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岛综合自中国青年报、清华新闻网、学术大观察
今天,清华大学火了一把,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官微相继推上了头条。
不仅上了头条,而且网络评价几乎全部给出了五颗星好评。
到底发生了生么?连喷子盛行的微博上都很难找到一条差评。
原来,在5月17日举办的首场“清华名师教学讲坛”上,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表示,将在今年秋季入学的级新生中开设“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由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刘勇和历史系教授、教务处处长彭刚共同担任该课程负责人。
计划到年,这门必修课覆盖所有本科生,并力争面向研究生提供课程和指导。
清华大学教务处处长彭刚说:“‘写作与沟通’课程定位为非文学写作,偏向于逻辑性写作或说理写作,以期通过高挑战度的小班训练,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据了解,该课程将成立专门的教学机构,组建不少于25名教学系列专职教师的教学队伍,并鼓励各院系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共同参与授课。课程采取小班讨论的授课方式,每班15人左右。
不同主讲教师可以根据自身专业背景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内容和风格上各有不同,但是在训练的范式、学生写作的产出、教师对学生写作与沟通实践的指导等方面,要求相对一致。
硕士论文写作水平堪忧
由于缺少论文写作相关的指导课程,很多高校老师不得不降低对学术论文的要求:只求格式严谨规范,内容方面却不甚严格。这也埋下了不少隐患。
前几天,在理想岛发布的《高校副教授:硕士学位论文质量下降堪忧,文字写作水平非常低劣》一文,作者痛心疾首地指出,从学位论文文字准确性、流畅性和美感来看,硕士生文笔普遍不高。大多是生搬硬套,滞涩难读,热衷排比行文,喜欢大段落。单从写作文笔来看,甚至不如高中生的作文。
“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七年,语言文字表达并没明显提高,甚至变得拙劣和粗俗化,令人深思。”
与不少大学生令人担忧的写作能力相比,众多大学的培养计划里,开设“写作与沟通”类似课程的却是寥寥无几。学生们的焦虑,似乎也只出现在需要写论文、交总结等“特定时间”。
据清华新闻网,总体看,写作和沟通能力不足,是清华人才培养中有待加强之处,很多校友和师生都提出过开设相关课程的建议。彭刚表示,“我们希望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开好这门课,让它在今后所有清华学生成长过程中都留下深刻的印记。”
清华将启动“写作与沟通”必修课的消息一出,得到网友一致好评。网友的呼声代表一种渴望。
有人看到想上清华,有人期待母校效仿清华,也开设写作课。还有人期待清华开设写作训练公开课。
网友
臭五花腩说:“如果毕业论文废除不了的话,希望大学都能开一门专门教写作的必修课惹。真不是上了大学就能够写出一篇逻辑明确观点明确有意义的学术文章的。”不少网友开始反省。“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中国学生就是吃了这个亏,从小学到大学从来没有系统性训练过语言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和沟通能力,导致在后面的学习工作中遇到很大的障碍。”
赵镇铭说。当中国所有高校都将英语设为必修课时,为什么不把语文或者中文写作也设为必修课?相比于对英语的实际需求,中文表达和写作能力才是中国大学生的刚需。
良好的写作水平、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不仅只是锦上添花,更应是中国大学生必备的底层能力。
清华大学开了个好头,希望有更多高校跟进。
(完)
单身硕博看过来!
推荐加入理想岛研究生交友群
在这里,每周都有人找到对象
如果你想脱单,点击??: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