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院
Number1
学院历史
体育学院前身是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训导处体育卫生组。年,陕西师范学院设立体育教研室,年与西安师范学院体育科合并,成立体育系。年陕西师范大学将体育系、公共体育教学部合并组建体育学院。
近三十年来学院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就,涌现出一批成就斐然的专家学者,成为西北地区领先、国内有重要影响、有一定国际声誉的专业体育学院。在学校的领导下,学院将秉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教研并重、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努力把体育学院建设成为“国内一流,面向世界的研究型学院”。
Number2
学院建设
学院设有体育教育系(含体育教育(师范)和体育教育创新实验班(非师范))、运动训练系和公共体育教学部3个系(部),有国家体育总局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有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运动生物学研究所、体验式教育中心、青少年体育研究中心和陕西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研发中心等多个机构,有运动科学与健身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运动与健康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2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设有7个教研室、14个实验室、2个图书资料室。学院场地设施完善,有能容纳人的综合体育馆1座、综合教学训练馆1座,游泳中心2个和田径场3个。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余人,研究生余人,学院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体育专业毕业生余人。
学院现有运动生物学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课程与教学论(体育)博士点,体育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单位、课程与教学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教育硕士(体育)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单位。
体育工作委员会会议
Number3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95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40人。学院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陕西省教学团队2个,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宝钢奖优秀教师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主编和参与多部“十三五”国家重点教材及全国统编教材编写工作。体育教育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名牌专业。
体育学院《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全英文教学
Number4
科研成果
学院科研成果突出,科研水平在同类院校名列前茅:先后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余项;每年在SCI、CSSCI及《体育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多部,先后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奖、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省科技进步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陕西高校人文、陕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奖60余项。
“三维测力台在体育中的应用”培训
Number5
体育竞赛成果及对外交流项目
学院积极开展群体竞赛工作,有国际级、国家级裁判10余人,多次担任国内外大型比赛的裁判工作;有多名高水平教练员曾担任国家队、职业运动队教练工作。学院培养的运动员先后代表我国参加奥运会、亚运会大型赛事,获残奥会金牌1枚、银牌2枚、亚运会银牌1枚、亚洲田径青年锦标赛金牌3枚、全运会金牌1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金牌6枚、世界大学生田径选拔赛金牌2枚。3年以来,围棋运动员获全国职业联赛亚军3次,入围世界锦标赛前8名2次,获亚洲大学生围棋赛团体冠军1次,中国大学生围棋赛团体冠军3次。
为推动本科培养的国际化进程,学院面向所有本科专业开展“2+2”“3+1”国际联合培养计划,与美国、香港、台湾的知名高校合作,为学生开拓国际视野、提升专业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专业简介
体育教育
师范专业,本科,学制4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省级名牌专业、省级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具备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健康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等能力,从事各级各类院校的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的卓越体育教师和未来体育教育家。
主干课程:体育学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化学、田径类、球类(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民族传统体育等。
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首届研究生辩论赛
运动训练
非师范专业,本科,学制4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竞技运动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专项运动训练的基本能力,能从事运动训练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面向全国单独招生,详细政策请参阅当年招生简章。
主干课程:体育教育理论、体育社会学理论、体育产业经济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实用运动营养、篮球理论与技术、排球理论与技术、足球理论与技术、体操、武术、游泳、田径、运动训练学、体能训练方法等。
体育教育(创新实验班)
非师范专业,本科,学制4年,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运动人体科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与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熟悉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管理、健康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体育训练和竞赛等工作,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继续深造和进行探索的愿望,以及能在体育、教育行业从事研究、管理、教学和社会服务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主干课程:体育学概论、学校体育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技术选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