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敦厚,诗教也。”课堂里,他带领学生欣赏古典诗词之美,玩味文史典故之趣;课堂外,他活跃于社交网络,妙语连珠,在互动中与学生教学相长。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从年进入复旦学习,到年留校任教至今,在复旦的十余载时光里,从学生成长为师者,中国语言文学系副教授侯体健一直保持着一颗温柔敦厚的赤子之心。爱诗词,爱生活,爱学生的他正如一道别致的风景印刻在莘莘学子的心中。学生们都喜欢亲切地称他为“侯哥”。文学的世界里永远潜藏着最蓬勃的生命和希望。
博我以文,循循善诱
作为“青椒”的侯体健从教以来就活跃在本科生教学的第一线,先后开设的课程有专业课《中国古代文学史(中)》、人文基础课《唐诗与宋词》、通识选修课《中国古典诗词鉴赏》和一模课《谈艺录导读》。无论课程性质怎样变化,每每都能座无虚席。
侯体健的讲课语速不快,但“干货”满满,大处条理分明,小处细致入微。一手漂亮的板书和古雅的康熙字典体PPT,更是锦上添花。难能可贵的是,他将新潮与古雅融合无间,用填词软件向大家讲解诗词的不同;还会分享传达二次元文化的网络集句,在满堂的欢笑中正经严肃地借此说明绝句的结构特征。这种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的讲授方式,让长青的诗词之树绽出了更易为“九零后”接受的新芽。
课程绝不仅限于课堂。如何用有限的作业来实现更大的效能,侯体健可谓煞费苦心。有一年,他在《唐诗与宋词》课上布置了“找出杜甫格律诗中所有叠词并作集注”的任务,看似简单的要求背后包含了让学生区分古近体、通读杜律、理解运用古注等多维度的教学目标,让选修的同学在费力费心之后受益匪浅。对于面向全校的课程《谈艺录导读》,侯体健采用了别出心裁的期末考核方式——用繁体字给指定选段作文献引用脚注,在普及性与专业性之间找到了微妙而精准的平衡点。
侯体健曾说:“我是中文系四大名捕之一,另外三个是谁我不知道。”对于学生关心的考试与绩点问题,他从来都保持着严肃公正的态度。他出的文学史试卷在关联度和区分度等方面效果出众,常常能够实现原始分的正态分布。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作为导师的侯体健在培养学生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他曾提醒学生:“导师不是保姆,大学不是中学,要主动寻找资源与帮助,不要等、靠、要。否则大学就浪费了。”因此,他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无论是指导学生做曦源课题,还是毕业论文、学年论文,他都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在文献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探索出自己有兴趣的选题。
侯体健也十分重视对本科生进行规范的学术训练。在他任教的每一门课上,只要有机会,他都会为学生讲解文献学、学术史等方面的基本常识并推荐一些入门读物。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他更是严把细节,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术论文写作规范。规范的学术训练让学生在本科阶段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打好基础,获益匪浅。
作为一名古典文学研究者,侯体健在经典阅读方面亦对学生有着较高要求。他的书单求精而不求多,因人制宜而不揠苗助长。他曾对学生说:“要珍惜本科阶段自由阅读的时间多阅读经典,享受最纯粹的阅读,等到研究生以后大量的时间就会花在二手文献的阅读上,慢慢地就会变成为研究而阅读了。”他鼓励学生阅读经典选集、名家别集,同时也主张打通文史哲,鼓励学生从其他学科的经典中汲取营养。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课堂之上,侯体健对学生向来严格;课堂之外,他却不失“80后”的时尚与活泼,既是微博名人,妙语如珠,亦是诗词作手,佳句每诵。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地址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