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毕业季,毕业论文再次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有人觉得,现在的毕业论文充斥着“假冒伪劣”,本科生写论文没有实际意义,反而助长论文抄袭、论文工厂泛滥,不如取消。新近的调查则显示:78.%的受访者直言“赶制论文”的现象多;56.4%的受访者认为很多毕业论文选题概念模糊,研究目的不清。引发众多吐槽和问题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究竟何去何从?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益派咨询,对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78.%的受访者直言身边大学生临近毕业“赶制论文”的现象多,50.7%的受访者认为这已经不能体现出论文存在的价值了。60.8%的受访者建议针对毕业论文实行“弹性学制”,将集中在学业末期的论文设计流程拉伸至整个学习期。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56.4%的受访者认为很多毕业论文选题概念模糊,研究目的不清,54.0%的受访者认为是纸上谈兵,缺少实践经验,49.6%的受访者认为存在题目雷同,没有新意的问题,40.5%的受访者认为选题会过大,无法操作,32.5%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盲目追赶热点,研究缺乏价值,32.0%的受访者认为选题过小,不利于展开讨论。
应该根据什么来确定毕业论文选题?调查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实践意义(57.3%)、创新之处(45.6%)和学术意义(42.8%)。
本科生不该写论文?大错特错!陈志文《中国青年报》(年05月06日02版)
儿子在美国读大一,前几天发消息说,在选修的中国政治这门课上,他本学期写了三篇“paper”:、论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消亡的理论正确性,2、论朝贡制度的起源——唐宋两朝的外交关系;3、论毛泽东思想里阶级斗争概念的演化。虽然是课程小“论文”,但作为一个国内本科论文,大约也是没有问题的。为一篇论文,他还与我电话讨论很长时间。
其实不止是中国政治这门课,他选修的数学课,也需要写一篇“paper”。儿子很重视这些“论文”,因为这是最重要的作业,甚至考试成绩中,一篇论文能占到40%的比重。
写“paper”是美国等西方大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手段。往往一个阶段课程结束,就会要求你写一篇“paper”,写你的认知看法观点等等,是考察你综合运用你学到的知识、方法、理论,去组织表达你观点的重要手段。这种训练,对于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无论是学文、学理,还是学工,都会有此要求。
英美教育体系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有不同的“论文”要求。大约分为这几类:专业综合性课程——顶峰课程(Capstone)的论文,有点类似我们的毕业设计;thesis,学术硕士论文,在学术上是有一定要求的;qualifiedresearchpaper,专业学位硕士论文,强调实践性,对原创性要求不高;dissertation,博士论文,要求必须有原创性,也是在学术性上要求最高的。日常最多见的是termpaper和coursepaper。前者往往要求写5~20页,是一个课程的期末“论文”,往往也会作为这门课程的考试成绩的重要部分,其他coursepaper的篇幅则因课程和教师的要求而异,算入平时成绩。这类论文并不要求你都有独创甚至多高水平,但有一点是必须的,坚决不能有抄袭,否则“杀无赦”!
也就是说,汉语的“论文”一词,在英语里其实根据情况有很多词表述。在北美,最难的论文,大约就只有博士学位的论文了。一个博士从注册(即我们的考上)到拿到博士学位,会有40%左右的淘汰率,除了自动放弃的外,被淘汰的第一原因就是论文写不出来,无法完成。一般博士平均需要6年多时间,其中专门写论文的时间都是3年以上了,一个论文写五六年也是常有的,足可以看出论文在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写论文,应该是一个大学生最基本的学习能力的训练,对于现今的中国高校,可能有着尤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年以来的大扩招,让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快速向大众化,甚至普及化发展,与之相伴的是培养质量的下降。原来是依靠高门槛选才,进来以后更多是依靠学生自己学习,所以考核方式也基本沿袭了中学考试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选拔出来的精英问题不大,对于已经大众化,甚至普及化的众多资质与自控力都一般的普通学生,显然已经不适应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在反省我们的教育理念,以及相关的教学方法不足,缺乏创新思维时,也习惯于照搬西方的反转课堂、启发式教学。但别忘了,作为这种教育教学方式,日常的写paper是一个标准配置。因此,我认为,我们不仅应该要求写本科毕业论文,更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把大大小小的论文作为一个基本要求。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带过几个学校的学生,南京大学的学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学习能力极强,也很扎实。当初南京大学正在大力发展应用学科等非传统学科,很多学生入学还是基础的文理科专业,但毕业时,已经变成了新闻、经管等新兴专业,专业训练时间并不长,但并没有影响他们在专业能力上的成长,反而比其他专业训练时间更长的学生表现更出色。当时去南京大学调研,想寻找其中的答案。有一个细节我印象非常深刻:即便是本科生,一个月要完成一篇小论文,一学期会有一篇大论文,一如美国高校。学生后来的成长,与这种治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然,写论文的目的是从培养人的角度出发的,而不是走一个形式,如果只是走一个形式,就彻底失去了写论文的目的。当下大学生抱怨的、社会诟病的,可能都是这种情况,即走形式。让我忧虑的是,在当下的中国大学,有多少老师有过专业的论文写作训练,何谈指导学生呢?走形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就是我们老师还没有这样的能力。
我们不能以论文催生了论文制造工厂、论文造假工厂而否定这一要求与做法,这完全是本末倒置。考试催生了舞弊产业链,你不能指责考试本身吧?如果我们下大力气去惩处论文造假,如果都能像美国的高校那般“杀无赦”,有几个人敢这样做?论文工厂又怎么会如此泛滥?
借鉴还是抄袭?这不该是个问题王钟的《中国青年报》(年05月06日02版)
与学术腐败成为大众话题相比,近年来,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学位论文)抄袭现象,却没有引起社会足够的患了白癜风如何治疗西宁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