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检验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一、成立领导小组,初期强化和完善过程管理;中期检查各个环节,明确质量。各分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表》于年10月11日前交教务部实践教学管理中心。
二、毕业设计(论文)允许学生自主命题,各分院要认真组织教师申报选题,选题汇总后教研室要切实做好选题审查工作。凡不符合要求的选题不予开题。
三、学生应完成的文献综述、外文文献翻译、开题报告、论文正文等内容,每一项内容及格式都应按文件规范要求执行。
文献综述字数要求不少于字。
外文原文不少于个印刷符号,或译文不少于个汉字。译文应准确、流畅,要注明外文原文的出处。
开题报告,要体现独特的见解和研究的新意。
参考文献理工类专业应在10篇以上,文科类专业应在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字,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软件说明书)不少于字。
四、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必须具备中级(含)以上职称。
毕业设计(论文)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对每个学生的指导不能少于5次,其中面对面指导不能少于3次,并在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系统中保存好指导记录以备查。
指导教师要按要求撰写对各指导环节的建议和评语,其中对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的评语不得少于50字,对毕业设计(论文)正文的评语不得少于字。
指导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学术道德教育,杜绝学生抄袭作弊行为。
学院将开放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协助指导老师辨别毕业论文是否存在抄袭。对于学习态度差、屡教不改的学生,将取消其答辩资格。
五、各分院应成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应由具有较强科研能力、讲师(含)以上职称的教师5~7人组成,根据答辩学生人数可下设若干答辩小组,每组应由3名讲师(含)以上职称(或其中2名为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组成,指导教师不能参加对被指导学生的答辩。
各分院应于答辩前1周将答辩工作安排录入系统,并将答辩安排交至实践教学管理中心,教务部将随机参加论文答辩工作。
六、未开展交叉评阅的论文成绩组成比例为:指导老师评阅成绩占40%,答辩成绩占60%;开展交叉评阅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组成比例为:指导老师评阅成绩占30%,交叉评阅成绩占30%。
答辩成绩占40%毕业设计(论文)最终考核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掌握好等级比例,各专业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比例原则上不得超过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人数的25%,良好比例不超过50%,中等以下(含中等)比例不低于25%,专业之间各比例不能打通。各分院于年5月18日前完成学生成绩的综合评定工作。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存在抄袭或作弊的,其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定为不及格。
七、各分院要认真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总结与质量分析,按要求完成工作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完成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推荐,学生人数人的专业,推荐1-2篇,学生人数≥人,推荐3-4篇,格式与字数严格按文件要求规范,并由指导教师负责把关(含文字加工、校对、评语润色等)。
八、各分院要根据学院总体安排,制定好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并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前,在管理系统中设定好各项工作的时间安排。
九、各分院根据拟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期安排好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并填写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总结表,于检查后一星期内交于教务部实践教学管理中心。
十、因独立学院规范设置等评估需要,每位学生的论文材料须以档案袋形式保存。
十一、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系统的网址为qjbysj.hz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