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上海市大学生刑事法学论文大赛暨联合国

雄剑挂壁,时时龙鸣。刑事法学既是一个雄辩的技术,更是逻辑思维和价值融合的艺术。而这些均需要通过学术来加以支撑。学术论证是法科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实质体现,是自我价值证明的一种最直观的方式。为培养学生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术科研能力,促进科研质量提升,复旦大学法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上海大学法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上海政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同济大学法学院等沪上法学院(研究所)的相关专业共同发起“首届上海市大学生刑事法学论文大赛暨联合国亚洲预防犯罪基金会学术论文竞赛”,并将在随后共同发起的“沪上刑事法高端论坛”上予以颁奖和指导。

为保证大赛的顺利进行,我们向全体同学提出以下倡议和规则:

一、选题要求

请围绕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犯罪学与司法鉴定学等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或热点难点问题,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自行构思设计相关学科领域中具有鲜明时代特征、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的选题。

二、参赛对象

上海市高等院校在读大学生,将分别设置本科生组和研究生组进行。

三、参赛要求

(一)参赛论文应是未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或调研报告。(二)参赛者应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维护学术尊严,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心中有戒,严禁抄袭,违者一经发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三)倡导参赛论文独著,交叉学科类论文可以为合著,但作者须均为上海高等院校的在读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参与完成过一个稿件的学生,不得再在其他稿件中担任作者或参与者。(四)参赛论文字数要求本科生字以上(含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和引注等所有部分),研究生字以上(含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和引注等所有部分)。(五)参赛论文的行文格式及注释体例请参照华东政法大学《法学》体例,并以“学号+姓名+论文题目”命名文档。(六)参赛者须随论文提交《学术论文竞赛报名表》(附件一)和《学术论文竞赛参赛汇总表》(附件二)。(七)每位作者参赛论文只能提交一篇。参赛论文概不退还作者,请作者自留底稿。(八)在提交的论文正文中不得以任何形式出现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等个人信息(脚注所引用文章除外),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

四、赛程安排

(一)论文提交年11月1日前将参赛论文、报名表(附件一)和汇总表(附件二)的电子版以附件形式发送至邮箱。本科生论文请发送至:ecupslccl1

.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lagongg.com/sxnr/5398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