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体育专业研究生答辩的几点感想

北京治疗白癜风花多少钱啊 http://pf.39.net/bdfyy/

来源:孟老师的体育课堂

今天参加了一天研究生的论文答辩,有些昏昏沉沉的,但是还是觉得有些想法,想跟正在写论文的研究生讲一讲。我参加的硕士论文答辩其实并不多,也只有三年光景,但就是这三年里,也还是能通过论文答辩发现一些当下我们的研究生在自己的三年(两年)研究生生涯里都积累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缺少些什么。

ABOUT

关于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

首先先把自己的专业基础打牢。答辩时评委提出的很多问题,都是学科领域中非常基础的问题,是在本科阶段就应该掌握的知识。

除了体育专业的基础外,目前很多研究生的论文都体现了跨学科的特征,那就需要研究生对跨学科的其他领域学科知识的掌握。一定要读著作,读该学科领域经典的代表性作品,对代表性学者及其观点有一定的了解。

相关概念与文献的掌握。也是学科基础方面的问题,很多研究生对自己所研究的核心概念都没有充分了解,这是完全不应该出现的,只能说明你对你的研究内容非常不熟悉。我记得我硕士论文答辩时,因为写到的是跨文化管理相关内容,而文化的概念林林总总有两百多个,我选了有代表性的定义背了十多个。我在文献综述中所引用的观点,我都对作者的主要观点做了笔记。因为以前参加辩论赛时形成的习惯,答辩时准备了好几页可能的问题和可能用来回答问题的知识点,虽然真正答辩时都没有用到,但当时我对自己的论文是充满了信心,没在怕的。

专业与学科基础还体现在论文的理论基础方面。我们一年级时课程安排得非常满,有许多涉及到专业的理论课程。但是大家的论文里,有数据、有表格、有统计方法和结果、有相关性分析,但是唯独缺少理论基础。这样的论文在我看来,除了研究对象的范围一大些、篇幅长一些、文献多一些、字数多一些之外,与本科生论文的水平没有本质区别。理论是我们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一般框架,虽然理论少有经验数据的支持,但它能指导我们的研究方向,为研究中的经验事实提供解释。特别是涉及到“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时,如果没有理论支撑,那研究结果就是经验主义的。同样的人群和社会现象,可以有不同的理论视角,比如球迷骚乱的研究,可以从行为失范理论、社会越轨理论、互动仪式链理论、逆转理论、社会控制理论等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现在研究生的论文里,文献综述篇幅越来越长,可是这么长的文献综述都没有让你找到你论文的适用理论,理论基础缺越来越薄弱,这是不应该的。

ABOUT

关于选题

在选题阶段就应该做好充分的论证工作,开题时老师们提出的意见一定要认真考虑,需要修改的要修改,需要补充的要补充,如果老师们认为这个选题不具可操作性,那一定要重新选题。不要觉得老师可能是跨学科背景就不懂你的研究,科学研究有一些共通的基本逻辑,相信我,但凡是在开题阶段比较有争议的选题,到答辩阶段都是问题最多的。

选题一定要从创新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几个角度进行论证。创新性不一定要实现理论创新(研究生阶段也不是很现实),可以是视角创新(前人可能没有从这个角度进行研究)、方法创新(前人大多从抽象宏观层面进行逻辑分析,你可以以更多实证的角度收集更多的资料)。科学性是指,你的假设一定要是一个真命题,而不是伪命题。要以事实为依据,以科学为准绳,不要想当然、“我觉得”。

ABOUT

关于方法

好好看看本科教材《体育科学研究方法》这本书,里面如何选题、如何进行假设、每个研究方法的使用和所要解决的问题都写得比较详细。每个方法后面都有案例,现在的教材版本里还可以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lagongg.com/wxbz/54217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