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至30日,我院级新闻学、传播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生线下毕业论文答辩陆续在东盟楼、明德楼进行。本届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何江院长担任主任,吕瑞荣教授、蒋新平教授、黄国春副教授、覃媛元副研究员等4名专业负责人为答辩委员会成员。参加线下答辩的学生共计名,分为11个答辩小组进行答辩。
为确保线下论文答辩有序开展,学院提前将答辩安排报送学校,学校后勤管理部门及时安排专人对答辩场地进行了全面消毒,各专业也对论文答辩过程做了详细安排:为减少人员聚集,细化每个学生的答辩时段,规定学生只能提前15-20分钟到候场室等候,并隔开一米以上距离入座,全程佩戴口罩。
编辑出版专业答辩现场
答辩过程中,每个学生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全面阐述了论文(作品)的选题依据、基本思路、研究(创作)方法、创新点、研究(创作)结果与分析等。答辩小组老师秉着严谨负责的学术态度,对学生的论文(作品)逐一进行点评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同时就论文(作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修改意见或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论文(作品)。
左:新闻学、传播学专业答辩现场
右: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答辩现场
今年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部分学生无法外出拍摄毕业作品,经个人申请、教研室讨论、学院班子商议并请示教务处,同意相关学生中断原来的作品创作选题、创作形式,由电视节目改为广播节目,或由作品创作改为论文研究。可喜的是,两个艺术类专业今年的毕业作品选题仍然较为丰富、类型多样,也不乏制作精良的作品,有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纪录片《天鹅湖》,有从自身视角反映“新冠”疫情的《疫情之下》,有展现传统文化传承的《千年铁魂》等,充分展现了我院学生对社会和现实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