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研的亲身体验让研究生毕业的学长告诉你

学长们的话:

我们是13级的学长们,今年研究生毕业。我们也是追梦路上的旅人,希望这篇分享能给学弟学妹们一点帮助。

王佳乐个人简介

我是电气的王佳乐,今年7月份将入职位于上海的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担任深度学习算法工程师的岗位。

在科研项目方面,我参与中国航天空间站储能电池项目,重点研究锂离子电池的剩余寿命预测,主要负责神经网络预测算法的研究及软件系统的设计;曾参与国家电网江苏电力科学研究院储能电站异常检测和预警项目,主要负责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储能电站电池异常故障进行研判及预警。

在实习实践方面,我曾在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及海康威视研究院从事计算机视觉图像算法岗位相关的工程实践,主要负责人脸识别,以及深度学习平台框架的相关项目研发。也曾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影像中心实验室学习,负责医学影像的分割诊断等相关的内容。

考研之路

考研的原因:想获得一个更高的平台,站在更优秀的人群里,推动着自己不断往前走。

初试经验:

①增强自己对各个知识点的理解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切勿贪多,要理解透彻,步步为营

②学会舍弃。考研科目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去准备。我曾经在临近高数考试时,还有很多的公式没有记牢,但在考试时并没有用到那些公式,只是给自己徒增了心理压力。比如英语的完形填空,我觉得性价比很低,便直接舍弃掉,把主要精力放在占分比更高的英语阅读理解上。

复试经验:我个人认为应该把重心放在笔试上,主要通过多刷往年真题来准备。因为复试中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而笔试是在我们可以掌控的范围内。我当时面试时被问了许多关于现代控制的问题,而这些很多都在我的准备之外,所以面试成绩相对较差。但因为笔试成绩较为优秀,提升了总体的分数,最终被录取了。

考研中的收获:考研的过程锻炼了我的心理素质,包括自信心、平常心,也养成了很多学习上的好习惯。

三年研究生生活的体会:

①通过研究生期间参与导师与中国航天以及国家电网合作的两个项目,让我养成了一个通过查阅外文文献,在别人的研究基础上对于当前的项目问题进行解决以及创新的思维。

②另一个改变就是学好如何把自己的创新想法讲给别人听,让别人信服你所提出的方案是可行的。这是研究生期间通过每周一次的学术汇报,以及通过撰写专利、论文的过程中锻炼得到的。

未来规划

上海三年的研究生生活让我深深地感受到魔都的魅力,希望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本领在这里扎稳脚跟。我觉得自我提高最便捷的途径是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历。在研究生毕业找工作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有些岗位不只对能力有要求,也有学历等门槛。我找工作的主要方向是现下较为热门的人工智能的算法工程师方向。面试了二三十家公司,经过了四五十次面试,其中不乏微软、阿里这样的一线公司。在一些重要的岗位上,因为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所以对学历的要求也比较高。也因为在找工作的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所以我又申请了上海交大的博士。如果可以成功,希望能通过四到五年的学习使自己再上一个平台。

学长的话

当我在本科的时候,我现在所拥有的,所能做到的,是当时的自己想象不到的。随着自己的努力和积累,现在看来也是水到渠成。希望学弟学妹们保持终生学习的心态,不断向上攀登,相信你们可以看到更多不一样的风景。

杨仁专个人简介

各位宁工的学弟学妹大家好,我是电气13级1班的杨仁专,我现在是华东理工大学即将毕业的一名研三学生,我的专业是控制工程。

我曾在上海快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做过图像算法实习生;在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当过后端开发实习生,即将入职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我的毕业论文是《基于机器视觉的托盘检测跟踪与定位系统设计与实现》。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在大三大四也经历过迷茫,毫无方向的时候,最终选择考研也是因为有老师以及学姐学长的鼓励,才下定决心。

我对读研最大的感悟是眼界变得更加的宽阔,而且专业领域的认知也变得更加的深刻。在此我想分享一下考研相关的个人心得与建议。

我的考研

就业/考研:如果就业未达到个人预期,可以选择考研。(个人因素过多,不予具体建议)

国家政策:扩招研究生,有更多的上岸机会。

研究方向:目前高校自动化方向的专业较多做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SLAM等(当然不要被高大上的术语所欺骗)。当然除导师研究方向,你可以学习研究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做铺垫。

考研建议:

1.首先按期望工作地点选择对应城市,因为未来实习与找工作更加方便

2.参考历届考研难度选择学校与相应专业,同专业学姐学长的目标院校更具参考性

3.不要太在意学校或专业的官方排名,大牛都是自我成才和导师关系不大

4.坚持复习,考研失败往往是因为在半路停下脚步。

关于就业

就业难度(上海地区):许多公司在招聘时部分岗位(如算法工程师)会有硕士学历要求,但可选择的公司确实也更多,就业面更广(传统工业、电子通讯、互联网、金融)

薪酬比较:(电气方向不了解)自动化方向的研究生比本科生的薪酬高“较多”。

卢炯个人简介

我是电气的卢炯,年6月毕业于电信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就读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研究方向:电力电子技术。

研究生期间参与的主要课题:

.09——.06负责课题《降压型开关电容变换器的研究》;

.07——.07参与杭州士兰微电子有限公司《两级式高PF无频闪LED调光驱动项目》的研发;

.03——.12负责课题《输出电压自适应跟随PFC变换器的研究》。

现就职于MPS,担任应用工程师。

考研的原因

我大二的时候已经决定要考研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想拥有更好的生活,读研对我来说是跨越阶层最好也是最快速的方式。

研究生生活

三年读研生活,研一主要是上课,研二开始有了自己的课题,开始做实验发论文或者写专利,研三主要是找工作和做毕业设计。发论文作为学校的硬性毕业要求,是考上研究生后最清晰的目标。研究生的大部分时候都泡在实验室,总而言之是痛并快乐着。研究生生活的辛苦不仅来自生活上的劳累,更多来自精神上的压力。因为科研真的不是那么轻松就能看到成果的,失眠、脱发都是常态。但当实验有了成果,或是论文专利得到了发表,又或是找到满意的工作,这都是读研的回报。所以读研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心理准备,能坚持到毕业你就赢了。

现实的拷问

这是很多同学都会有的疑惑,本科毕业和研究生毕业的薪资差别到底有多大?我了解到我的一些本科同学,他们现在的薪资水平都很不错,但是我的起薪要比他们多出至少6k。当然这个调查仅针对杭州的工作且不具有代表性。可能有些同学觉得本科毕业的同学相较于研究生毕业的同学多出三年的工作经历,但是这两者的工作性质是不一样的。大多数的研发岗位,对学历的要求都是硕士及以上,普通的本科毕业生是很难从事研发工作的。而且在读研期间,学校有各种各样的奖学金,再加上国家补助以及导师每月发放的助学津贴,读研期间相当于是免学费的,自己最多再支出一些生活费,对家庭的负担并不大,在普通家庭的承受范围之内。

读研体会

不仅出于对薪资的考虑,读研更重要的是对自身思维的培养,包括思考问题的方式、看待问题的角度、应对挑战的能力。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才是未来路上的致胜法宝。不论是考研还是读研,都将变成我们人生路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也正是考研的意义。考研只是给你一次机会,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一次重新选择自己未来道路的机会。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lagongg.com/sxnr/53852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