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怀念冯翔作家荟原创文学

文/舒雁舒雁,本名吴永贵,绵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安县作家协会理事,现供职于安县黄土镇小学。出版有诗集《自然萧音》,小说集《爱的神矢》,教育随笔集《理想的风帆》。天悲伤,地悲伤,苍山冷月夜夜残,青草故园乱。苍山想,羌山想,曲山皂角染新霜,谁不哭断肠?——题记我与冯翔未曾谋面。甚至没有读过冯翔的一篇文章。然而冯翔却在我的脑海中,无数次的相见。我只是在想象中,想象着冯翔的样子,然而总是那般模糊。常常就在心里,会想着,有这么一个人,他叫冯翔,他是我们邻县——北川县的一个作家,因其写作,而觉得很亲近,因为文学,让我感觉我们彼此冥冥中已然是老朋友了。四月二十日,我跟随作家安昌河等去北川吊唁冯翔。这一天,是冯翔去世八周年祭日。同去的都是冯翔生前的好朋友。我也以貌似冯翔的好朋友,我参加了活动。那天,下着小雨,雨丝很细,绵绵不绝。我们一行人驱车来到曾经繁荣的北川老县城,而今是废墟遍地,杂草丛生。在绵绵细雨的笼罩下,整个北川县城都感觉是阴云密布,似乎在为我们的活动造就了一种肃穆的气氛。冯翔的坟茔在曾经的曲山小学旁,因为5.12地震时,冯翔年仅八岁的儿子就埋在这片废墟里,而当时也没能找到他儿子的遗体。冯翔去世后,按他生前的遗愿,他的骨灰也安放在这里,得以长长久久地陪伴他的儿子。我们穿越着杂草,踽踽行在没有路的废墟上,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到达冯翔的坟茔所在处。这里还依稀看到残垣断壁,还能看到当年曲山小学的不锈钢旗杆斜斜地倒立在地上,这旗杆过去了这么多年,依然没有生锈。我们攀缘而上,在半壁上,冯翔的墓穴处,燃烛焚香,以祭奠、缅怀这位故去八年的才子。然后,在北川地震博物馆旁边的一个大会场举行了“人间四月天——冯翔作品赏析会”。我对冯翔了解不多,也没读过冯翔的作品,会场上也没有多少冯翔的书,我只是在聆听着朋友们诉说着与冯翔的友情,评说着对冯翔作品的评论,每个人都以其沉重的心情,读着冯翔,聊着冯翔的仅存于世的两本遗著。在朋友们的发言中,我仿佛感受到了冯翔的灵魂从辽远的天际飘到了我们的会场。这么多老朋友都在议着他,他能不到来?是啊,这么多年过去了,在场的每个人说到冯翔,都要叙说与冯翔的友情,都有发自内心深处的对冯翔深深的怀念。特别是绵阳师范学院郭名华教授对冯翔作品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让在场的朋友们都感觉到是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学理论课。冯翔的同胞哥哥冯飞也在大会上作了发言,我明显感觉到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诚恳至极,有对弟弟八年前去世的痛惜,有对弟弟的追思,更有对在场朋友们对冯翔那份友情的感激。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无从谈及读冯翔作品的感受,也无从谈及与冯翔的友情,而只有怀着崇敬的心情,带着对友人那份冥冥的情意,搜索着朗读了冯翔生前创作的诗歌《望乡台》。我发觉我在哽咽着,仿佛喉咙被扼住了一般,已然远去的冯翔似乎来到了现场,平添了几份悲伤。一个已去世八年的作家,曾经的北川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能否感受到还有这么多朋友记着他,还在以各种方式缅怀着他?我在想,一个天才的作家,诗人,难道就只能选择离开人世,才是得以解脱自己吗?难道真如历史上诸多名家那种怀才不遇吗?我想,冯翔在选择这样一种方式,离开了这个他如此热爱着的世界,那他觉得已然活够了吧,或者经历了常人难以理解的痛苦,而倍感无望,才不得已走向了死亡。他生前就特别喜欢天才诗人海子,无独有偶,海子于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一个如此喜爱诗人海子的诗人,难道读着海子,就一定要像海子那样选择自杀,为自己的生命划上句号?冯翔也是经历过让世人震惊的5.12汶川特大地震,在这场人间大灾难中,他经历了太多的生生死死,甚至也经历了丧失自己最爱的儿子,难道他就有过不去的坎儿?连最悲伤的丧子之痛都能忍受,到底是什么能让一个蓬勃的生命选择了一种极端的方式走向自杀?我苦思良久,我终是找不到答案。我只是记得一个天才作家,一个天才诗人,还没有走到能耀眼中国文坛的著名作家行列,就给世人留下了一本足可与《尘埃落定》相媲美的长篇小说《策马羌寨》,一本被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评论为“让人深刻体味到人性的温暖,情怀真挚,热烈动人”的文集《风居住的天堂》。他的人永远不在了,他的文字,却永远被我们读着,他的名字,永远被我们记着。还曾记得,冯翔去世那天,有作家安昌河,诗人杨晓芸等他生前的好友为他守灵。我想,他的为人为文,是多么的深入人心,他对朋友的真诚,也使他的去世带给了朋友们的巨大的震撼。我想,如果他没有选择自杀,也许我能与他成为真正的人生中的好朋友,我想这是多么难得的,能有这样的一个好朋友,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然而我却没有这么幸运,我感动于他的真诚,我也感动于有那么多朋友记着曾经的这样一们真诚的朋友,得以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年他的祭日,一群好友都要来到北川这个让世人都为之震动的地方,来到他的儿子被掩埋的地方,来到他的灵魂安妥的地方,来祭奠他,来和隔世的他说说话,来和他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交流。也许将来的每一年,我们更是不会忘记这位孤独的灵魂,我们会依然来为他上柱香,磕个头,也一样来和他说说话,一起来分享他的作品,来聆听他作为一名基层干部的抗震救灾的英雄故事,他是怎样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里忍受着丧子之痛而承受着内心苦苦的孤独的挣扎却还要投身到伟大的抗震救灾洪流之中!其实,他生前不缺少朋友,他不是孤独的人,可是有谁知道他的内心呢?虽然他生活在大众的视野里,可是他的内心却是无比的孤独。他内心的孤独造就了他孤独的人生,以至于他把这一切的悲苦,一切的伤痛,都深深地装在自己的心里而一力承担。其实,我们都曾经走进他的内心去了,只不过是在他已经远离这个人世而升到天堂之后,我们读到了他去世前写的两篇博文,让我们无法相信一个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的作家,居然在写了两篇博文之后就选择了死亡。死亡是一个生命的终结方式,难道他就这么想去另一个世界吗?他不曾想到身边不乏有众多爱他的朋友吗?他不曾想到这会给还活在人世的他的朋友心灵以巨大的伤痛吗?那八个“假如”,字字血泪,堪比曹雪芹写《红楼梦》那般“一把辛酸泪”,让人无法释怀。那“只能告诉你的三点”,又是对人情冷暖的血泪控诉吗?难道非要以死才能让自己的内心轻松吗?这两篇博文,犹如滔滔江水,在每个爱他的朋友的心中泛起阵阵波涛,来势汹汹,让人猝不及防。就这样一个“完美主义者”,一个“重情义”的汉子,一个无惧死亡,敬畏死亡的勇夫,一个仅用12年就从一个乡村教师奋斗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成功人士,何以作出如此决绝的选择?他内心的那份伤痛,那份孤独,那份悲怆,仅仅就用了八个“假如”诉说完了吗?他生前作为一个基层干部,奋斗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他也经历了失去亲人的巨大伤痛,却还坚强地把微笑留给世人,把他的灵魂与思想凝聚的文学作品留给了世人,而他,永远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试想想,他选择了自杀来终结自己的生命,他是作了如此残酷的心理斗争才作出的这样痛苦的决定。他是觉得这个世界上已经“无我”,在经历倍受心灵煎熬和折磨之痛后才选择离开他生前的亲人和朋友。如果一个心存希望的人,何以选择轻生呢?在他生命最后的时间里,也不知他的每个夜晚如何熬过那孤独的长夜,他何以觉得他的人生就没有希望了呢,而如此的绝望,以至于把他逼得走投无路。一个人如果觉得自己已经“苟且偷生”而苟活于世了,那么他的人生将是苦难的人生。苦难造就生命,苦难也折磨着生命。在苦难把人逼向生命的边缘之后,还有谁能越过生命的边缘而得以重生呢?冯翔就没有走过这道坎儿,他把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了那个让人难以忘却的让人心悸的孤独的日子里,让自己走得如此匆忙。八年多时间过去了,如果他还健在的话,他也许问世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甚至以他的《策马羌寨》,以他对文字的敏锐和驾驭能力,以他那份赤诚的文学之心,也许已经有作品问鼎中国顶尖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他也许已经跻身于中国著名作家的行列。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随着八年前他的去世而不复存在。世界上没有那么多的“假如”,有的是我们对他永远的,长久的怀念!(图片来自于网络)点赞和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顾问:朱鹰、邹开歧主编:姚小红编辑:洪与、邹舟、杨玲、大烟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lagongg.com/sxnr/54536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