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言文学专业老师给本科生提出的毕业

汉语语言文学专业老师给本科生提出的毕业论文参考题目和学生最后定题范例(供比较和思考)

南方XX大学教师给汉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提出的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论杨万里的童趣诗

宋代爱国主义文学的当代审视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比较研究

论汤显祖的遂昌诗文

论汤显祖的写梦艺术

叶法善传说研究

温庭筠词作中的女性形象

冯延巳词作的悲剧意识

柳永的羁旅行役词

从晏几道的恋情词看他的爱情观

宋人咏王昭君诗词分析

宋南渡词人研究

宋词的传播与接受(可具体到某一作家)

南宋浙江遗民词人研究(四明词人陈允平、吴兴词人牟巘、江山词人柴望、鄞县词人陈著、淳安词人何梦桂、钱塘词人汪元量、会稽词人王沂孙、钱塘词人仇远研究,南宋遗民西湖词/节序词/寿词研究)

处州历史名人文学创作研究

青田端木国瑚、遂昌吴世涵、云和王树英、龙泉叶子奇等

论孔子的文艺观

简论《楚辞》的浪漫主义意象

中西方古代神话比较

《史记》的传记文学特色

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发生发展探究

谢灵运山水诗和陶渊明田园诗的比较分析

论李贺诗歌的悲剧审美意韵

论唐代边塞诗的文化意韵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谈语文教学中的“谈话法”

论语文教育中的语感培养

论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关系

中国小说史体例研究

处州艺文志研究

处州游记考略

刘基经学与文学思想之关系

《聊斋志异》白日梦的审美意义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探讨朱淑真词

朱淑真词的传统性和叛逆性

朱淑真词的生命意识

论苏轼的婉约词

贺铸、苏轼悼亡词之比较

柳永、周邦彦词中女性形象之比较

晏几道、秦观、周邦彦词中愁情之比较

南宋初期爱国词研究

从姜夔词中的清冷意象探讨姜夔的风雅美学观

论朱彝尊的金石诗

论朱彝尊的爱情诗

论《曝书亭题跋》的文献学价值

论《四库提要》对朱彝尊序跋的借鉴

《括苍汇纪》研究

论***诗歌的***生命意识

论***的题画诗

《诗经》中的名物和风俗研究

李白研究

陆游研究

论新感觉派小说创作中的“陌生化”手法

新感觉派小说审美追求的现代性

海派小说与影视

海派小说与日本小说的关系

张爱玲研究

沈从文小说创作论

废名小说论

70-90后女性写作论

新世纪以来女性作品论

中国女性写作探微

女性作家研究:梅娘、苏青、林白、陈染、徐小斌、棉棉、六六等

现代文学某一作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比如叶圣陶作品中的教师形象,茅盾作品中的商人形象、老舍作品中的妓女形象等等)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特征分析:(《围城》中的修辞运用或者悲剧性或幽默色彩,张恨水小说中的现代性等等)

现代文学专题研究:现代文学中的教育叙事(比如叶圣陶《倪焕之》的教育叙事,《围城》中的民国教育,朱自清的语文教育观,叶圣陶作品中的教育观等)

从小说到影视:现代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研究(如鲁迅、茅盾、巴金、张爱玲、沈从文等作家的作品与影视改编比较等等)

现代文学作家研究(沈从文研究、张爱玲研究等)

龙应台散文

汪曾祺的小说创作观

汪曾祺笔下的乡土世界

新写实小说的平民化写作立场(以池莉小说为例)

转型期文学的困境与出路(以余华小说为例、以余秋雨散文为例)

金庸武侠小说中的民族文化、民族世界

张爱玲研究

张恨水小说的时代意义

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情结(以具体作家为例)

儿童文学研究(如沈石溪动物小说研究、当代动画片研究)

中国现当代诗人诗歌研究(徐志摩、艾青、顾城等)

现代文学中母爱主题的嬗变

二三十年代女性文学研究(冯沅君、庐隐、石评梅、萧红等)

李少红影视艺术研究(叙事特质、女性文化内涵等)

张艺谋电影的色彩艺术

外国作家作品的死亡意识研究

文学功能新探

文学在当下现实中的边缘化现象

日常生活中泛文学化表现(如广告、网络段子)研究

新文学样式(玄幻小说、穿越小说等、超文本小说)研究

文学接受媒介的变化(手机、网络替代纸质书籍阅读带来的变化)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新文学现象研究:如网络文学大赛

文学与历史记忆:思考当代文学对现代中国的历史虚构及其原因,阐释文学与历史的关系。

奥斯卡影像研究(如最佳影片、最佳动画短片、最佳动画片、最佳外语片或者其他相关话题的评论或者探讨,分析奥斯卡电影的艺术魅力,讨论奥斯卡的世界性影响及其原因)

选取一组儿童纪录片(如《阳光宝贝》、《幼儿园》等)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教育、爱与艺术

××词语考释

××词语释义研究

××新词新义研究

××点校

××校注

××修辞研究(如《雷锋日记》修辞研究》)

××方言詈语研究

××方言指代词研究

××地名的语言特点分析

××地名的文化透视

从××地名的命名理据看地域文化特色

从××地名看××方言特点

××地名通名用字分析

××地名特殊读音试析

××地名的语言文化探析

《论语》对现代素质教育的启示

《论语》的为师之道

《论语》中的反问句

《论语》句尾语气词复用现象

《论语》中的语气词“矣”和“也”

从《论语》看先秦口语表达的特色

《论语》中虚词的完句作用

《论语》中虚词的作用

语文对话教学研究:

语文对话活动的组织;语文对话话题的设置;语文对话教学的设计艺术;语文对话教学切入点的选择及对话活动的组织安排。

语文有效教学研究:

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效性;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有效性;语文目标设计的有效性;语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语文教学对话的有效性;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效性;网络资源开发和运用的有效性;朗读的有效性研究;板书设计的有效性。

语文知识教学研究:

语文知识与语文素养发展的关系研究;语文知识与语感的关系研究;语文知识体系的除旧纳新研究;语文知识教学的意义和价值研究。

语文教材研究

语文教材的编排体例研究;语文教材的运用策略研究;语文教材的单元组织模式研究;语文教材与课外语文教学资源的相互配合运用研究。文本研习方式研究。王荣生的语文教材分类研究。

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潘新和的语文表现与存在教育思想研究;韩军的人文本质教育思想研究;曹文轩的语文教育思想研究;魏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艺术研究;王尚文的语感教学研究;

文本解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文本解读的相关理论研究;文本多元解读的方式方法研究;多角度、多层次主体间对话与文本意义建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文教学研究:

作文教学模式研究;作文指导研究;作文批改研究。

地方文献档案的收集和整理

××地名的历史文化内涵分析

地方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苏轼词品与人品

语言的模糊性与朦胧美

应用文写作技巧探究

公文语言修辞研究

(地方××文化现象)的文化内涵分析

从××文化现象看地域文化特征

××民俗的文化渊源

初中文言文字词教学探究

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探究

女神崇拜研究

民间信息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教学课件设计

北方XX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最后定题

1试论叶圣陶创作的结构方式2论冰波童话《阿苯猫全传》幽默的艺术特色3从春节细节的蜕变初探民俗的“消失”4论安徒生童话的爱情观5当代儿童歌曲歌词的美学分析6彭学军少年小说研究7论林彦的校园小说8、观音传说的类型及与民族文化的融合9王尔德童话中“被侮辱被损害形象”的分析10从“闹洞房”习俗看箬山镇婚俗文化变迁11论王尔德童话及其唯美主义12“低龄化写作”与成人创作13谈汤素兰的《苯狼的故事》14前期孙悟空形象解读15解读宫泽贤治童话中的宗教情怀16安徒生童话中的童年生命体验

17从《柳林风声》看格雷厄姆的怀旧情结18浅论国产动画中的民族风格19评安房直子幻想小说特点20试论安房直子幻想小说中死亡意识的表现21略论王尔德童话中的唯美主义22《海的女儿》的悲剧叙事设计23论林格伦童话中的童话形象24贾平凹作品中的民俗研究25论《细米》对《再见了,我的小星星》和《绿色的栅栏》的超越26“杨红撄校园小说”畅销之因探析27小豆子性格形成极其对儿童教育的启示28试论牛郎与织女的感情29论杨红樱“女生日记”系列校园成长小说的解读30在比较中借鉴日本动漫的艺术经验31试论周锐的幽默童话系列32单身汉的成长故事33论张秋生童话作品中形象群的特征变化34常新港作品风格变异探由35关于宁波桥文化的探究36桐乡的蚕桑文化、稻作文化与桐乡谚语的关系37浅谈舟山海岛渔民禁忌民俗38民国时期上海女子服饰的西化39试论---童话中的悲剧美40试论古汉语骈词构词规律41宋诗语词拾遗42《诗经》数词研究43宋诗语词拾诂44---方言与普通话声韵调对比研究45“双方言现象”下的---话语音发展趋势46宋诗词语札记47介词“于”和“於”在《左传》与《史记·晋世家》中的发展变化48高中文言文同义词辨析举例49从《说文·女部》看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50绍兴方言的构词特点51浅谈《左传》的语言特点及成因52萧山方言语音及与普通话的比较53畲话与其聚居地方言54王梵志诗语法现象浅谈55温岭方言近四十年的发展状貌及古今音比较56从《曾国藩家训》看曾国藩的修辞理论及实践57海宁话新老派语音比较58《全宋诗》词义拾诂59论《官场现形记》中谚语的运用60闽南方言与普通话声韵调对比研究61《论语》《孟子》中的“是”字浅探62浅析李翠莲、潘金莲、尤三姐的生死观63宁波慈溪话语音系统考察64《说文解字》互训研究65唐代士大夫与天台宗66论系词“是”的来源及产生时代67《论语》中“而”字的用法68从《金瓶梅》、《红楼梦》看戏曲在明清的发展盛况69古汉语颜色词搜集、整理及研究70古汉语虚词“其”的浅析71魏晋南北朝时期“了”字的用法的分析72宋诗释词四例73试论讽喻杂文的流变

74《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中的女性异类形象比较75浅探唐传奇中的侠女形象76论张岱散文的平民化倾向77论李商隐的雨诗78浅论李清照在浙江的生活及思想情况79以吕留良和黄宗羲为个案的考察80孟郊李贺诗歌比较研究81论白居易诗中老人形象的塑造82论骆宾王的边塞诗83简论胡应麟与鲁迅84白居易讽喻诗的诗歌理论及其局限85分析《宋诗选注》中农意诗歌以及钱钟书选书之理由86浅析《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态度87《再生缘》与《飘》中女性自我意识的比较88现实对理想的背叛89从“皮陆”诗派的科举诗看晚唐文人心态90论清代文人竹枝词的特点91李渔小说的悲剧意蕴92试论李渔戏曲、小说的结构特点93论汤显祖戏剧创作中的“情”与“梦”94《长生殿》与《桃花扇》结构艺术比较论95浅析朱淑真的梅花意象96略议“三苏”之史论文97论花与琴在表现林黛玉品性和结局中的作用98论《封神演义》中的道教意识99试论《三国演义》中的鲁肃形象李渔戏剧编剧理论研究《诗经》中鸟意象对后世古体诗词的影响自食其力独立觉醒——沈琼枝形象论《豆棚闲话》叙事艺术初探从与辛词的比较中论陈亮词作的成就《红楼梦》中“冷笑”现象浅析古代童趣诗现象调查与研究从人际关系心理学角度看林黛玉悲剧论唐传奇与清代小说中的侠女形象论吴梅剧作的现代性论洪咨夔的生平及诗词成就雨与宝黛爱情试论明清“虞初体”小说集的类型特征——以-----为例论宋代词人的“居士”情结论曹植的赋成就谈辛弃疾的农村词论“三言”中公案小说的改编论曹丕诗歌“清丽和婉”的特色《搜神记》、唐人小说中人与异类女子婚恋的比较论《聊斋志异》的叙事空间及其转变“汉乐府”民歌对《诗经·国风》创作主题的深化论《三国演义》中刘备用人艺术描写之成因论王熙凤形象性格的成因以《倩女离魂》和《牡丹亭》略论元明戏剧中情的发展略论唐诗中的儿童形象及其审美特征陆贽骈文论论北宋古文运动之于唐代古文运动的优势宗法家庭的民间信仰者贾母论才子佳人小说的“一见钟情”模式从吴梅村词看清初贰臣文人心态新课标下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从崔莺莺到杜丽娘女性的个性解放

论刘长卿诗歌的哀飒凄凉之情试论《红楼梦》褒扬女性思想及其对作品人物塑造的影响《水浒传》与《荡寇志》叙事模式比较蔡伯喈形象演变初探《红楼梦》中的丧葬描写论李煜的梦词复现与重建:曹雪芹《红楼梦》创作的童年经验论冯梦龙是“性”“情”“理”思想及其关系从“三言两拍”中女扮男装故事看旧时代女性的终极命运论元代杂记中的“史记戏”柳如是诗词的女性自我意识解读清代江浙地区闺阁诗人情感初探辛苦最怜天上月—浅探纳兰词中的“月亮”意象此恨绵绵无绝期——唐传奇中的女性爱情悲剧浅谈“情性”诗人杨诚斋和袁简斋的诗歌理论探讨妙玉的人格魅力简述关汉卿杂剧对女性的         论陈梦家的诗风流变及美学追求论老舍小说的性别意识卡夫卡小说中的死亡意识父亲的轨迹—试析余华小说中父亲形象的嬗变悖论·困境·创作——浅析史铁生的人生观悲苦的人生,艰难的觉醒—论柔石笔下的女性形象论学衡派与五四新文学的冲突 打油诗简论论王安忆三部上海小说女性主人公的人生状态从《神雕侠侣》看金庸小说之妙处尼采的悲剧理论和李白饮酒诗的悲剧精神从《论语》看孔子“孝”的思想走在重建精神家园的路上—浅析鲁迅还乡题材小说内容的人生哲学余华、莫言小说叙事中暴力描写的比较论钱钟书与老舍小说讽刺幽默艺术之异同简论《平凡的世界》的现代理性和传统情感两个舞台,一种诗意——谈王安忆小说对生活的理解试论金庸笔下“情魔”人物形象勇士的悲凉——鲁迅《故乡》细读王安忆的“上海”——读《长恨歌》论苏童小说中的少年群像论张洁80年代中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再现红楼魂—浅谈张爱玲对《红楼梦》的借鉴由莫言小说看“种的退化”解读“格非迷宫”荒原的拓疆——略论陈染的小说黎明中的先声——论白洋淀诗歌对“朦胧诗”的影响鲁迅杂文与韩愈小品文比较论析浅析莎菲系列形象论鲁迅杂文中的三类形象—兼论其与典型形象、意象之异同解读萧红作品中的孤独情结从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谈起张爱玲小说的世俗化及其审美取向试论林徽音诗歌的语言艺术从池莉《怀念声名狼藉的日子》说开去解读皮皮的《渴望激情》、《比如女人》、《所谓先生》废名小说禅意初探引起疗救的注意评尤凤伟的小说《泥鳅》“人性”的独特思考—梁实秋散文略论论《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婚姻爱情悲剧在历史经纬中嬗变的婺剧“双阳与狄青”的故事人性的升华—从《人生》到《平凡的世界》的一种解读论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创作新感觉派小说的躯体哲学对女性艰难人生的思索—试论苏青的《结婚十年》生存困境:穆时英小说主题蕴示大众文化语境中的中国摇滚试论悲剧意识在张爱玲作品中的渗透无可奈何花落去—论白先勇短篇小说的感伤主义色彩为了灵魂的献祭—海子诗歌意象释义世纪中国散文作家口腹之欲的文化情怀生命的深思—对郑敏诗歌的解读论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社会成因笑谑人生——论王小波创作中的幽默类型及其品格间离:张爱玲和李碧华的创作意识析丁玲前后期小说创作的演变简论贾平凹小说创作中的神秘主义浅析现代女性作家笔下女性意识中的矛盾现象谈谈日本私小说对郁达夫的创作影响好莱坞华人电影发展探析谈刘绍棠乡土文学作品中的传奇色彩悲凉的生命意识——读萧红的《呼兰河传》论京海派文学传承下的京海派影视剧论当代明星自传形式的多样呈现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反父权意识再论七月派小说的主题意蕴论余秋雨散文特色中外“英雄”影片之比较论白先勇小说的艺术魅力论郁达夫的婚恋理念与实践论郭沫若《女神》中的“泛神论”思想试论老舍小说的“京味”艺术比较张爱玲与陈染的小说创作论叶圣陶的教育小说《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集研究浅论“子君”与“莎菲”形象影片《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形象之透视艺术家的归依体验和他的创作妖冶狐女万种风情背后的审视论苏童小说中“我”的叙述视角的运用及其审美价值难以言说的挣扎——论残雪文学世界的“自审”情愫现代主义文学中原始思维的表现及其成因分析博客现象探究及思考论《尘埃落定》中的“傻子”形象从《非常6+1》解读才艺型真人秀的节目形态试论现代性语境中文学的治疗功能:兼议鲁迅“医生”与“患者”双重角色解读王家卫影片中的“现代都市”现象毛泽东新闻思想探析论胡兰成和《禅师一枝花》文学的永恒母题:对人类生存状态的







































郑州白癜风专科医院
治疗白癜风的有效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lagongg.com/sxnr/384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