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湘雅二医院张丽娟教授论文入选2015

近日,年度“领跑者——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入选结果公布。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张丽娟教授团队撰写的学术性论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与胎儿损伤》成功入选。该篇论文发表在年度的《中南大学学报》(第38卷第6期)上,系统分析了胆汁淤积症对胎儿的各种危害,从临床研究和原理方法上对该病进行了系统分析,进而提出了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建议。

F是国家科技部为促进中文科技期刊进入国际重要检索系统,将中国顶尖研究成果推向国际学术界而设立的奖项。据悉,该奖项的评选范围涉及理、工、农、医及交叉学科等个学科。按照学科分类,根据每个年度学术水平和影响前1%的论文,入围并遴选出近2万篇作为备选论文;最后根据定量分析数据和同行评议结果,从备选论文中评定出3千余篇作为年度F论文。据统计,平均每个学科每个年度获奖论文仅6篇左右,可见入选F论文的质量和水平。

张丽娟教授从年湖南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医院妇产科从事临床工作,在临床诊治、医学研究和临床教学都具有很高的造诣,现任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研究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实用医药杂志》编委,《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编委,全国百名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个人。

那么,张教授论文中提及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又是何方神圣呢?

顾名思义,胆汁淤积症是胆汁在肝脏中淤而不畅导致的疾病。我们每个人的胆汁都是由肝脏内的肝细胞合成的,平常情况下经胆小管、肝胆管流入胆囊储存起来,一旦吃饭后,胆囊收缩挤压,胆汁就流向小肠,在小肠内帮助消化食物。如果肝内胆汁出现淤积,则向胆囊或小肠流出的胆汁会减少,从而使胆盐淤积肝脏,并渗透到血液中堆积起来,就会导致疾病。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特发于妊娠中晚期的并发症,是孕妇比较常见的疾病,大多发生在孕28~30周,但最早在孕12周即可发生,每例孕妇中有2~4人发生,对孕妇的肝脏和胎儿都有比较大的危害,其发病与孕期雌激素增高密切相关。雌激素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协同作用而影响机体的胆酸代谢,导致胆汁淤积而发病,但详细机制尚不完全明确。

和正常孕妇相比,患有胆汁淤积症的孕妇的宝宝在出生前死亡的可能性要多出15%,但是目前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可能与胆酸有关,因为胆酸可以通过胎盘而损害胎儿细胞,或胎盘细胞,或沉积在胎盘绒毛外,使绒毛间隙缩小,也可能因为胎盘本身的问题使宝宝突然缺氧造成的。

皮肤瘙痒是妊娠胆汁淤积症首先出现的症状。随着孕期的进展,皮肤愈来愈痒,以躯干及下肢为主,严重者可波及全身,夜间尤甚,影响睡眠,瘙痒难忍时抓痕累累。分娩后1~2天瘙痒迅速消失,少数持续1周。瘙痒数周后约有50%孕妇出现黄疸,但仅眼睛巩膜轻度黄染,部分孕妇还有食欲减退、腹泻、乏力、腹胀等不适,但不严重。

实验室检查,血清结合胆酸水平升高,1/5~2/3患病孕妇的血清胆红素轻度升高,80%多的孕妇血清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再次妊娠,本病可以再次发生。病人常有家族史,其母与姐妹往往有同样病史,故认为本病同常染色体遗传病有关。妊娠胆汁淤积症比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更常见。

那么,怎样发现你可能得了胆汁淤积症呢?

如果你对医生说自己有皮肤瘙痒症状,医生会考虑你患有妊娠胆汁淤积症,但同样重要的是考虑到其他可能引起瘙痒的原因,如怀孕期间皮肤的拉张,引起妊娠纹。妊娠胆汁淤积症的诊断是一种排除性诊断,也就是说,只有排除了其他病因,才能诊断为胆汁淤积症。

妊娠胆汁淤积症引起的皮肤瘙痒通常从孕期倒数第10周开始,有时候也会出现得更早些。患病的孕妇会把这种瘙痒描述为持续地、有时是难以忍耐的瘙痒。血液检查应包括胆酸和肝功能检查。如果检查结果都正常,而准妈妈仍然觉得瘙痒不止,那么应该再次进行血液检查。这一点很重要,因为瘙痒的症状持续一段时间后,检查结果才会表现出异常。

建议准妈妈做一次B超检查,了解自己有无胆结石,因为胆结石也可能阻塞胆汁流向肠道的通路。胆结石在怀孕的女性中很罕见,但患有妊娠胆汁淤积症的孕妇容易发展为胆结石,所以有时会同时患有胆结石和妊娠胆汁淤积症。

妊娠胆汁淤积症的治疗目前没有什么特效办法,目的是缓解瘙痒症状,恢复肝功能,降低血胆酸水平,重点是胎儿宫内状况的监护,及时发现胎儿缺氧并采取相应措施。

-END-

赞赏

长按







































鍖椾含涓鍖婚櫌楠椾汉
娌荤櫧鐧滈閲嶅簡鍝鍖婚櫌濂?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lagongg.com/wxbz/3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