏差为-4.56%,绝对平均偏差分别为8.84%。
03
根据实验工况,采用数值模拟软件Fluent对非均匀热流下Rfa在水平管内的流动沸腾换热进行研究。模拟结果显示,气泡运动破坏了非均匀热流在流体内部产生的二次流,强化了流动换热。现有多相流模型Lee模型没有考虑非均匀热流对气泡产生的增强作用,有必要完善现有源项,尤其是在低干度的区域内。
关键词:非均匀热流,流动沸腾,Rfa,数值模拟,换热关联式
作者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推荐阅读
1、天津大学赵力课题组年度工作总结!
2、课题组优秀硕士毕业生倪佳鑫同学毕业论文分享—
3、基于ORC的太阳能CCHP系统-串并联配置下系统性能对比分析
4、中科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陈龙祥博士:含HFO-yf混合工质的气液相平衡性质研究
5、我课题组硕士研究生倪佳鑫、王志、何俊南顺利通过毕业答辩!
天津大学赵力教授课题组
你若有想法,欢迎前来post,我们来执笔成书
欢迎天大赵力课题组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阅读原文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呼和浩特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雌三醇软膏治疗白癜风是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