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真实学士毕业论文大学入学40年

年5月,读大四所完成的毕业论文,是全学年唯一的新闻学论文.

辅导老师:王宝成.成绩:优秀.这也是我在大学四年在读期间所写的最后一篇文章。

新闻的真实性问题是新闻学中的一个老问题了。表面看来,谁都承认新闻必须真实,似乎这是个不说自明的问题,但稍加深入就会发现,事情远非那么简单。

从新闻实践看,还存在大量问题。

一方面,具体的新闻报道存在大量的失实现象。

一位美国女记者写了一篇关于黑人居住区内儿童被虐杀的报道,获得了著名的普利策奖,但不久就不得不退回这个奖励,因为她的报道中的事实全部是编造的。

年我国一家报纸报道了一个中国青年女工在美国进行技术表演的事,本来她技术很好,在国外表现也很好,应该报道,但这篇报道编造了许多重大的情节和细节描写,不久就在报上被揭露出来了。

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已经打了几年,双方都说自己取得了多么大的胜利云云。其实只要根据简单的逻辑知识,我们就可推断双方不可能全真,两伊双方至少有一方的报道是失实的,或者双方全都失实。

以上的事例在当今新闻报道中是不胜枚举的。

另一方面,从新闻报道的整体范围来看,新闻是世界历史的秒针,它应该真实地反映整个时代的状况,真实地记录下刚刚发生的每一重大事件,这就是明天的历史。但是,往往有许多重大事件只在明天的历史书上才看得见,而不能作为今天的新闻被人们看见,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新闻事业如此发达的当今,岂非咄咄怪事?

在理论上,围绕新闻真实问题展开的争论也是异常激烈的。许多问题悬而未决,本文将涉及其中一些主要问题。

可见,新闻真实性问题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需进一步探讨。新闻事业要发展,就要加强新闻学的研究,而新闻真实性问题作为新闻学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一、什么叫“新闻真实”

“新闻真实”,就是新闻报道除了事件、人物、地点、时间、原因甚至细节准确无误而外,从事实的整体和联系上看也必须符合客观实际。也就是说,既要反映个别事实的真相,又要反映时代的真相。

我们可以用如下的六个字来概括新闻的真实性:

准确;客观;全面。

我们逐一来看。

准确:准确地报道事实,所写的新闻“五W”都必须准确无误,对于所要报道的某个事实,必须是完全如实地反映,一是一,二是二,有人这样说:人,是可以按地址找到的人;事,必须是实有其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引用的各种资料如背景材料、数字、史实、引语、典故等也必须准确无误。象当年在延安时中共党报反对“客里空”运动所提倡的那样,缴获敌军三挺机枪就是三挺,不能说成四挺。报道中的人物语言、心理活动、思想认识也必须准确。我们报纸上有些关于英雄人物的事迹报道在这方面问题就很多,对于一些人物的思想活动的描写纯属想象,因为记者根本无法知道这些已经牺牲的人物当时如何思想。这样的新闻在这一点上显然是不准确的,也就是不真实的。

客观:客观地报道事实。只有客观才能真实,新闻报道的内容是客观存在的新近发生的事实,但新闻本身是这些事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受到主观的影响是难免的,这里所说的“客观”是指在报道事实的时候,应尽量避免把主观的东西强加于客观,切不要主观地改变客观事实。对于敌对阶级的憎恨不能就此不报他们的新闻,对于自己队伍内部的缺点矛盾也不能假装看不见。两伊战争中双方的新闻报道显然不客观。当然,在阶级社会中,出于阶级斗争的需要,出于阶级利益的要求,新闻的客观性不能不受到严重的影响,但我们无产阶级从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应尽量客观地从实际出发,对于事实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们也可以把观点寓于事实报道之中或加上评论以正确引导读者,引导舆论,但事实必须要客观反映,不能随主观意志去写。

全面:全面地反映事实。除了每条具体的新闻要求真实而外,新闻真实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全面地反映事实。周恩来同志曾经指出:报纸要“报道各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改革和建设情况,尤其在事实的描写”。美国十九世纪著名报人达纳说过:“《太阳报》将登载所有的新闻,外国的,本国的,政治的,社会的,文学的,科学的和商业的”“它力求概括、清楚、坦白,以最清晰、生动的形式表现出世界每天的新动态。”不管这位资产阶级报人是否真正做到了他所说的,我们认为他的话对于理解“全面”这个新闻真实的涵义之一还是颇有益处的。

“全面”,首先就是针对片面性而来的,新闻的片面性就是不全面,是以偏概全。说什么东西好就光说好处,说什么东西坏就只说坏处。如我们的报纸在报道有些先进单位时,光说它的优点和长处,而在批评某些单位时,又往往把它说得一无是处,或者光说错误,回避一切可以肯定的地方。有时这种情况还发生在对同一对象不同时期的报道上,如以前对某些典型单位的报道和后来重新认识这些典型时的报道的整个过程,可以突出地反映出这个问题。

“全面”,也是针对那种以具体和个别事实真相代替整体事实的倾向。我们需要具体事实真相和整体事实真相的统一。我们的新闻报道在针对友好国家时,往往只报道它的建设成就而回避它的困难,针对不友好国家时,又往往只报道它的弊端、困难而置它先进、发达的一面不顾。这里有政治的原因,有些因素不得不考虑进去,但是我们的工作还是能做的好一些的。前两年,国内社会上崇洋媚外、自由化思潮抬头,这与我们的新闻宣传机构不加分析地大量报道西方社会的发达先进、物质文明有关;而后来,我们又只专门报道发达国家的黑暗面,让人觉得在这些国家里简直没有容身之地......这种单单挑出某一类事实(是具体的、真正的事实)用以说明一种观点,而切断它们和整体事实的联系的作法是非常有害的,可这种作法至今仍有市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列宁曾指出:“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事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方法了。罗列一般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或者完全起相反的作用,因为在具体的历史情况下,一件事情都有它个别的情况。如果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胜于雄辩的东西’,而且是证据确凿的东西。如果不是从全部总和,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而是片断的随便挑出来的,那么,事实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甚至连儿戏也不如。”这才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

具体的事实的报道要准确,报道事实的态度要客观,反映事实要全面,这就是新闻真实性的涵义。

二、新闻为什么要求真实

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谈。

(一)从新闻的本源来看

新闻的本源是物质的东西,是事实。先有了客观存在的,新近发生的,又具有普遍意义的事实,才有了人们对于这些事实的传播和报道。“事实”当然就是指真实的事件,是确确实实发生了的事情,不然就不是报道事实,那就是讲故事,讲童话。

(二)从新闻的本质来看

新闻从本质上看是一种被人们收集和传播的,反映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的,用以沟通和交流信息为社会实践服务的观念形态的东西。它之所以有沟通,交流,为实践服务的作用,就在于它反映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所以真实是新闻的信誉和力量之所在。但如果它反映的不是事实而是虚假的东西,哪怕是部分虚假,或者是具体事实,整体虚假,那么新闻就会失去它沟通、交流、服务的作用,就会失去它的本质而异化为非新闻,就会失去它全部的价值和意义。

(三)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的基本规律之一

关于新闻基本规律问题,观点很多,说法不一。但我们遍查国内各著名新闻理论家观点可以发现,以事实说话这一条差不多是各家观点都阐述了的。

甘惜分同志归纳的新闻规律中有一条:“事实说话”。

徐培汀同志的观点中有一条:“报道的客观性,对读者产生可信的心理”。

康荫的观点:“事实是新闻的基础”,“真实是新闻的原则”。

我们知道,所谓规律,就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是事物运动所固有的,反复出现的东西,有它的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而新闻要求真实这一点,确实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必然性的,是新闻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东西,所以它是新闻的基本规律之一。无论什么时代,什么阶级的新闻机构所发布的新闻,只要她不是假新闻,非新闻,那么真实性都是它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

古代的新闻事业还没有成熟,我们不做重点研究。从近代来看,资产阶级的新闻事业和无产阶级的新闻事业都是要求新闻真实的。

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目的:一是要传消息,通情报;二是要宣传它的思想,影响舆论;三是要把新闻作为商品,要靠这个赚钱,这三方面的目的那一方面也难离开新闻真实。新闻不真实,就谈不到传消息,读者也就不买帐,既不能赚钱,也不能达到宣传思想,影响舆论的目的。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目的:一是要传消息;二是要宣传本阶级的思想;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也不排斥新闻的商业性,但只把这一点作为辅助,前面两条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根本目的。无产阶级要求得自身的解放,就必须团结最广大人民,就必须讲真话,无产阶级的新闻也就必须要真实,这是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党性原则所要求的。无产阶级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新闻真实的理论依据,这是无产阶级新闻真实的可靠保证。这些就决定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能够最彻底地讲究新闻的真实性。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真实对于新闻的重要性,那就是: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三、为什么会出现新闻失实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经过人们头脑的反映加工后得以传播的一种主客观相结合的产物,它大量地由人们口头传播,也大量地由新闻机构收集和发布,无论那种传播方式,它都是客观事实经由传播者的头脑反映、加工然后再传给接受者,这样,它就成为了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与客观事实有了一个很大的距离,人脑能否正确、真实、客观地反映事实,也就是说,主观与客观能否统一,就成为新闻能否真实的关键。

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新闻事业的发达程度,新闻真实与此有很大关系。古代的新闻事业收集传播新闻要受到相当大的技术限制,而在当代,我们在电视机屏幕上可以直接看到几千公里以外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这就大大减少了主客观之间的距离。但是,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重大新闻得不到真实的传播甚至根本得不到传播,而这并非是科学技术上的原因,这才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事实变成为新闻的过程吧。

事实变为新闻的第一关是记者,记者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也就是对于事实的分析认识能力以及对这种认识的表达能力,都直接影响到新闻的真实性。著名的观察性报道《战犯朱里叶斯.斯特雷切临死前说:“布尔什维克早晚要把你们全都绞死!"》和《原子弹摧毁长崎》等,使读者如身临其境,耳闻目睹一般,如果记者没有敏锐的头脑,没有相当过硬的笔杆子,是绝难传神至此的。而大量的新闻失实,都与记者有直接关系。

第二关就是新闻机构的采编付印了。编辑是新闻产品“出厂”的把关者,而且编辑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直接要求记者写什么样式和内容的新闻,对记者的工作直接有干预作用。所以,编辑和新闻机构是影响新闻真实性更为重要的因素。

第三道关卡就是国家政府颁布的新闻出版法、新闻标准和新闻检查机构,它们直接代表国家政权,代表这个政权的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对新闻起着重大作用,这是在阶级社会中对新闻真实性影响最大的因素。它或者作为有形的机构和法律直接影响新闻,或者以无形的思想或观念形态作用于记者和新闻机构。

一个新近发生的事实要经过这样繁多的手续才能变成新闻。无论哪一关出一点问题就会影响新闻真实,何况一条新闻的采写发布基本上都是这些部门综合作用的结果。这样看来,新闻在真实性上出一点误差,甚至有时变得面目全非,也就不足为怪了——由于一些复杂因素使新闻的主客观相统一遭到破坏,这就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历史上确有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全然不顾新闻真实,不顾信誉而靠谎话过日子的新闻机构:如德、意、日法西斯的新闻机构,我国历史上行将覆灭的国民党政府新闻机构,本世纪五十年代麦卡锡主义时期的美国新闻机构等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这些都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新闻机构变异的产物,它们发布的已不是新闻,全是非新闻,假新闻,这种东西是毫无价值的。现代世界上发达资产阶级国家的新闻事业,对新闻的真实性要求是较严的,有些国家还制定了法律,新闻失实要受法律追究。但是,无论是资产阶级记者还是它的新闻机构、新闻法,都受到阶级的局限,记者为老板和自己的饭碗负责,新闻机构为自己所隶属的财团和资本家负责,资本家为自己阶级的利益和金钱负责。涉及到它们的根本利益,涉及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这些问题,就很难说不讲假话。为了赚钱,记者和编辑有时也不择手段。那个美国记者骗取普利策奖的事例就是较典型的。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了他们在新闻真实性问题上不可能十分彻底,也绝做不到他们自己标榜的“真实、客观、公正、全面”。

无产阶级要求新闻真实,也能真正做到新闻真实。但是,无产阶级的产生、成长、壮大一直是伴随着对资产阶级的殊死战斗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内部对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斗争的。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激烈复杂性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影响相当大,新闻变异现象较严重,偏重于借助新闻作为阶级斗争的工具和武器,这当然是历史造成的。在我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新闻事业都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不能不看到,建国后,由于极左的路线影响,从大跃进,共产风直到十年文革,在一些时期,人们不能讲真话,不敢讲真话,有人也开始专门讲假话。事实变为新闻的三个环节都被破坏,主客观分裂,此时的新闻全无真实可言了。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文革结束之后,甚至绵延至今。前面举的中国女工在美国的失实报道不足为怪。

今天,我们面临的伟大历史新时期在期待着朝气蓬勃的新闻事业,解决新闻真实性问题势在必行。

四、两个有关的理论问题

凡谈及新闻真实性,总会涉及到一系列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如:怎样看待西方新闻界提出的“客观、真实、公正、全面”,关于反客观主义倾向问题,关于“造舆论”问题......等等,限于篇幅,这里仅就与本文论点关系最紧密的两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一)新闻真实与文艺真实

文艺与新闻的关系十分微妙,如果处理得好,可以相得互益。大凡优秀的新闻作品,无不吸收文艺的长处,如采用形象思维,细节描写,使新闻事件中的景物人物有立体感,栩栩如生;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又吸收了新闻文体简练,概括力强,容量大,以事实说话,客观反映等特点。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小说就是吸取新闻文体特点与文学溶为一炉的典范,而报告文学更是新闻与文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有独特作用的文体。但是,如果二者关系处理不好,带来的害处也是不小的。许多新闻记者滥用文艺手法进行“合理想象”,随意夸张,滥用形容词,破坏了新闻文体的特点,忽视它独特的要求,许多新闻失实就此造成。新闻和文艺都讲“真实”,但二者涵义却很不相同,简言之,新闻必须是写到的每一点都是真实的,人物和事实都是有据可查的,而文艺则是在生活的基础上靠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体验而创作出符合生活逻辑的故事以表现作家的感情,表现作家的生活理想和美学理想。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可以有真人真事为生活原型再加上虚构的成分,也可以是纯粹的虚构。文艺所说的“真实”一是指现实主义作品中的细节真实,二是指符合生活的逻辑,能概括生活的哲理和本质。文艺不但不要求真人真事,还要求跳出这个圈子,所以文艺真实与新闻真实是两回事。甘惜分同志说得好:“我们不反对记者兼作家,或作家兼记者。但是请记住,同是你手中的一支笔,当你写小说时,这支笔可以虚构,可以幻想;当你用这支笔写新闻报道时,收起任何虚构和幻想吧,这里一切必须讲求实际,一切必须从实际事实出发。”

(二)关于“本质真实论”

所谓“本质真实论”的中心内容就是,“新闻要反映本质的真实”。据考证,这一提法始于五十年代,当时有人写文章提出“我们所谓的事实,是本质的事实,就是全面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事实......由此可见,我们在进行报道时,就必须把最本质的事实揭发出来,把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联系,一个事物在整个事物中所站的地位正确反映出来,这样才算是完全真实的本质的事实的报道”。这一提法到年反右斗争时大盛于新闻界,并一直持续到现在。

苏联的瓦连京。库兹涅佐夫有一篇文章《以事实为根据》据说是苏联新闻学理论关于真实性的一种代表性观点,它的主要论点如下:

“如实地叙述事实,这是我们新闻事业的起码要求。

“有目的地去找事实,对它们加以选择和认识——新闻工作者写作材料的确实性问题。

“‘事实还不是真实性的全部,而只是原料,真正艺术上的真实应该从事实中熔炼和吸取’,他(指高尔基——引者注)谈的虽然是文艺作品,但对新闻工作者,也用得上。”

这种观点基本上可以说是“本质真实论”。

我们国内有一家观点更鲜明:

“新闻既要反映现象的真实,又要反映本质的真实。事实有本质的事实,有非本质的事实,只有反映本质的事实,才是完全真实的事实。而所谓本质的事实就是全面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事实,不是表面的,片面的事实。”

“本质真实论”乍看起来很有道理,的确它也含有很多合理成分,但我们不能不指出,这种理论对于我们新闻事业的发展,对于新闻真实,又是有另外的作用的。

我们知道,新闻是讲求时效性的,西方现代新闻界讲究在新闻报道中消灭“昨天”。新闻是世界历史的秒针,是时间的易碎品,它的特点就是通过大量的消息报道沟通信息,传播消息,使人们了解社会的动态,了解整个世界的形势。就是通过大量的个别事件来反映一般,如果说它要反映时代本质的话,那就是准确、客观、全面地报道消息,人们透过这些消息也就自然抓住了时代的脉搏,时代的“本质”也就从此表现出来。而“本质真实论”要求记者编辑在采编新闻时就反映时代本质,这实际是一种主题先行。照此办理的话,我们就不得不事先杜撰出一个“本质”来,又到生活中去找事例作论据,或者不得不放着大量鲜活的一闪即逝的新闻不报而先埋头研究时代“本质”,搞清“本质”后才能写新闻。一个新鲜而重大的事件发生了,而它所蕴涵的意义常常一下子看不出来,那么“本质真实论”者怎么办?报是不报?怎么报?强加上一个“本质”行吗?“本质真实论”者自认为他们掌握了时代的本质,所以他们能判断出一个新发生的事实是否反映时代本质,那么好了,一件事情发生了,恰恰不能反映他们臆造出的时代本质,那怎么办?只好不报!“要闻不报”“报纸无新闻”这些在我们新闻媒体上一度盛行的现象,不就是这样产生的吗?

文革十年间,我们国家遭受了巨大深重的灾难,整个国民经济几乎走到崩溃的边缘,而当时受极左路线影响和把持的报纸、广播却天天高喊“大好形势”,天天宣扬要“看主流”,“看本质”!虚假的报道无论是在具体新闻还是整体的新闻中都比比皆是,而“本质真实论”正为他们这种倒行逆施提供了最有力的理论根据。有人说“本质真实论”是正确的,只不过是被极左路线利用了,我们认为这种观点也是错误的。即使现实中主流确实是好的,我们也不能光看主流不看支流,次要矛盾的解决往往有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主要矛盾,支流怎么可以小看呢?就拿当前我们的新闻报道来说,这种主流支流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我国实行的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措施,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它的主流大方向是对的,是应当肯定的。但是,它是不是完美无缺,白璧无瑕呢?远远不是。它有没有缺点,有没有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当然有,凡事都有正反两方面嘛。可是在我们的报刊、广播、电视中,人们很难找到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因为我们主要反映“主流”“本质”方面,那些“支流”“现象”可以省去,这样做实质上还是一种报喜不报忧,还是一种新闻失实!

“本质真实论”与我们前面引过的列宁那段话是一回事吗?不,二者正相反。列宁说的是要防止以偏概全,以个别代替一般,而“本质真实论”正是不从事实的全部总和出发,只从一些合乎自己意图的事实中去掌握事实,正是犯了以偏概全,以个别代替一般的形而上学错误。

“本质真实论”是对新闻真实性影响最大的一种错误理论,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当然,在具体每一新闻报道和整体的每一时期的新闻报道中,我们都应力求反映时代的真相,也反映时代的本质,我们做新闻工作也应力求把握时代的本质,站在时代的高度。但是,我们决非抓住一些事例来为自己臆造的“本质”服务,决非只报道那些有利于所谓“本质”的新闻,排斥那些虽然重大而“非本质”的新闻,决非“事实为政治服务”。周恩来同志说过:只有忠于事实,才能忠于真理。这是对“本质真实论”最好的回答。

我们已经论述了新闻必须真实,论述了新闻真实是各个阶级新闻事业的共同要求,也探讨了新闻失实的原因。

我们也已论证了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由于其阶级的局限性,不可能彻底解决新闻真实问题。只有无产阶级能够真正做到新闻真实,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也存在相当程度的新闻失实问题。

至于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怎样克服新闻失实,这是个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问题,即使从理论上非常一般地,概括地说明,也需要专文探讨,这里就不涉及了。最后我们着重指出两点,也就以之为本文的结语吧。

第一,在我国,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二大”以来,新闻事业出现了可喜的局面,新闻改革之风正在全国兴起,十年文革造成的新闻事业的一片荒凉局面已成为历史,新闻真实问题正逐步改善,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开端。

第二,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革命,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无需以假话欺骗人民。从《共产党宣言》《新莱茵报》《火星报》到《新青年》《热血日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无产阶级从来以它无所畏惧的最敢于面对现实,敢于讲真理而使人民折服,使敌人丧胆。我们坚信,无产阶级这个光荣传统必将发扬下去,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生命——真实性必将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最后胜利做出应有的贡献。

(完)

潇洒游子









































白癜风哪治的好
白癜风专科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lagongg.com/sxnr/433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