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身边人心观万象,求索不停读博二三

浅谈

读博二三事分享与建议

张颖

西南景观新青年特邀知识分享人

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在读博士

从年春季获得博士入学资格以来,基本每个月都会陆陆续续收到一些关于读博相关问题的邮件和简讯。这些问题一部分来自即将毕业,站在人生交叉口难以抉择的学弟学妹们,另一部分来自工作经验丰富,却盼望能够再回学校进一步深造的社会人事。今次荣幸受邀,将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梳理和解答,希望对大家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有所启发。

Q1:要不要读博?

A1:这个问题不仅询问度最高,同时也是所有问题中重要性最强的。它是其他问题的“源”,是0与1的问题,并且产生的影响也最深远。日后,不论你是在学术会议高谈阔论,还是为了文章辗转难眠,这些或好或坏的感受都来源于当初的这个疑问。与此相关的问题还有“我是否合适读博?”“是读博好还是还是找工作好呢?”等等。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需要对两方面有所认识。第一,博士。第二,自我本身。

▲博士一年级必修课孟先生在就作业相地选址问题进行辅导

Q2:什么是博士?

A2:谈到博士,大概许多人直观映入脑海的应该是一群戴着厚重的镜片,整日埋首书卷或实验室的不明生物。其实不然,我熟知的博士同学们思维敏捷,颜值在线,仰头可以诗和远方,低头可以科研设计,学习和生活都能很好兼顾。

博士这个概念指的是一个人能得到的最高学位。对于学术历程来说,仅仅是一个科研工作者的开始。踏入读博这扇大门,意味着你今后所选择的道路,极有可能是高校、科研机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你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拥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同等学力,意味着一个人有能力由学习阶段进入学术阶段。具备出原创成果的能力。

由于风景园林是比较偏应用的学科,理论来源于实践,也需要服务于实践。我们可能不需要去到实验室摆弄实验仪器,但相对应的,有时候也需要承担一些实际项目的设计和管理工作。

▲猫咪与花闲时涂鸦

Q3:我是否适合读博?

A3:认识自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勇于挑战方能激发无穷的潜力。读博相较于参加工作,优劣势都十分明显。优势在于时间的分配消耗上更为自由,你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时间管理的能力,合理把控事件的进程。你把精力消耗在你感兴趣、有价值的地方,在不断深入挖掘的过程中,获得耐心和执着。你的每一天都充满挑战,而不是每日在固定的日程中重复。

当然,机遇与挑战并存,读博的劣势在于,读博期间的压力巨大,压强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强。压力一方面来自科研本身。做学问是一条曲折向上的道路,你将面临paper被拒、思路停滞、导师训诫各种困境,这一切都指向最终命题,即如何毕业拿到学位。另一方面压力来自生活本身,当同时期的同学已经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步入人生的下一阶段时,你仍旧是个学生。在经济独立、事业发展、家庭创建等方面都看似慢人一步。在这个人生中重要的加速阶段,周遭的讯息有时会让你感到无力。

▲部分参与项目

综合以上信息来看,哪些人适合迈入博士学习的大门呢?首先,你应该拥有一个强大的心脏。这使你在巨大的压力中,始终保证乐观的心态和进取的态度。第二,喜爱钻研,对事物抱有求知和探索的欲望。读博是科研的开始,如果热爱科研,享受科研的过程,读博的过程会让你觉得愉悦备至。第三,意志力,自控力强。博论阶段,基本研究框架和方法都需要你自己去搭建,导师作为向导只能给你相应的提点,并不能替你完成这些。意志力帮助你在反复纠结中稳定心绪,自控力使你始终处于学习状态,不至于行差走错。第四,有想法和创新意识,并且坚定自己的想法。第五,有高校、科研单位工作规划愿景。对于这些人而言,读博是你的旅程开始的地方。

▲硕士阶段课程习作

第二和第三个问题了解过后,大多数人会发现,读博并非绝大多数人预想之中的枯燥过程,其间贯穿的探索与学习的愉悦。但它也绝非意料之外的顺遂光明,孤独和焦虑常伴你左右。它是一段奇妙的经历,这段经历会给你磨砺,并让你终生受益。

▲一位博士研究生的生活作息表

Q4:怎样取得博士入学资格?

A4:出国读博和留在本土读博都是一种选择。前者与后者相比,周期普遍更长、压力更大,语言障碍、异乡孤独、经济开销会加剧博士期间的种种负面感受。但同样,与此相伴的是更多的见识,更扎实的学术锻炼和更纯粹的学术环境。

由于选择继续留在本校深造,我于16年春参加了博士入学考试。这个考试面向应届硕士毕业生和已经取得硕士学位的工作人士。科硕背景的应届学生可以选择保送,专硕的同学则需要耐心准备。当时专硕的学制是两年,所以在时间上与连读的同学们无异,无非是2+3和3+2的区别。国内风景园林专业的博士学制普遍为三年,上限为6年左右,超过这个时间无法毕业的博士生是无法拿到学位证书的。很多人都无法理解上限设置的意义,但事实上博论很难像硕论那样顺利通过,延期毕业在博士阶段是普遍存在的。

▲部分参与项目

博士入学考试由每个学校进行自命题,考试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比如我所就读的北京林业大学已经开始由原来的统考改为申请审核+考试的模式。申请审核在未来将会是博士生入学的大势所趋,与申请国外学位有相似之处。硕士阶段的研究成果、科研经历,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想法和思路将被整理文件成纳入导师参考的内容,导师和学生都将拥有更加自由的选择权。而申请材料通过后的考试则是对所掌握的知识和设计技能的考察。一般分为英语、快速设计、理论考察等板块。相较于研究生入学考试来说,博士的选拔,学校和导师都拥有更自由的权利。考试内容、考试时间都由学校学院自主确定。相对应的,考生也可于同一年报考多所院校。考试难度并不是很大,准备周期也不如考研那般漫长。

Q5:博士阶段与硕士阶段有哪些不同?

A5:这一点我的感触颇深。由于在硕士阶段大量参加项目实践,专硕的学制又较短,导致我在硕士期间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匮乏。对专业领域进一步探究的意愿也是我想继续深造的初衷。博士阶段对论文的质量和研究的深度要求与硕士阶段相距甚远。可以说,很多人的论文撰写是从硕士启蒙,但如何写好一篇论文却是从博士开始的。我本人对于paper的感受,硕士阶段基于一定的实际项目总是很快就能将其完成,但读博以后,却时常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思路反复调整也难以满意。相较于论文,导师工作室加上实习的锻炼已经赋予你较强的项目实践能力,能够独立承担负责一些较大的项目了。

▲部分参与项目

另外对生活节奏的把控也由被动型转为主动型,本科和硕士阶段基本还是会围绕着固定要上的课,要完成的作业和学习任务来进行。有大量的信息告诉你“怎么做”,你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将这些步骤一一实现即可。而博士阶段课程较少,所有的事都围绕“做什么”,即最终的研究成果来展开。而在实现这个成果的过程中,你需要主动地来生成相应的策略。

Q6:有哪些关于读博的建议?

A6:读博的意愿、博士阶段如何规划安排、研究方向和内容,这些思考尽可能早的进行。在我过往的经验中,预先对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规划,往往使你在前进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并对即将到来的挑战有所准备。我在读研末期才萌生了继续进修的想法,而前中期一直在努力地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导致研究经验积累不足,在进入博士阶段之后经历了长时间的过渡。如果你意识超前,硕士阶段的研究与博士阶段能够衔接起来,会让你的研究更加丰满,过程更加流畅,同时也为你的入学申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附上一张知乎上的博士们自嘲博士生活的图,很夸张却很形象。愿想读博的小伙伴们都能申请到理想的院校,在读的小伙伴顺利毕业。愿你能心观万象,求索不停。

文章作者:张颖

编辑:Boom

审稿:袁星雅

原创文章,欢迎景观新青年们分享至朋友圈。

其他平台转载,请于首页回复“转载”获取授权!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首选医院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udalagongg.com/wxbz/946.html


当前时间: