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二〇一四级
优秀本科毕业论文集序
中山大学中文系级的同学们经过了五月郑重庄严的答辩仪式,即将圆满毕业,为各自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然后收好行囊,继续前行。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四年的本科学习与生活,最后凝结为了这样一本优秀本科毕业论文集,这是由中文系各学科老师们精心评选的42篇本科学位论文汇集而成。问题在于,毕业论文究竟意味着什么?汇集又有何意义?
古诗云,“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旁人看来,这也许只不过是每年毕业季的固定保留节目,而赫拉克利特曾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年年与岁岁看似自然循环,但却已然内涵一种流动与差异。
敏感的诗人用最不起眼的语言恰到好处地点睛了生命的动情之处,常人却往往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仅作“物是人非”之叹,可这个世界上哪有“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固不同,花仅相似,实则“物似人非”。
从“是”到“似”,便是我面对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集的真实感受。一字之差,从重复的形式到变化的内容,从自然的时间往复到生命的唯一一次,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其实正是各个生命独自完成的一次“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努力。
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同学需要综合运用四年所学的相关知识与能力,转识成智,切磋琢磨,心手合一,直至凝炼成篇。
因此,历届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汇编成集的道理,其实就在于一个“似”字。
首先,“似”意味着生命过程中一种重复性的差异。重复是形式,差异则是各自生命本身的意义。不仅是每届毕业年级之间的差异,也是同届同学们之间的差异,更是每一位同学的“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之间的差异,重复外表下的差异,其实就意味着代际、个性、成长。
其次,“似”也意味着生命过程中一种差异性的重复。差异是个体,重复则是对榜样的反复追慕。虽然各人各有生命个性,但是对“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是值得一过的大学时光”诸核心问题的慎思、审问与明辨,却是笃行于差异化写作中的重复性理念。
没有差异,便没有个性与成长。没有重复,则没有节奏与榜样。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曾说:“人和禽兽的分别之一,就在于人最善于摹仿,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摹仿得来的。
”什么是摹仿?摹仿,就是照着样子做。知识,就来源于照着样子做。最好的知识,则是照着最好的样子做。这不正是“似”的道理所在吗?
优秀本科毕业论文集的意义,也许就在这里:
——学习榜样,成为更好的自己!
罗成谨为序
二零一八年六月六日
美编:邱梓澄
中大中文系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