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方日报将持续推出广东医科大学建校60周年系列特别报道。
走进广东医科大学(下简称“广东医”)湛江校区,在思源亭下驻足,在桃李园里徜徉。建校初期的三位校领导高彪、黄其江和项凡的雕像默默伫立着。多公里以外,广东医东莞校区坐落在山水秀丽的松山湖,规划中蓝图正付诸现实。
一所医科大学,对一座城、一个地区意味着什么?
广东医的前身湛江医学院,本着“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办学理念,为广东尤其是粤西地区的基层医疗系统,输送了一大批应用型人才。经历更名、升格之后,广东医人情怀不变、作风不改。
60个春秋过去,有18万余高层次医学人才从广东医的校门走向社会。他们选择扎根基层、坚守岗位,成长为各自领域的精英和骨干,俨然是一支守望广东人民健康的基层医疗“生力军”。
“医学高校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特殊意义。”广东医党委书记、校长卢景辉说,广东医不仅仅是一所高校,它更是广东基层百姓健康的看护者和守门人。跨过一甲子,谋求新飞跃。广东医将加快高校内涵式发展步伐,为医疗卫生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
杰出校友曾获诺贝尔奖提名
近日,广东医科大学药理学级研究生罗志董应邀在国际著名医药科学期刊CurrntMdicinalChmistry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一篇综述性评论文章,总结归纳了纳米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最新应用和研究现状。这已经是罗志董在国际期刊发表的第5篇论文。
好学生背后往往有个好老师,罗志董的导师、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刘建强就是广东医自己培养的优秀青年科研骨干。他不仅个人在金属-有机骨架的生物医学应用领域发表过近50篇高水平论文,还指导药学院本科生发表SCI论文,带领学生在国家级挑战杯上斩获三等奖,实现零的突破。
成立暖风中国志愿服务队的广东医青年教师张位全,从年开始就带领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他们的脚步遍及贵州、甘肃、云南、西藏等等,通过捐献财物,短期支教等方式,延续着广东医“面向基层”的办学理念。张位全说,学生在下乡的过程中受到感染,等于埋下一颗善良的种子,对他们以后的人生路和职业路都有很大的帮助。
刘建强和张位全的事迹,都是广东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师生传承的生动体现。在广东医60年的办学历程中,不少校友走出广东医校门,凭借着高超的科研水平和扎实的专业技术,成为广东省、国家乃至国际知名的专家;也有坚守医药行业,成为获得商业成功的企业家。
级校友陈维政,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被称为艾滋病相关结核病动物模型创始人。
级校友康景轩受聘哈佛大学教授,动物脂类基因技术开创者,曾获诺贝尔奖提名。
级校友林刚,康哲药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他每年都为有志于创业的广东医毕业生慷慨解囊,建立校友联络机制,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