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校场答辩老师最不想看到的十种论文

01标题过大且内容面面俱到

最容易切入,也是最容易有价值的永远是小题目。答辩老师看一眼题目就知道该选题能不能被研究出花儿来,而本科生还想着用浅乏的论述面面俱到、四处开花地介绍并解决这个问题,阅读体验极差,基本和别的论文拉开一个档次。

02滥用“困境”

且不说解决“困境”了,就哪怕是个“难题”,咱本科生写出来哪个平平无奇的方案都解决不了,谈何对“困境”指手画脚呢?很多时候,要么就是真的很“困境”,但提出的解决方案完全不配套,起不到积极作用;要么就是假“困境”,事情没坏到那个份儿上,得,就在论文里被安排了场“困境“,难免贻笑大方

03不足、成因、对策毫无关联

咱解决事情的思路总归是先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再根据这两个东西提出解决对策或措施的。而一旦不足、成因、对策毫无关联,就很难让人相信这个对策切实可行。哪些成因可以消除,哪些成因只能控制,哪些成因需要努力克服,都不聊,直接几个口花花对策拼上去,不济事的。按余编辑的话说就是“宁可机械也不要散漫。”

04自我虚荣导向的文风

就连小栗虫太郎的“炫学”都不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更不要说是追求简洁的论文了。真正顶的学术论证我认为是极具美感的简介论述,在精准地排除掉晦涩之后能够让读者理解,这就十分考验笔者的技法了。而不能是追求拽词儿,或华丽地表述,炫耀自己的学识,这是十分傲慢的。

05只“述”不“综”

综述是论文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应该是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取与自己文章密切相关的要素,同时对这些内容进行简洁的整理和总结,而不能仅仅是观点的罗列(甚至就是复制粘贴了大量摘要的摘要)。否则缺少了总结,综述的工作只完成了一半,和下文的联结显得非常苍白无力。

06滥用“浅谈、试论、刍议”

这其实是小标题的问题,开题报告阶段就应当被改掉了,但保不准有人就是喜欢加这种。其实大家都知道很浅,是试着说的,但在文章中出现这样的字眼难免会让人印象深刻(指负面)。当然这种谦虚也是一种好事,因为还有一些是用错了谦辞,比如“谨批评,我一定虚心接受”哈哈哈哈哈哈。

07参考文献假读假引

一方面是“真参考”太少,另一方面是“假引用”极多。这里说的就是选择参考文献比较随意,通常是瞄过一眼就想把它加进去,可不管是啥法制博览还是啥法制与社会。当然这里不是说垃圾刊物的论文就一定垃圾,一丝儿对的东西都没有,只是说这玩意放参考文献里太扎眼。其次就是选取了参考文献后,也不精读,也不参考,统一按自己喜欢的顺利排列,然后文中对着别处缝来的较为靠谱的文字一顿乱标。“参考文献”可不能是“写这篇文章时见到、听说的书籍文章”。

08以小见大管中窥豹

这个问题本质上是第一个问题的后续影响,如果是一个较大的题目,却又想要一定的实证,但是本科生能力内仅能选择小范围的实证,结果又在文章中将结论扩大回对应题目的程度。这种操作的合理程度就离谱得离谱。

09摘要写成引言或结语

摘要最现实的功能是给他人在检索文献时迅速判断这篇文章是否有益于自己的课题的。一方面篇幅短,须言简意赅,另一方面要把全文的脉络和精华塞进去,特别是要具体。而不能是把引言,小标题,结论或结语拼拼凑凑复制粘贴就成了摘要了,显得非常偷懒。(这里严重批评我自己)

10机器降重痕迹明显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文字,都应当注意做到行文通顺,尤其是以严谨著称的学术论文。由于时间紧迫,自身降重技巧能力不足,或者态度不认真等原因,导致很多人选择了将部分标红重复段落通过“机器降重”“自动降重”“AI降重”等方式对句式进行了天翻地覆的扭曲,最终得出的句子虽然不重复了,但是语法上已经完全不是人话了,可以说是痕迹明显,读者一抓就能抓到。同时这类问题还包括“复制pdf到自己文中却忘了删空格”“没有把复制进来的段落的半角逗号换成全角逗号”等,都是非常明显,看到就是实锤。

附:十大多发症名单正确错误其中这其中(语义冗余)国际合作国际间合作(语义冗余)被认定为被认定为是(语义冗余)以致失败以至失败(搭配不当)作出贡献做出贡献(搭配不当)渡过疫情度过疫情(搭配不当)需要、须须要、需(错别字)违反法律违法法律(错别字)实践经验时间经验(错别字)「近日本人的本科毕业答辩也是结束啦,考虑到这个话题正应景,于是就想结合自己学习到的相关知识的笔记(主要是源于余编辑)和近年来辅导他人学位论文的实践经验(当然主要是自己犯错的实践经验),我发现的身边的本科生在毕业论文上容易踩的坑(顺带整理一下因为之前帮检查错别字而获得的“十大错别字”盘点哈哈哈哈哈哈哈)而这个系列呢后面也会更新一些学术相关内容,系列名取的是操练写论文、交流“比武”、分享经验之意」廌变

谢谢老板!!!!??????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lagongg.com/wxbz/5421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