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收集了近10年来研究生招生和毕业人数的统计表,简要地分析了我国研究生的培养情况。根据网络下载的岩土工程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整理和对比了余篇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致谢词,从中窥探岩土工程行业的发展,并提出了制约岩土行业发展的问题。
本文来自中国岩土网评论员赵升峰的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1.引言
研究生(Postgraduate)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学历,一般由拥有硕士点、博士点的普通高等学校和研究生培养资格的科研机构开展,以研究生为最高学历,研究生毕业后,也可称研究生,含义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人。硕士学位,是一个介于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Post-Graduate),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具有基础的独立的思考能力。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研究生,或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通过硕士学位的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上述学术水平者,授予硕士学位,基于此,硕士学位论文成为检验学业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和必要环节;博士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到规定标准的本专业的最高学识水准的学术称号。博士学位论文(thesis)是指博士学位申请者为获得学位所提交的研究论文,一般要求论文有创新成果,并经公开答辩通过。中国规定,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根据上述百度百科的解释,可看出,撰写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硕士研究生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也就是不能人云亦云;撰写博士学位的博士研究生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作出创造性成果,这更表明不能出现仿造、相似、接近一致的情况。
图1研究生招生情况统计
鉴于鄙人从事的行业为岩土工程,因此仅以岩土工程研究生毕业论文为例,通过整理、阅读和比较余篇各个高校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致谢词,进一步探讨和分析岩土工程这门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2.研究生情况统计分析
查询中商情报,如图1所示,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研究生扩招始于年,随着研究生的扩招,近年来高校研究生毕业生人数持续上升。我国高校曾在年前后,降低研究生扩招的幅度,但近年来借研究生培养结构调整,增加专业硕士,在年专业硕士和学术硕士比例达1:1,一些高校还在增加研究生招生。年研究生招生人数多达66.71万人,同比增长3.4%。然而年中国研究生招生人数仅1.07万人。虽然近年来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是研究生毕业生人数依然再创新高。
如图2所示,随着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加,相应的毕业的研究生亦逐年攀升,仅年中国研究生毕业人数就多达56.39万人,同比增长2.3%,目前中国研究生毕业人数增速已经连续4年下降,预计年中国研究生毕业人数将达58万人。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超过万人,占全部研究生的比重首次超过一半,达50.6%,比年提高2.8个百分点。
图2研究生毕业情况统计
3.研究生毕业论文致谢分析
鄙人的习惯是下载一篇研究生毕业论文后,先看摘要,再看他硕士期间获得的成果,接着看致谢,然后就决定要不要仔细阅读这篇论文。毕业论文致谢,鄙人尚未查出是从什么时间开始,成为毕业论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最近几年不知什么原因,致谢抄袭蔚然成风。甚至出现一个导师多个学生致谢雷同的情况,真是让人惊愕。致谢本应该是毕业学生发自内心,对这篇论文成文过程,提供帮助的人真实情况的感谢,比如感谢某某提供了工程资料、感谢某某提供了试验仪器等。好一些的毕业论文致谢,看完之后,让人能感受到这篇论文的成文过程,言辞着实让人感动。而今的研究生毕业论文致谢词,让导师心里添堵,让外人看着贻笑,这就失去了致谢的必要。
随便翻开致谢页,满目套话,要么高大上的吹捧,什么“高尚人品,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态度严禁,精于求精,一丝不苟,大师风范,上善若水,超神脱俗”,要么言不由衷的奉承,什么“学识渊博,精辟见解,指点迷津,茅塞顿开,春风化雨,终身受益”,这些恭维的话,鄙人似乎觉得在哪里听过,后来想想,原来像在《笑傲江湖》里,日月神教的教徒称赞东方不败时用过“东方教主,文成武德,千秋万载,一统江湖”,亦或是像《天龙部八》里星宿派徒弟称赞星宿老怪丁春秋一样“星宿老仙,法驾中原,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导师水平真有东方不败牛逼?导师人品真如丁春秋“伟岸”?
研究生毕业论文致谢中,列举了一大堆教授和副教授的名字,和一个教研室上三届、下三届全部5届同学的名字,这个着实感到无语。既然是苍白的罗列,和千篇一律的恭维,鄙人建议列个表(如表1),把要感谢的人全部列出,包括男朋友、女朋友和男女朋友。这样写一句话“感谢之人,尽在表里,如若有情,自己查询,如若有意,来生再续”,足矣。无需浪费研究生考二级建造师的时间,也不影响谈朋友的岁月;老师和外人看了也一目了然,神情舒畅。
4.研究生论文内容简析
一篇致谢都抄袭的论文,里面的研究内容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总会让人浮想连连。鄙人简阅了余篇岩土工程研究生毕业论文,其研究的内容大致分为:
(1)数值模拟型。
采用有限元、有限差分等数值模拟,原始资料和过程数据列出的很少,得出的结果往往和工程实测的基本一致。曾有一位工程界专家问一位大学知名教授:“为什么都是基本一致?”,答曰:“不一致就毕不了业了”。鄙人曾看到一篇论文,模拟了土性对支护结构的影响,作者修改了土体c和φ的大小表示不同土性,遗憾的是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υ却没有改。模拟的结果,曲线很好看,但是这样又有什么意义呢?目前,国内的有限元模拟,采用地勘报告提供的参数能算出一致的结果吗?
(2)公式推导型。
基本上在朗肯、库伦、摩尔-库伦或太沙基等名人提出的公式基础上,修改个小参数,增加个小符号,最后得出的成果和前人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在岩土工程中,那5%~10%的计算偏差,对实际工程真的影响很大吗?
(3)试验研究型。
模型试验和现场试验的操作过程,试验仪器,试验方法,介绍的不清不楚。看不到不可知因素下的异常,看不到记录的每一个试验细节。看到这样的文章,估计任何人都难以重复论文里的试验。作者自己重复做能保证达到和这次一样数据与结果吗?最后得出一堆数据,进行了拟合、分析,得出的结论,往往都是自己的猜测,或者最后干脆和前人的公式计算对比,得出基本一致的结论。
(4)案例介绍型。
列举了一个或几个工程案例,也分析了实测的结果,最后得出理论计算与实测一致的结果,工程很成功。没有看到有关监测过程是怎么操作的调查,数据真实性的分析。在当今岩土工程监测工作最低价中标的情况下,实测结果和理论计算真那么一致吗?
综上分析,可看出岩土工程发展仍存在太多的“基本一致”,这其实符合和稀泥文化的,因此导致岩土行业的发展,无比的尴尬,看不到真实的结果。鄙人畅想,当看到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也就看到了岩土工程发展的希望。
5.结语与展望
岩土工程是一门实用科学,无论是室内研究还是工程现场,一切应以解决工程问题为主旨。因此,研究的出发点可分为:
(1)以现实工程问题为目标,将该目标分为几个关键技术或科学问题,探索他们的关联性如何,对于目标有着怎样的影响。
(2)对于某个关键技术或科学问题,通过哪几个试验或方法措施来实施推进,每个试验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许多工程问题进一步转化为基础科研问题。
(3)对于每个试验通过哪些步骤和表征手段来实施,这些步骤的严密性如何,表征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如何说明要说明的那个问题。对于这个实验细节如实验步骤,如表征手段,采取的施工机械等。
(4)公式的推导,应结合工程实际,避免假想过多的条件,同时公式应尽量简化,避免出现一大堆微分方程,甚至太多假设的数理方程。
以上内容仅为鄙人粗浅的认识,不尽合理,请勿对号入座,仅当娱乐。
点击“阅读全文”了解更多资讯
得案例者得注岩
年中国岩土网注册岩土案例视频教程由具备多年工作经验的注册岩土工程师和具有多年教学经验的高校教师联合打造。
视频教程四大特点:紧贴规范,精讲原理,考题分析,QQ群在线答疑!
购买完整视频即赠配套PDF版教材。
如何找到《岩坛》店铺?
1打开淘宝,搜索“岩坛”店铺名,即可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